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旅游

安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汤阴文笔塔
  文笔塔,又称文峰塔,位于汤阴县东南城墙旧址上,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文笔塔是一座喇嘛式砖塔,高约25米,耸立在高5米,边长7.5米的白石底座上,塔身整体呈圆锥形,通体用青砖砌成。文笔塔,塔身整体呈圆锥形,通体用青砖砌成,塔顶用的则是特制的锥形砖,所有的青砖都是经水磨而成,光滑圆润。塔身下部仰钵体上接平面八角形砖砌塔座,每一面都按照方位分别用篆书镌刻着八卦符号。塔身下部覆钵造型,这也是其类似喇嘛塔之处,覆钵之上为七层圆锥体造型塔身,每层之间有两行砖砌界檐加以分割。第五层西北方向开壶门,楣题:“俯视天中”,联文:“甲子运回奎宿婺,文笔影入壁波澄”。上款为:“乾隆甲子初夏”,下款字迹风雨剥蚀严重,无法辨认。上部塔刹形式与塔身协调,整体为毛笔笔头造型。整塔线条修长,装饰简单,突出了文笔的文化内……[详细]
白龙潭庙
  白龙潭庙位于安阳市西南12公里龙泉镇白龙庙村,交通便利,这里依山傍水,林木茂盛,水流潺潺,在怪石深潭之上,古朴精巧的白龙潭庙古建筑群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白龙潭庙现占地1万平米,庙中现存两进院落,两座大殿,四座庑殿,四座厢房,一间拜楼,一座戏楼。有山门、戏楼、拜殿、白龙爷正大殿、黑龙爷殿、三奶奶殿、娃娃殿、接官厅,西院为景楼,东院为中楼。有房屋56间,其中古代建筑45间,现存古碑15块。据《续安阳县志》载“元泰定年间,总督府总管马合漠因祈雨有应,立庙潭上,按县西南白龙庙村,原系六潘流之一,自庙建成后,即以庙名村焉。民国十七年,县令催学……改建为公立小学。”明朝崇祯年间、清朝乾隆、嘉靖及雍正年间得到重修,是安阳市西部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寺庙。1985年4月被定为安阳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白龙潭庙规……[详细]
双龙寺摩崖造像及双石塔
  双龙寺坐落于万宝山中心腹地。大殿前台阶左置一赑屃伸颈弓背负一石碑。碑文曰:林县邑北五十里柳泉一里北,有古刹双龙禅寺……不知建自何代……屋舍残废,僧徒廖落……有伽蓝、山神两祠,东西僧舍两座,南殿三楹……十亩土地,后人不得变卖。碑尾注明时间为,明崇祯八年。寺院中另一处碑文显示,嘉靖四十年间,曾有“善人”重修双龙寺。可推断寺院最晚建于明朝。在西厢房墙上镶一石碑,虽年代更久,但对“双龙”一词只字未提,碑上题为“创建黑水山神庙记”的文字讲述两个“智勇双全、德才兼备”的“招抚使”大破数万贼众的故事,成碑时间为“大金兴定三载”。奇特的是,这方石碑下缘正中刻有一个十余厘米见方的图章,内容莫辨。看来“黑水山神庙”无疑创建于金朝,而其建庙缘起是金国军队与抗金义军之间的一场战斗。但“黑水山神庙”是双龙寺的前身吗,……[详细]
魏文帝甄妃墓
  甄皇后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柏庄镇灵芝村东头,是河南省的北边界,紧临京珠高速公路河南河北收费站,系三国时期曹丕之妃甄氏墓,三国魏泰和四年(230年)改葬于此地。《临漳县志》记载:“甄皇后陵载县西南灵芝村”。按“《魏略及邺中记》云:甄后中山无极人,先嫁袁绍子熙,武帝(曹操)破邺,文帝(曹丕)时为太子,遂纳夫人,生明帝。明帝继位,追谥其母曰‘文昭皇后’,泰和四年,使太常乡甄霞持节改葬于朝阳,即今处也。”据此可知,该墓为曹丕之妃甄氏墓。墓包现存,封土被挖去大部,部分墓砖已暴露。该墓是直径为5米的圆形墓,占地面积约为25平方米。1988年8月15日安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研究三国时期的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重要文物保护价值。2009年位于灵芝村的甄皇后墓被顺利发掘,……[详细]
林州昊天观
  昊天观位于安阳林州任村镇任村,当地人俗称“北庙”。院落呈平面长方形,占地面积1350平米,是一处供奉祭祀玉皇大帝的道教活动场所。昊天是中国神话中玉皇大帝的名字,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最高神灵。玉皇大帝又名玉皇、玉帝、昊天金朔阙玉皇大帝,原为道教的四大天帝之一,后来成了受全民崇拜的最高神灵。玉皇大帝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天帝的崇拜,当时的古人认为风雷雨电、雹雪霜冻等自然现象,全是由天上的神仙操纵。这些神仙的最高统帅就是天帝(中国民间俗称老天爷)。于是,便产生了玉皇大帝的形象。在古人的心目中,要想过上安居乐业、风调雨顺的日子,就必须敬奉好天帝。昊天观之类的祭神场所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任村昊天观始建于明朝初期,具体年月现已失考。观内建筑创建时间有明有清年代不一。清道光十年(1830)大地震,多数殿堂倒……[详细]
三杨庄遗址
  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多为黄沙覆盖,发现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陶片。经过近两年的考古发掘和勘探,目前遗址内已有7处庭院基址得到确认。通过对其中4处庭院的发掘,清理出包括屋舍瓦顶、墙体、水井、厕所、池塘、农田、树木等大量重要遗迹,并出土了一批反映当时生产、生活状况的文物。像著名的“庞贝古城”一样,三杨庄遗址是因为突发灾害而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的,当时的生活场景因此被“凝固”下来了,如庭院的布局、道路、耕作中的农田及各类建筑的墙体等。被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屋顶,保留着板瓦与筒瓦扣合以及坍塌时的原状,来不及搬走的生活实物,如一些石器、陶器、铁器等,得以在原地保留,为复原当时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生产状况提供了难得一见的丰富实物。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是目前我国首次考……[详细]
兴阳禅寺塔
  兴阳禅寺塔 兴阳禅寺塔俗名丈八佛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马家乡李家庄村兴阳禅寺旧址上。兴阳禅寺,又称兴阳院,创建于唐代,寺内殿宇已毁,仅存此塔。丈八佛塔共有七层,因其底层立一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故名 “丈八佛塔”。塔基平面呈丈八角形,是一座密檐式层砖塔,通高约20米。第一层朝南辟门,第二层到第四层各面开窗,人可登临。各层檐部均砌仿木斗拱,塔檐外展,呈凌空欲飞之势。相轮多盘塔刹,上置宝瓶,八角悬挂铁铃,随风摆动,声音悠扬,该塔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巍峨壮观。 安阳兴阳禅寺位于安阳马家乡李家庄村,始建于唐,后几经兴衰,至今寺院建筑多已毁废,仅存一塔依然矗立在寺院遗址之上。近年来周边信民又在原址建了少许建筑,兴阳禅寺也算又复存了。由安阳出发,沿S301或安林高速西行转入S221向南,到达天禧镇村转……[详细]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县西北35公里太行山区清凉山的南麓。修定寺塔坐落在原修定寺内,寺院四周峰峦叠嶂,山势巍峨,清泉环绕其间,如练如带,景色十分优美。修定寺相传是僧人张猛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创建的,原名天成寺,北齐时扩建,并改名合水寺。寺院规模宏大,供养僧人达百余人,并有重兵把守,北齐文宣帝曾经三次驾临寺院。隋唐时经过扩建,寺院更为壮观,并更名为修定寺。清末时寺院毁废,仅存一塔,即修定寺塔。塔创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是一座单层砖浮雕舍利塔,因周身涂满了朱红色,当地亦俗称红塔。塔原高20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座平面呈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塔身呈正方形,南壁辟拱形门,门额上刻有多处佛龛和唐宋题,如有邺县令裴□康古,咸通十一年五月(870年)的题记。塔顶为覆……[详细]
赵康王陵
  康王坟位于殷都区西北28公里伦掌乡康王坟村西,明代建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六代王赵康王朱厚煜的陵墓。赵康王朱厚煜(1498—1560),明朝第二次封赵藩的第六代赵王,庄王嫡长子,正德十六年袭封赵王,在位三十九年。嘉靖三十九年去世,谥康,五年后其曾孙朱常清就嗣位。康王坟村因当时高、白、谢、蔡、田、七、耿、李八姓人家为康王看守坟茔而得名。坟墓周围有田产,可供看墓人种庄稼,养活一家人。每姓一个胡同,逐渐形成村落,故名康王坟村。原始的赵康王墓占地100多亩,陵墓筑有围墙,如一城池、建筑群座北向南,规模宏伟对称。院内四座八角碑亭,同样四座八角碑亭拜殿高台歇山回廊踏步连贯,最后康王高大主茔两旁郭邓二妃墓棺墓为地下宫殿墓室全用砖券构筑,前厅后堂平面吕字呈现前厅祭器供桌后堂停放棺椁,坟茔整体布局合理,庄……[详细]
岳飞先茔
  岳飞先茔位于县城东古贤乡南周流村西南角,建于明景泰年间。现占地12690平方米,有墓冢3座,古柏9株,碑刻9通。为岳飞之曾祖成、曾祖母杨氏,祖立、祖母许氏,父和的安葬处。原有拜殿、仪门、供台、庑殿20余间,“文革”中均被毁。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筑围墙保护。1999年,修建岳母祠和孝娥祠。2000年恢复山门、大殿、拜台等建筑,大殿内塑有岳飞像。2013年3月26日,在全国多地隆重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之际,位于岳飞故里汤阴县的岳飞先茔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近年来,汤阴县高度重视岳飞文化建设,成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挥部,下设“三岳”综合开发项目组,专门负责岳飞庙、岳飞先茔及岳飞故宅文物保护、科学规划和开发建设工作。该县聘请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岳飞先茔开发建设规……[详细]
宋阁老墓
  宋阁老墓位于滑县南宋林村,为明初特擢国子祭酒宋讷的家族墓地。墓地在宋林村西一里许。墓地古柏苍劲,石碑林立,石像生布列神道两旁,威严壮观。特具观赏价值的是两通巨型神道碑,一通名曰“大元东郡宋氏世德之碑”,一通名曰“大元东郡宋氏世德褒嘉之碑”。前者碑首有九龙盘绕,雕刻栩栩如生,碑座为巨型赑屃;后者碑首为屋脊形,背身为四棱柱型。两碑皆为元朝皇帝为褒嘉宋讷之父宋崇禄做官的功绩所立。宋崇禄曾任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史、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等职,所莅有声,朝廷追封三代,敕修茔域。“世德褒嘉之碑”有宣文阁鉴书博士朝散大夫兼经筵译文官王沂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康里巎书,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耿焕篆额。宋氏墓地、墓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阁老墓 - 基本介绍墓位于牛屯镇南宋林……[详细]
大缘禅师摩崖石塔
  林州洪谷山大缘禅师摩崖石塔位于三尊真容像支提龛碑及摩崖石塔组合东北约20米,一个面西的岩壁之上。摩崖石塔一组两座,北侧上首为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南侧则另有一座更大的摩崖石塔,并与大缘禅师石塔、题刻一起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缘禅师者,即洪谷寺开山始祖僧达,南北朝时期著名僧人,先为北魏孝文帝器重,后被梁武帝礼遇,北齐文宣帝亦特加礼重,命其在林虑山黄骅岭下建寺礼佛弘法,便是洪谷寺的前身。唐初圆寂于此,弟子们为其就地摩崖造塔,并在塔旁摩崖题记,记录下了大缘禅师的生平事迹。大缘禅师摩崖石塔开凿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距今已有1360多年历史,但依然保存完好。塔置于一个长方形龛内,高约一米左右。石塔为单层方塔,塔身正中开龛,内雕大缘禅师坐像,塔身龛上部为垂幔花纹装饰,上有歌姬舞乐形……[详细]
安阳北盘龙寺
  北盘龙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古城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最有历史文化的古城之一 ,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安阳市有南盘龙寺和北盘龙寺两座盘龙寺,然文革期间南盘龙寺已经毁坏无痕。北盘龙寺得以恢复,仍有历史文物在于寺内。千余年来佛教寺院几经破坏,今逢盛世国家恢复寺院开放和宗教信仰自由,释昌亮法师历经世间种种,接管安阳三泉寺和北盘龙寺主持佛教活动,造福安阳信众。历史唐朝初期李世民逃难于河南登封少林寺之前,曾经落难在安阳,当时跑到北盘龙寺躲难,当时的北盘龙寺是关帝庙,他就藏身于关帝身后,躲过一劫。跪在关帝面前愿声虔诚‘我今躲过此劫难给你秀寺建庙。所以全国寺院天王殿都供奉弥勒菩萨,唯独北盘龙寺天王殿供奉伽蓝菩萨也就是民间讲的关圣帝君,后因寺庙被毁,得以修复,至今当地仍有不少信众有困难后都来拜关圣帝君许愿。千……[详细]
林州惠明寺
  惠明寺塔坐落在林县城北11公里的申村惠明寺内。建于明弘治十七年,高15.85米惠明寺塔为我省现存较大的石构喇嘛塔,历时六百余年却巍然屹立,在设计和建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科学研究价值。 河南安阳林州惠明寺位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社区。距河南安阳修定寺塔西南22.2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收门票和停车费。 林州惠明寺始建于北宋政和3年(1113年),历经宋、金、元、明、清,已有896年历史,据说该寺因古相州林虑县马店村人惠明法师(俗姓张)在金大定11年(1171年)改建并葬于此,故名惠明寺。 惠明寺中轴线现保留三处建筑,分别是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大佛殿(供奉如来佛祖)、水陆殿(弥勒佛),均系明清建筑。据古碑石刻记载,由于多种原因,在金大定11年进行了重修;明天启进行了修缮;明崇……[详细]
道口镇历史建筑群
  道口镇历史建筑群位于滑县道口镇。年代为清。2016年1月22日道口镇历史建筑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一个重要点段,大运河滑县段是道口古镇的母亲河,催生了古镇曾经的繁华,孕育了丰厚的运河文化。行走在总长1800米的十字大街,印有“道口镇第一批历史建筑”“道口镇第一批历史商铺”等字样的标牌随处可见。在一串串红灯笼的装扮下,道口古镇显得更加古香古色。涵盖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地方美食、古玩、奇石、音乐、诗书画等各类内容的140多个店铺,集中展示了道口古镇百业兴盛,游客在畅游时,也尽情品味千年道口古镇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听评书、赏茶艺,看斗鸡,这些传统节目的加入,为道口古镇增加了厚重的文化色彩。据了解,2015年我县启动了顺南街北段、水胡同、大集街沿街商铺……[详细]
辛店铸铜遗址
  辛店遗址位于安阳市北部柏庄镇辛店集南部带,2016年发现该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约75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16年和2018-2019年开始至今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道路建设对遗址进行了2次发掘,发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从2016、2018-2019年辛店遗址考古发掘情况来看,这是一处超大型铸铜遗址,从已发掘面积内发现与大量铸铜相关遗迹有大型取土坑、范土沉淀池、陶范制作场地、溶炉遗迹、烘范窑、铸铜作坊等与铸铜相关的遗迹异常丰富,出土大量铸铜相关遗物。辛店遗址范围广大,遗迹分布密集,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时代跨度长,从考古发掘情况、地层关系、出土器物等判断辛店遗址开始于先商时期(以下七垣文化为主体包含二里头、岳石文化因素)一直延续到殷墟时期(殷墟一期~殷墟四期)、西周……[详细]
37、慈源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源寺
  慈源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横水镇马店村内,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据《重修林县志》记载:“慈源寺,县东南马店村南,唐贞观时(公元627—649)建。”宋、元、明、清时期曾数次修葺,现存有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教堂、文昌阁、祖师殿等,是目前林州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1999年被公布为林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源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佛教建筑,祖师殿、关公殿为道教建筑,文昌阁为儒教建筑,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明确起名为“三教堂”,这种情况在我国现存寺、观中非常罕见,是儒、道、佛三教在我国历史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最珍贵的证据,为研究我国的宗教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寺院建筑结构形式众多,既有庑殿顶,又有硬山、悬山结构,特别是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保存有许多早期建筑的特点,其中没有……[详细]
明义士故居
  明义士故居是已故加拿大汉学家明义士博士曾经生活和收集、研究甲骨文的旧居。明义士博士早年来华传教,曾经在此居住达13年,他的四个孩子有三个在此出生。其中1916年在安阳出生的次子ArthurMenzies(汉名:明明德)1976-1980年出任加拿大驻中国大使。明明德先生任内曾经到安阳两次访问。2004年11月,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明义士故居为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义士被称为甲骨学研究“西方学者第一人”,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我国学界的公认。2004年11月,安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明义士故居为安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义士甲骨学研究纪念馆得到了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山东大学方辉、社科院考古所唐际根博士、安阳师院、安阳甲骨学会等的重要学术支持。……[详细]
黄华塔林
  黄华塔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西七公里处的城郊乡黄华村,座落在黄华谷觉仁院,分上下两处塔林。黄华神苑,即黄华山或黄华谷,位于林虑山主峰中段东侧。清乾隆十七年(1752)《林县志》载:“野老云,每岁晚秋黄花(多为野菊花,花与华音谐)满谷,故名。”这里人文景观众多,佛塔耸峙,史传为佛门道教圣地。觉仁院始建于隋代,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千年道观王母祠气势宏伟,玉皇殿巧夺天工。黄华塔林有两处,即下塔林和上塔林,两处共有和尚墓塔十六座,系元、明、清建造,型制分别为石构喇嘛式和幢式塔,数量居豫北之冠。下塔林位于觉仁院西,存石塔七座,有幢式,喇嘛式等造型。其中有元天历二年(1329)建造的 “第三代主持菊庵禅师墓塔”和碑记,介绍菊庵禅师生世及在佛教界功绩,还有“契此和尚石塔”。上塔林位于下塔林西……[详细]
四面佛造像碑
  四面佛造像碑位于汤阴县城东28公里的任固镇白龙村,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四面佛造像碑,是用一块巨大的青石四面雕刻佛的造像,碑通高2.7米,宽0.75~0.85米,佛像高1.85米,佛像左侧刻有题记“四面大象主汲郡功曹刘树枝侍□佛”。四面佛为释迦牟尼佛的站立造型:佛身穿通肩裟衣,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施“无畏印”,表示解除众生苦难。佛像的正面及东西两侧面背光上边饰火焰纹背光,向内浮雕19尊化佛;后面背光边饰火焰纹,中间浮雕8身昂首振臂,腾空而上的飞天像,内雕一周11尊化佛,基座四周三层还雕有约160尊或坐或站的化佛。四面佛造像碑雕刻技艺精湛,衣纹采用“浅阶梯式”,组成向下垂簇的稀疏适度的弧线,其形制罕见。虽无纪年,但依佛身、衣纹线条、书体、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