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文物古迹介绍

范丹寺遗址
  范丹寺遗址范丹寺位于县城东南刘振屯乡前耿楼村东700米处。经考证,寺下是一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196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处台地,方形,高出地面2米。四周地势平坦,面积3600平方米,文化层厚一般为3米至5米。出土的器物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鼎、陶碗、陶罐、石铲、石凿、石锛等。台北有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有青灰色陶竹节杯等。民间相传,范丹寺,是孔子困陈时向范丹借粮处,后人建寺十余间(已圮)纪念之。范丹系东汉人,与孔子相距六七百年,借粮之说不足信,但故事却流传不绝。……[详细]
端敏袁公祠
  端敏袁公祠位于城内大同街路北(今县-址)。是清同治皇帝诏为漕运总督袁甲三建。面积6600平方米,大门上原有“端敏袁公祠”匾额,门两旁有高大石狮。院内西墙嵌有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石刻37方。东侧院堂屋3间,房前凿有方塘,约33平方米,塘中以太湖石垒筑假山,塘南有耸翠亭。建殿堂3楹,正中筑1米高台,硬山式建筑,灰筒瓦盖顶,檐下为彩绘额枋、斗拱。台前有石碑1通,立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系袁旧部崔迁桂所立。“0”时期,原建筑多已拆除,今县-院内仅存殿堂3楹、石碑1通。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3、王钝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钝墓
  王钝墓位于太康县城东北高朗乡王坟村内。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钝墓高2米,周长35米,圆锥形。据《太康县志》记载:王钝(1336-1404)生于元朝至顺丙午年,字士鲁,号野庄,明初贤臣,卒于永乐丙戌年。历任礼部主事,吏部郎中,大名府和长沙府通判。建文初年官拜户部尚书。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仍留用,以山东布政使致仕回乡,逾二年病卒。钝为官廉洁,体察民恤,用度俭朴,后人常戏称:“老实头”。诗文著述较多,有《野庄诗集》(六卷)及《归田》、《公余》二集传世。……[详细]
项城鹿苑寺
  鹿苑寺位于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东崔街北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武帝肖衍创建。唐德中建中(公元780—公元783)年间,敕修,寺宇较前更为盛。元末毁于乱。明宣德五年(1430年)牛首僧怀忍重修。正德(1506—1521)年间,僧洪锦同乡民张钊鬻产捐修,寺尚巍焕,僧亦辐集。嗣后乡民陈守身、张养性重修。至清宣统三年(1911)殿宇无存,瓦石颓败,惟寺后银杏两株,高数丈,周围丈余,枝柯相交,参天蔽日,寒气袭人,虽盛夏亦然。1959年,东边的一株银杏被大风刮倒。几年前,另一株银杏毁于大火。……[详细]
段寨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段寨遗址,段寨遗址位于河南省郸城县巴集乡段寨村西北角,南北长391米,东西长283米,面积110653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古聚落遗址,蕴涵丰富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龙山、商周文化遗存。特别是在此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遗物,受到各级文物专家关注。遗址延续时间长,对研究豫东地区新时器时代的社会制度,进一步了解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的互相渊源关系都有重要的详实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6、子禽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禽墓
  子禽墓位于太康县城北杨庙乡子禽墓村内。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子禽墓高2米,周长40米,墓冢为圆锥形。座落在一个土岗上。土岗南北长70米,东西宽40。清乾隆9年(1744年)在墓周筑垣墙167米,墓前建有祠堂三楹及屏门,门悬有匾额,上 书“先贤子禽氏祠墓”。现所有建筑俱毁,仅存石碑两通,一通立于清康熙五十年,一通立于道光五年。两通碑均在墓南陈庄。据《太康县志》记载,陈子禽,春秋时陈国南顿(今项城县南顿集)人,名亢,字子元,一名子禽,孔子弟子。……[详细]
87、嵩宁寺
嵩宁寺
  嵩宁寺原名-寺,位于城南30公里处豆门乡张集村,是除西藏外国内唯一一所密宗门派佛家寺院,始建于隋唐年间,距今已一千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是嵩宁寺发展的鼎盛时期,占地200余亩,殿堂楼阁200余间,僧众500余人。乾隆皇帝进香-寺曾御笔亲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匾额。民国年间战争四起,-寺毁于战乱。在俗家弟子王国昌主持下,2002年集资15万元,征地2亩,修复了-寺。现寺内有大雄宝殿、偏殿,供奉如来佛主、阿弥陀佛、药师佛等10余尊佛菩萨,千年古刹又重新绽放出她昔日的佛教之光。……[详细]
白楼古墓群
  白楼古墓群位于县城南和东南2公里至5公里的范围内,北至环城公路,南达七里河,东到扒门庄,近南白楼村西的马鞍冢,面积约10平方公里。1983年,南白楼等村群众,在文物0商的吸引下,私自挖掘暴露在窑场、坑塘、废地、河坡等26处取土区的古墓751座,后收回出土文物1万余件。经鉴定属于一级品的有战国错金越王剑、菱形鎏银铜剑、汉代的碧玉透雕龙纹带钩,属于二级品的有春秋鐎盉、汉代铜鼎、青釉双耳瓷壶、瓷罐等。1984年划定范围,周树标志,列为县文物保护区。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岗遗址
  黄岗遗址位于东经114°43′02.4″,北纬34°10′06.5″,海拨高度52.9米,太康县城西清集乡黄岗村内,现存面积120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岗遗址为圆形土堆,高3米,文化层厚2米。出土遗物有罐、缸、圈足豆,细绳纹大板瓦等。陶质为泥质灰陶和泥质红陶。纹饰有粗绳纹和细绳纹。这是一处周代遗址。现状:保存完好。重点保护范围:自土堆边沿为起点向四周扩展20米。一般保护范围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详细]
隐藏寺汉墓群
  隐藏寺汉墓群位于太康县城东北马头镇隐藏寺村西西南,面积1.7万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隐藏寺汉墓群分布在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隐藏寺遗址内。墓区内出土有绳纹墓砖、陶罐、瓮、小壶等。现状:北土岗破坏严重,中、南两个土岗保存完好。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中土岗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为坐标点(深15米),向东64米至南北大路,向西64米,向南264米,向北159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详细]
西华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县城北10公里聂堆镇思都岗村,西距女娲城500米之遥,最早建于汉代,后由明、清重修。因寺前原有古潭,泉水终年不涸,故名“龙泉寺”。寺院占地20亩,现有大殿面阔五间,虽经后期局部修缮,仍不失古代建筑风貌。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与十八罗汉,殿廊木柱古雕石墩尤具较高艺术价值。殿前竖立明代万历年间古碑两通,两侧廊房供奉菩萨神像。寺门匾额“龙泉寺”为明代石刻原物。龙泉寺属目前豫东遗留较完好的原貌古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女娲城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合成庙会,游客甚众。……[详细]
先天太后之赞碑
  先天太后之赞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古碑刻,因系宋真宗“御书御制并篆额”,故亦称其为三御碑。和前宫的宋碑一样,它也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留下来的,但是和前宫宋碑不同的是,这个石碑由真宗皇帝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该碑形体高大,气势恢弘,高8米,宽2米,厚0.67米,重50多吨。碑冠刻成盘龙状,碑座为赑屃(bixi),翘首瞪目,栩栩如生。碑身边饰阳刻菊花图案。碑文楷书21行,满行41字,内容是歌颂老子母亲的功德。作为真宗皇帝,认为其较李母至高至大的降圣功德而言,自愧不如。该碑石质极坚,虽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仅蚀数字。2000年,中国考古学会原会长徐苹芳在实地考察过这通石碑后,对其综合价值,留下“河南第一,全国罕见”八个字的评价。(附碑文)先天太后赞并序……[详细]
回龙禅寺
  回龙禅寺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原名回龙观,明朝时期已初具规模。明代进士王天经曾有诗文为证:“河边古寺名高丘,巍峨张气遮头牛,东至重景回龙观,固震西南凤凰头。”民国年间遭到严重破坏,至文革时期毁损怠尽。1995年9月恢复佛事活动。1997年秋经僧人居士等人集资建天王殿一座。2004年春居士范上海急寺院所急,个人发善心出巨资,先后建起大雄宝殿、配殿、东西走廊、山门等,至此,回龙寺成为豫东地区一大佛教活动场所。恢复后的寺院为明清建筑风格。第一任寺院主持为释湛雨法师。……[详细]
94、顾佐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顾佐墓
  顾佐墓位于太康县城西南毛庄镇顾庄村南300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顾佐墓高9米,周长80米,墓冢为圆锥形。墓前有两根3米高的石头柱,名曰拴马桩。据《中国人名大词典》,顾佐,太康县城西南毛庄乡顾庄村人,明朝建文年间进士,永乐初年出任应天府尹。明迁都北京后,顾佐任顺天府尹,永乐8年任右都御史,为人刚正不阿。晚年解官归里,为太康县乡民累办好事,流传有:“2亩8分5 厘当1亩”、“养义马”、“顾家楼”等佳话。……[详细]
95、应氏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氏墓
  应氏墓位于高寺镇王冢子村东北角。应氏墓是东汉末年的应NB478、应劭埋葬之处。墓冢为园锥形土堆,高27米,东西宽18米,南北长19米,面积342平方米。东汉“建安七子”的应NB478,著有《风俗通仪》的五世太守应劭等,均埋葬在这里,因而成“应冢累累”。这里原有三墓冢东西并列,1958年当地群众将西两冢挖掘,知悉其墓室为石棺,镌有壁画,石棺当时被烧成石灰。今应氏墓是三墓中唯一幸存者。被项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氏庄园
  张氏庄园位于西华县城箕城路中段路东。该庄园主人原为山西省洪洞县人,明洪武年间迁至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行政村小张庄。清乾隆年间,张氏第五世祖张天极迁至西华县城北,经商开磨房、漆房。张天极去世后,张俭和张让子承父业。张俭和张让善于经营,生意日渐兴旺。到清咸丰年间,张氏已拥有田地400多顷,建张氏庄园500多间。张氏庄园的整体建筑布局采用了传统的庄园建筑格式,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向纵深延续,现仅存楼阁3座和东配房3间。……[详细]
昆山女娲宫
  昆山女娲宫位于县城北郊贾鲁河畔的山子头村,这里古称“昆山”。史书载有“女娲居昆山”。相传人祖女娲、伏羲在此“绕烟为媒,滚磨成婚”,先民为敬奉女娲而建女娲宫,后废。现今的昆山女娲宫系1996年民间捐资在汉代古城遗址上所建。女娲宫占地30亩,有女娲宫主殿和伏羲殿、玉皇殿、0殿和两侧配殿。主殿阔五间,双檐出厦,四角挑脊;殿内供奉女娲塑像,仪式端庄,形象逼真。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女娲宫与女娲城同成庙会,祭祖观光者络绎不绝。……[详细]
淮阳读书台
  读书台读书台为宋代文坛巨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苏子由所筑,是苏辙读经诵诗的处所。苏辙是苏轼苏东坡的弟弟,因受其兄反对王安石改革罪株连,贬为陈州教谕(相当于今教育局局长)。苏辙不要官费,自于龙湖西北隅的柳湖高地上筑庵船形书屋,象征“宦海扁舟”,周植莲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读书自修以向其道。仕不得志,书以聊之。其兄苏东坡也多次来陈,两人常于此吟诗唱赋,在陈州留下了不少名文佳句。读书台在县城北柳湖中。……[详细]
胡寨遗址
  胡寨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胡寨村内。为方形台地呈东向西倾斜状。因村民历年动土现存面积有万多平方米从四周断面看文化层厚至米。上层土质呈深灰色下层呈浅灰色。土质松软杂有黄土和较多的红烧土土块。遗址上部为墓葬群发现大量的空心砖、子母砖。中部出土有陶网坠和石铲等。灰陶黑陶较多、红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绳纹最多一般为粗绳纹、器物有鬲、罐、釜等。多是商、周器物是豫东地区堆积较厚的一处商、周文化遗址。现已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泥土店遗址
  泥土店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泥土店村西北米处是高岗台地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万平方米。南高北低。北部发现有古房基红烧土灰土堆积坑。东南部有土穴墓。出土有人骨、鹿角、兽骨和大量的陶器残片。中部有宋代墓葬三座东两座已毁。仅留西边一座高米周千方米南有圈门。因黄土淤积壁画已脱落。群众反映墓内全是人骨其它无见。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仰韶、龙山时期原始社会文化生活到商、周及汉以来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