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旅游

许昌市文物古迹介绍

  双塔寺遗址位于建安区蒋李集镇双塔寺村,村因寺而得名。双塔寺始建年代不详,原规模宏大,解放初期还保存有古塔一座,山门、大殿、厢房数十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寺内建筑相继被毁。现遗址上还存有清代重修双塔寺山门、广生殿、大悲殿、七星殿,大星殿等八通碑,碑座两个,石柱础一个,古井一口。2011年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河沿陈陈氏五墓位于建安区蒋李集镇河沿陈村东耕地内,有墓冢五座,墓碑五通,一通为陈氏始祖墓,现墓围长8.6米,高1.5米,墓南立有墓碑一通,上刻“永言孝思明故陈氏始祖考妣合葬之墓皇清乾隆四十五年岁次正月合族同立”字样。距该墓东南约30米处,有四个相连的墓冢,每个墓冢前各有一通清乾隆四十五年立的墓碑,从碑文内容可知,自西向东依次为皇清处士陈长公,儒士陈二公、陈三公、陈四公与各自夫人合葬之墓。据当地村民讲此五墓为陈氏始祖与他的四个儿子之墓。该墓的存在对研究明清丧葬形制和河沿陈村陈氏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1年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3、古患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患树位于建安区小召乡屯里村屯里观音寺遗址中,始建年代不详,观音寺原规模宏大,有大殿,厢房等,解放初期作屯里村小学使用,“文革”期间破四旧,拆除了寺内原有建筑,又在原址上建了新校舍,1998年屯里村小学迁出。2000年以来,当地村民捐资,拆除了校舍,又在寺原址上新建了大殿、厢房等,现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现观音寺内保存有清代的石碑六通,古患树一棵,六通石碑均为清代重修观音寺各殿碑记。寺院内的古患树植于清康熙年间,又叫木莲树,此树为佛教圣树,佛教界认为这种树能辟邪魔,故又名“无患树”。据考证此树已有近300年的树龄,树果实叫无患子,可做念珠,佛教信徒都期望得到它的果实,2005年该树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郅庄开元寺位于建安区桂村乡郅庄村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始建于唐开元713年,明崇祯、清康熙、道光、光绪、民国年间重修过,该寺占地面积逾5000平方米,现存古建筑天爷殿一座,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灰瓦顶,两个前窗上有雕刻、花纹等字样,院内保存数通石碑、数根石柱、石墩,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2011年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庙村玉皇庙位于建安区椹涧乡黄庙村,玉皇庙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清康熙六十一年扩建,雍正十三年重修,乾隆六十年再次重修,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玉皇庙经多次扩建修复,房屋已达一百多间,占地三十多亩,解放后成为黄庙村学校,在文革-期间,玉皇庙遭到严重破坏,庙内大量文物流失,古建筑、古碑刻被毁。改革开放后,黄庙村村民自发捐款捐物,维修了庙内部分屋顶,收集了部分残缺不全的碑文并加以保护。现庙内存有玉皇殿一座,面阔三间,东配殿四间,单檐硬山式,灰瓦顶。2005年被建安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庙黄村白衣阁位于建安区榆林乡白庙黄村,清代建筑,面阔一间,长4.5米,宽3.9米,高约9米,单檐硬山楼阁式建筑,屋顶原为灰瓦盖顶,2002年维修时,屋顶换为筒瓦,门头上有砖雕花纹,门前有七个台级,拾级而上进入阁内。阁门上楣嵌一方形青砚石碑,镌有“白衣阁”三个大字。屋外立有在清光绪十年重修菩萨堂碑,清乾隆八年重修白衣阁碑两通,2005年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村白庙位于建安区榆林乡白庙黄村,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据当地老百姓讲:“颍河两岸白家庄,一名白姓的姑娘被选为娘娘,一年颖昌府大旱,白娘娘冒死进言,得到朝协赦,免去税赋并放赈济民,乡人得知感其功德,便捐资在中南坡地中建庙一座,以示纪念”。该庙始建时一进院落,元代毁于兵火,后乡人建一草庙,明朝正德十二年富绅白氏倡导并捐资改建为砖木古刹,清乾隆年间增修为两进院落,房屋百余间,碑碣近百幢,民国时大部分被毁,现存建筑仅剩殿宇三间,有明代石碑一通,大殿长11.5米,宽8.5米,为抬梁式结构,三梁九檩,悬山灰筒瓦盖顶,现椽、檩糟朽,屋顶已坍塌,西山墙椽檩糟朽,2005年被建安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48、苏家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家桥位于建安区苏桥镇南村,据《苏氏家乘》载,明初由苏氏始祖苏英重修,故称苏家桥。明万历四十三年(1617年)苏继欧复修。长13.5米,宽4米,拱形青石结构,三孔,中孔跨径5米,两边每孔跨径3米,桥面青石板上的车轮辙很深约10厘米,桥两侧有石板护栏,高1米。拱石上刻有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及飞马、卧鹿、龙首、人像及瓶花等图案,雕刻精细,形象逼真。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雕刻艺术具有有一定价值。桥西端北侧存有明代吏部郎中苏继欧重修此桥的残碑。昔日禹州通往鄢陵等地的大道经此。现桥栏大部分已被破坏,仅供行人通过。2005年被建安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侍郎墓位于建安区陈曹乡岗黄村西,黄侍郎墓又名皇四郎墓,黄氏祖先之墓,该墓呈圆锥形,高4米,周长30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四周松柏环绕,十分庄严,据县志载,黄氏祖先乃元世祖的第六代后人,元末因农民起义“杀鞭子、灭元朝、八月十五起动手”,他带领全家蒙古族人藏在岗黄村黄伯草丛中躲过了起义军的追杀,救了全家性命 ,为感谢黄伯草的救命之恩,他们就改姓为黄,在此落户为民。后来,黄氏祖先和他的三个儿子埋葬于此,故称黄四郎墓。黄氏祖先曾做过大官,后世子孙为敬祖先,又称黄侍郎墓。目前黄氏后人于2000年将墓冢封土用砖砌严,水泥抹面,东、北、西三面砌有1米高的围墙,墓南有通往墓冢的砖路。墓园上还存有石人一个(残),石羊两只(残),石碑一通(残)。该墓葬目前保存完好。2005年被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50、桧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桧树位于建安区椹涧乡水潮店村桧树庙小学院内,据传桧树下有一座古庙宇,庙以树名,曰:‘桧树庙’。现庙宇无存,仅存遗址。遗址上有一颗桧树,据传此树距今已有五百余年,为纪念蔡孝子而植。2005年被许昌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温寨墓群位于鄢陵县柏梁镇温寨村,年代为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马汉墓位于鄢陵县大马镇大马村,年代为汉,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望田墓群位于鄢陵县望田镇望南村,年代为汉、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前纸坊墓群位于鄢陵县马栏镇前纸坊村,年代为宋,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村赤眉城遗址位于建安区椹涧乡军张村北熊耳山顶部,系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樊崇部在此驻扎所建城池的遗址,俗称红土寨,原来规模有亭、台、楼、阁和一些房舍,并建有山神庙,自汉代以来,历史沧桑,城上和城内建筑荡然无存,现有古城墙500米长,高2.5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2005年7月被建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校尉张中王家祠位于张潘镇校尉张村,现存房屋2栋,共6间,均为硬山灰瓦台梁结构顶。据明代嘉靖《许州志》记载及村民讲述,张孝基不贪外财,劝人为善的高风亮节为人们广泛传颂,尊为楷模,他死后不久,群众就把他演化成“神”,说他还产的事上达天庭后,玉皇大帝封他为中岳崇山之神,人称为“中王爷”,其妻王氏也随之成神,封“中王奶奶”,因此,当地居民在村中建庙供奉,常年香火不断。2005年被建安区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寺台庙遗址位于建安区蒋李集镇寺台庙村,故名寺台庙遗址。该遗址居于村中心(偏东南),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遗址地势较高。文化堆积为三层,上层耕土层中发现有唐代绿釉瓷瓶一件,中层是汉代墓群,出土文物有陶壶、钵、瓶、釜、鼎约三百余件,下层是龙山文化,发现有大量的黑色磨光陶片、鬲腿、鼎腿、石斧和大量的灰土层堆积。它的发现为研究龙山文化、汉代、唐代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2017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文成汉白玉雕像位于鄢陵县张桥镇大王庄育红小学院内。李文成,鄢陵县张桥镇小王庄村人,生于1909年11月27日,1996年1月3日去世。他19岁时入伍,参加了西北军第二十九军。1928年4月--1931年随部队征战开封、洛阳、西安、兰州、嘉峪关等地。1931年,参加29军大刀队,在长城保卫战喜峰口战役中勇立战功,后来部队驻守宛平县卢沟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守卫卢沟桥铁路大桥的三营十一连二排排长。李文成和战友打响了“七七事变”抗战第一枪。2017年中共鄢陵县委组织部、鄢陵县民政局、鄢陵县张桥镇党委多方论证,决定将李文成雕像设立在张桥镇育红小学院内。雕像设计为半身像,高1.2米,底座高1.8米。雕像材质为一级汉白玉,底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李文成汉白玉雕像的设立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抗日英雄为……[详细]
  甘罗古柏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柏梁镇甘罗村甘罗庙前,树围4.5米,高约7米,世传为汉柏,文献记载已有700年的历史。现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状如伞盖,苍劲壮观,为鄢陵县名胜古迹之一。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边王遗址位于鄢陵县望田镇边王村,年代为新石器-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