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旅游

安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固岸墓地
  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漳河南岸,总干渠里程728公里处,海拔87—93米。发掘面积25000余平方米。已经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掘出的墓葬有战国32座、秦汉68座、魏晋6座(曹魏3座)、十六国3座、北朝144座(东魏50座、北齐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发掘时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座。出土文物2201件。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此墓地虽然涉及朝代多,纵跨时间较长,但是仍以北朝时期墓葬为主。在此墓地0土了一批北齐和东魏时期的墓志砖,故其年代比较清楚准确,器物组合完整,且多为平民葬。这是首次在故邺城周围发现东魏、北齐平民墓地,为完整研究故邺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因为是平民墓葬……[详细]
桂香宫塔
  桂香宫塔位于汤阴县白营镇南陈王村。年代为清。桂香宫塔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汤阴桂香宫塔位于汤阴白营镇南陈王村,是河南省于2016年1月25日公布的第七批省保单位之一。据桂香宫塔南侧的石碑上介绍,魁星阁位于南陈王村东南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古代建筑。魁星阁始建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距今已一百七十多年。关于奎星阁建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十四世祖殿章,字擎九,号静沦,童年在家乡读书时,夜晚放学回家常有红灯相送。后连登三榜,位至进士,历任江苏金匮县知县、云南师宗县知县、署武巡抚大同同知。擎九公忆及当年往事,感慨地说:“当年读书红灯相送,如今在任官至五品,岂非天意?”意欲在家乡建奎星阁以敬天地。未果,病终。直到清道光29年,其子十五世祖志瀛公(字峤溪,道光丁巳拔贡朝考一等,历任河北……[详细]
阳台寺双石塔
  阳台寺双石塔 林州阳台寺坐落在林州市临淇镇岭后村东北,淇河边的一个土山包上。河中土山称之为台,台上朝南有寺,则阳台寺,而寺在之台必为阳台,这仅是翌新对阳台寺名由来的推测。由林州沿S228一路西南方向行进至合涧镇,然后按路标指示继续临淇方向,西南偏西方向至临淇,正西方向可到岭南村,岭南村北约两公里则为岭后村,全程约四十余公里,其实这里已经是林州、鹤壁、辉县三交界处了。林州阳台寺始建年代不详,历经战乱天灾,原有建筑早已无存,仅存唐代石塔两座,原寺中石碑赑屃一件,随着阳台寺双石塔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当地百姓又重修了阳台寺,新建山门、药师如来殿、关圣帝君殿、广生殿和龙王庙等建筑。新刻‘钟灵毓秀阳台寺’碑置于赑屃之上,碑文重载原石塔铭文:‘维大唐天宝九载(七五零年)岁次庚……[详细]
安阳北禅寺
  安阳北禅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马家乡北齐村,该寺始建年代失考,因现存唐代残破经幢,北禅寺应是唐代所建。现存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古戏楼、水陆殿和三佛殿,以后皆有重修。一九九零年十二月四日安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戏楼:坐南朝北,面阔6.5米,进深8.5米,卷棚顶式建筑,檐部施蔓草龙头斗拱,龙形雀替,古朴华丽。三佛殿:北禅寺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硬山顶式建筑,琉璃花滚龙脊,檐部施三踩斗拱,清代风格。水陆殿:位于三佛殿前面,坐北朝南,与戏楼相对,面阔五间,硬山顶带廊式建筑,屋顶有五脊六兽,檐部施有蔓草花纹斗拱,清代风格残经幢:一块上刻有“清嘉庆十五年十月初二日建立”、“重建筑北禅寺记”等字样。一块上雕有“尊 幢记”及--。碑刻:其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刊石……[详细]
卫国都城遗址
  卫国都城遗址位于今八里营乡殿上村,故称楚丘。卫懿公当政时,懿公穷奢极欲,喜好仙鹤,不理朝政。后北狄入侵,卫国战败,卫懿公兵败被杀,被北狄人吃掉,只剩一肝。当时一位旧臣怀抱君王之肝痛哭不已,最后竟然剖腹,将君王之肝放入自己腹中,自己做了陪葬,这也就是剖腹葬肝的来历。卫国经历此次浩劫,几乎灭国,后经齐桓公帮助卫文公才得以复国,迁都楚丘(也就是今八里营殿上村),卫国的首都也从淇县迁到了滑县。后因黄河泛滥,卫国国都又北迁濮阳的帝丘。虽然卫国国都在楚丘不长,但是留下了不少遗迹,比如卫国的都城遗址(大跃进中被毁),并且出土了大量陶器物品、人殉和墓葬。但是因疏于管理,这些出土的文物大多流落于民间,更有甚者竟有盗墓者明目张胆地掘墓,无址可寻。可以说遗迹被破坏殆尽。据传卫庄公死后,其陵寝建在周围,但是年代久远……[详细]
汤阴文庙大成殿
  汤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元代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年(1369年),县丞邢庸主持重建,成化五年(1469年)知县尚玑扩建,使该庙形成较大规模。民国时,曾于此设汤阴师范。1966年之后,庙内一些建筑被拆除和改建。于今仅存主体建筑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位于汤阴县城内,今文化街中部,现存汤阴县实验中学校园内。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是儒学内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中“孔子之谓集大成”。大成殿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面阔五间19.60米,进深三间16.20米。单檐歇山式屋顶,绿、黄两色琉璃瓦剪边,斗拱型制为五踩重昂,减柱造建筑。大成殿的四边均有出檐,14根圆形外檐柱耸立于四周,檐柱为青石小八角形。殿内金柱为青石大八角形,周长2.15米,柱上……[详细]
内黄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
  内黄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年代为1928年,位于内黄县。杞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温氏祠堂,位于内黄县六村乡温邢固村,是内黄农民革命纪念地,现存祠堂3间,大门为旧式起脊式门楼,上悬“温氏祠堂”匾额。1928年冬,在中共濮阳县委的领导下,农民协会清算了当地民团团总蔡鸿宾的-罪行,取得了斗争的胜利。次年2月15日,在温氏祠堂召开庆祝大会,硝河两岸村庄的农民3000余人前来参加,不料被叛徒蔡兆麟(蔡鸿宾之子)告密,民团突然包围了会场。冲突中,共产党员和农协会员赵锁成等4人被打死,多人受伤,县委领导成员刘汉生、赵纪彬、王卓如、李大山被捕。1930年温邢固事件一周年时,共产党又组织群众2000余人在千口村烈士墓前举行纪念死难烈士大会。会后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大大振奋了群众的斗争情绪……[详细]
林州文峰塔
  林州文峰塔位于河南省林州市龙湖·龙头山城市公园(又称龙凤山景区、龙头山),为平面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约20米。于清乾隆12年(1745)开始修建,经过一次续修,至道光17年(1837)完成。现在的文峰塔经解放后修葺后仍保持其原有建制,为平面六边形七层楼阁式砖石塔,通高约20米。塔建在六边形石砌基础之上,上部为七层塔身。塔身一、三、五、七层向南、北设券门,其余各层则其它方向设门。由一层北侧塔门可进入塔室,原有木梯以登高远望,现已经封闭。每层三行砖砌檐口,顶部配有砖砌斗拱,结构简洁。仿起脊屋顶做法,上置葫芦型塔刹,现又后置避雷装置。文峰塔始建至今已近260个春秋,重修至今也已169年,在这160多年中,它经历了多次地震及暴风的考验,现在仍安然无恙地傲立在龙头山颠,它的存在是先人企盼林州教……[详细]
小南海石窟
  小南海石窟,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由于它凿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均为北齐天保年间建造。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西窟进深1.76米,面阔1.36米,高1.76米。平面呈方形,面积为2.4平方米。正中雕释迦牟尼佛一尊,结跏跌坐于长方形台座,左右为胁侍菩萨二像,两侧壁各镌刻菩萨三立像。门作拱券状,门楣上雕有滚龙两条,中间有一莲花。门两旁各雕刻有护法神王一尊,组成火焰拱门。中窟进深1.34米,面阔1.19米,高1.78米。平面呈方形,面积约1.6平方米。正中雕释迦佛一尊,火焰背光,内浅刻腾空飞舞的飞天6个,左右刻二胁菩萨,两侧壁各镌侍立菩萨3尊,其间各浅刻小型菩萨3尊,手拿莲枝。东壁上部有浮雕弥勒说法图案,西壁……[详细]
殷墟王陵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殷墟王陵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陵遗址从1933年起至今,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司母戊鼎:国之重器,雄浑壮观,精美绝伦,重达875公斤,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殷墟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与小屯村的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与东面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殷墟遗址。它东西长约450、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0亩。从1933年起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详细]
渔洋古村
  渔洋古村落位于安阳县西北22公里处,归安丰乡管辖,现全村共有3300多口人。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水,尽得“倚峰临水”之地利。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支考古队进入该村进行考古调查,证实该村建于仰韶文化时期,其后历经龙山文化时代、下七垣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6000年来一直烟火未断,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该村村民龙振山,30多年来从地里沟边捡回家中数千件文物标本——即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民国时期的各种陶器、石器、瓷器、蚌器、骨器、钱币、瓦当等,尽显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华北古村落的历史沧桑。2004年以来,渔洋古村落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之后,记录6000年不断代中华文明史的渔洋古村落,……[详细]
里固石塔
  理固塔原立于村北寺院,后移村东关帝庙,系唐早期七级密檐式石塔,须弥座平面呈正文形,边宽98厘米,往上逐层收敛,通高3.17米。塔南向开拱券式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二俑人,龛额雕铺首兽面,两侧雕青龙,上方门左右外侧雕金刚力士,内侧雕供养人。塔身凹刻化佛29尊,余面线刻缠枝牡丹,塔刹为出莲宝瓶。该塔雕艺精谌,造型玲珑,然久经风雨剥蚀,又经五十年代拆除移用,更著-中-劫洗夷毁殆尽。幸遇乡贤葛国选率众翁妪寻置残件方得遗存。1984年文物普查中,省文物局发现后认为此塔豫北少见,指令加强保护。于1985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历史文物,村干部保护员申请修复古塔,嗣后征得省市县文物部门支持,经县文物保管所精心设计,采用粘补割铣技法,补齐六七级及塔刹,粘补基座佛龛及三四……[详细]
53、修定寺
修定寺
   介 绍: 位于安阳西北35公里处的清凉山村西侧,始建于北魏年间,因寺院内有一座形制独特的唐塔而闻名。整个寺院布局坐北朝南,有三重院落,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佛殿、二佛殿及铁瓦殿,四座大殿排列得错落有致。 唐塔就在天王殿与铁瓦殿之间,是一座四方型是单檐亭阁砖塔,高约16米,外观朴素。塔身外壁刻满了各种雕饰,奇就奇在这些雕饰全部是用各种矩形、菱形、五边形、三角形等雕砖拼砌而成,内容既有佛教中的天王、力士、飞天等,又有道教中的真人、童子、侍女等,还有青龙白虎等民间传统图案。这种佛、道的大融合体现了唐代文化中外交融、兼收并畜的特点,是我国古代塔中的珍品。河南安阳……[详细]
54、红旗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旗渠
  1960年2月11日,为了彻底改变恶劣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十万林州儿女踏入了茫茫太行山中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大决战。他们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终于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腰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修建红旗渠挖砌的土石筑成高2米、宽3米的石墙,它的长度可以从南国的广州一直连接到北国的哈尔滨。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建在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墙高4.3米,宽8米,长70.6公里。在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去北往延伸到林州腹地。第一干渠长39.7公里,第二干渠长47.6公里,第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详细]
内黄大兴寺塔
  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仍巍然屹立。该塔为7层密檐式砖实八角塔,高18.7米,底层周长15.6米。塔身通体除砖雕外,全用条砖砌筑,棱角分明,表面平滑,塔内为实心砌体,在第4层南面壁设一拱券门洞。塔身各层以条砖叠涩出檐,紧密相接,檐下饰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和莲瓣承托。大兴寺塔位于内黄县城西南17.5公里处,因地属裴村,俗称裴村塔。该塔建在大兴寺遗址上,东南倚大沙岗,西傍鸬鹚坡(今称老塔坡),四周万亩森林环护,该塔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距今将近140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冲击……[详细]
小南海洞穴遗址
  小南海洞穴遗址 旧石器时代 安阳县 小南海洞穴遗址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的北楼顶山东麓,洞口朝东,洞穴宽 2 米~3米,高2.5米~3米,深约50米,为一岩溶洞穴。该洞穴于1960年3月修小南海水库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主持了第一次试掘,1978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其文化层堆积厚达6米,可分为5层。据碳14测定,洞穴下层文化距今约2.5万年,上层文化距今约1.3万年,前后延续1万余年。地质学上属更新世晚期。 该遗址是河南境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原地区石器时-古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发掘获得的石器具有一定的文化特点,与我国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存,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代表着一定时代和一定地域的文化特征,被郭沫若命名为小南海文化。1963年公……[详细]
荒年志碑
  荒年志碑在河南内黄县苏王尉村,明崇祯十七年(1644)刻立。碑文记载了崇祯十二年至十七年,河南地区连年灾害,民不聊生的悲惨情景,同时也反映了李自成起义军在河南得到发展壮大的情况,是研究明末政治、经济的重要史料。碑文摘录如下:“记崇祯十二年春,旱风相仍,麦减收。至六月,大旱,蝗虫遍残,五谷减收。至冬月,不降片雪。此虽荒年,而人未死。记十三年春,红风大作,麦死无遗。囗家囗食野菜树皮,受饿者面身黄肿,生瘟病死者有半。至五月二十二日方雨。棉花、高粱、谷、豆,一时播种。至六月三日伏无雨,旱蝗残食,五谷不收。至八月二十四日降霜,荞麦不收。当时斗麦价钱六百文,斗米价七百文,斗豆价四百文。民流为盗,蜂拥蚁聚,无不被害之家。穷者饿极,凡遇死人,争剜肉以充腹,甚至活人亦杀而食。垣颓屋破,野烟空锁,子母分离,赤地……[详细]
58、小白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白塔
  小白塔,位于老城内西冠带巷、原乾明寺内,因为它全系白色条石筑成,故名“小白塔。”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白塔外形小巧玲珑,宛如一个宝瓶。它矗立于八角形的基座上,高约12米。塔基呈八角形,分为两层每面宽2米,均以石浮雕装饰。四面共有16幅浮雕图像,内容有“二龙戏珠”、“观音送子”、“繁荣争艳”等。每个转角刻有金刚力士像双目环睁,双手用力向上奋托之势,显得维纱维肖。塔身用长方形条石交错缀压筑成。腹径最宽处却在塔身之上半部。塔刹有四层出檐,由下往上逐渐收敛,最顶是盘状形式,显得更加秀丽挺拔,充分体现了匠师的建筑技巧。此塔别致的是,塔身中部造有一龛,龛内置一尊佛像。佛盘腿坐于莲花座上,头戴折扇帽子,神态安然自得,栩栩如生,有一种强烈的工艺美术感。从小白塔现存的建筑特点和浮雕艺术风格考察 ,可能创……[详细]
邶城遗址
  邶城遗址位于汤阴县境内瓦岗乡邶城村。邶城是历史上的邶国国都所在地。据《史记》、《水经注》及乾隆《汤阴县志》记载,周朝武王“封纣子武庚于邶。”另外,这里还是《诗经·邶风》的生发地。约公元前1057年,武王攻克朝歌后,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宣告周人正式继承殷商天命,建立西周王朝。为了控制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武王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地邶城,让他以族长的身份继续统率殷商遗民。同时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三人,留在殷地监督武庚,号称“三监”。周公旦经过一番“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的工作,安定好了内部之后,便亲率大军东征。东征军迅速诛灭了以武庚为首的殷贵族叛乱势力,杀掉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霍叔被废为庶人。经过三年战争,相继削平了参与叛乱的东方小国和诸侯。邶城和殷都变成了废墟。……[详细]
60、彰善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彰善桥
  在安阳市西南数十公里的龙安区马投涧乡大屯村,有一座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石拱桥——彰善桥。今年6月,彰善桥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藏身于乡下沉寂了千年的石拱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石刻艺术,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彰善桥呈南北走向,桥体通长48米,宽6.7米,高7米,桥上两侧各有望柱12根,装栏板18块,石栏杆至今保存完好,两侧望柱顶端各有10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左侧北起第二根望柱顶端的石狮就是现存仅有的宋代石狮。两块抱鼓石矗立在桥的两端,以增加桥梁的稳固。关于彰善桥上被损毁的石狮还有一个传说:离彰善桥数里地有个油坊,夜里经常出现油被偷的情况,却找不出偷油的人。油坊的伙计有一天早上从彰善桥上路过,突然发现栏杆上的石狮嘴上沾满了油,他立即告诉了油坊老板。于是油坊老板隐藏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