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旅游

安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申村冶铁遗址
  申村冶铁遗址,位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村东,年代为唐、宋、元时期。申村冶铁遗址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0.5公里。遗址的东半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季节河,河两岸的土崖高10余米,在西南崖的上部发现一个大型烧焦炭残炉,直径7米至8米,高2米至3米。炉南地面上铺着一层矿粉,焦炉的两边是炼铁的中心区,发现排列着横8行、纵9行的炉底多层,每个直径2米左右,厚0.4米至0.5米,3个一组,间距3米至4米。遗址内还发现唐代、宋代、元代陶瓷片及北宋铁钱,对研究宋代货币史、钱监、冶铸技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申村冶铁遗址,是汉代在林县“置铁官”、“设钱监”与采铁、冶铁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科学价值。1986年11月,申村冶铁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
  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洪谷山内一处谷地的北崖壁上,前临深涧有一处千佛洞石窟,充满神秘的力量。它是塔形龛窟,外部依崖砌筑为方塔形,是将佛教石窟中印度古塔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融为一体,这种继承北齐塔龛遗风的建制,在我国石窟中极为少见。这种方塔造型稳重大方,基石宽厚稳定,檐下叠涩三层,塔刹反叠涩十一层,向上逐层收敛呈现四角攒尖式顶。“这是研究北朝经隋到唐几代单层方塔演变发展的珍贵资料。”林州文管所副研究员张增午先生道。窟体洞口用青石砌墙,建拱券门,拱券门上嵌半圆形石块,雕有造像龛。洞内平面近似马蹄形,顶是斜坡,洞长2.35米,宽2.27米,高3米多,百余座佛像中,最大本尊大佛高近3米,最小的仅有20厘米左右。2013年5月,洪谷寺塔与千佛洞石窟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阳永和桥
  永和桥,位于安阳东20公里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该桥创建于隋。《旧五史.梁太祖本纪》载:“魏军屯内黄,丙辰,帝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这是该桥的最早记载,当时这里还不叫永和,而叫永定,故称永定桥。《省通志》载:“永和桥在府城东四十里,即此桥,宋改永定县为永和,故桥也易名”。该桥明代前修过,明又修。《嘉靖彰德府志》载:“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府鲍从修东有永和桥。”该桥为拱劵石桥,全长39.5米,宽6.8米,现露高8米。三个桥劵,雕刻丰富。中间大券正中,雕一巨形蛟龙头,怒目俯视,龙须倒竖,二爪各簒一火焰宝珠,形象凶猛。两侧雕龙呈祥云,飞马腾空,雄狮怒吼。两个小券正中,分别雕蛟龙头和王字虎,两侧刻蔓草卷叶。桥栏由栏板、望柱、抱鼓石构成。栏板浮雕历史故事……[详细]
洪谷寺塔
  林州洪谷寺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合涧镇南庵沟村北洪谷山风景区内洪谷寺旧址。又名敕公禅师塔。公布为第七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洪谷寺塔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高十五点四米。平面呈方形,第一、四层南面辟门,其余各层南面置假门。塔内中空,自下而上有收分。塔外为叠涩檐,呈抛物弧线形。顶部有宝瓶式塔刹。据记载,洪谷寺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至唐很是兴盛,后几经沧桑兴衰,寺院建筑早已无存,仅存一塔屹立在寺院遗址旁。从建筑造型上看洪谷寺塔方形密檐,具有典型唐塔特点。洪谷寺塔由于历史久远,历代多有重修或修缮。最近一次的修葺为1978年,由河南省政府拨款林县革委会主持完成。近年,人们又在塔西重修了洪谷寺大雄宝殿,并希望恢复古老洪谷寺院,与古塔重新相伴。……[详细]
瓠子堤遗址
  滑县瓠子堤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城关九街村。瓠子堤即秦堤,又称龙虎堤,自汲县发韧,历延津、胙城、酸枣等县延袤百里入滑境。随着历史的变迁,自然环境的变化,加之城镇建设,该遗址现存南北长80米,东西宽37米,高出地表9米。该遗址是滑县境内为数不多的一段古黄河故道遗址之一,是我省仍至全国古黄河故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我县水利史的重要实物例证,同时也对研究我国黄河故道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价值。汉武帝亲临瓠子堤事件距今已两千余年。如今的瓠子堤遗址依然高出地面十余米。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位于滑县城关街道苗固村。汉武帝亲临瓠子堤事件距今已两千余年。如今的瓠子堤遗址依然高出地面十余米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汤阴古贤桥
  汤阴古贤桥位于汤阴县古贤镇古贤村。年代为明。汤阴古贤桥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据桥旁“修桥记”碑载,古贤北原无桥梁,人们过河往来,皆依河中央石跳跃而过。明嘉(靖)隆(庆)以来,河水暴涨,夏秋之季尤甚,行人车辆过河十分困难。天启元年(1621年)知县杨朴来汤就任,遂议于此建桥,召士绅村民,募捐财赀,“冬春募化,夏秋辇石”,于天启二年(1622年)开工筑桥,至天启四年(1624年)完工。此桥“南北长十五丈,东西阔二丈五尺,栏杆四十二架(今不存)……”是一座大型弧形石拱桥。1983年4月,-指挥部聘请有关专家勘测得知,该桥结构严密,耐压性强。在4~7月间,两次通过180吨以上载重卡车,桥面未加任何减压物资,仍安然无恙。……[详细]
邓伍级双碑
  邓伍级双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辛村乡邓伍级村,碑高2.74米,匾长0.92米,立面面积25.2平方米,现存两碑,均正西南、东西相应。两碑有碑基,碑身、碑座组成。碑身成四面体,上面阴刻文字,楷书,碑南面落款,明万历三十七年,创起伍级洹桥碑字18行,余三面小楷书文没残破不清,碑座明雕凤凰,右马左牛,花饰,麒麟,东西两边仙鹿祥云,北西两面均寿星居中,周边纹饰,四角大力神兽托起,整体造型宏伟美观。东碑碑冒重修,与西碑间隔10米,底座南面居中,阳雕二龙戏珠图案,左右两角大力神兽托起,东面居中有一神牛腾云驾雾,左鱼右狗吃日像,北面居中五龙脱日,周围祥云,西面绘有天狗吃日像,碑身大量文字对研究古代地理、人文艺术等大量的参考价值……[详细]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
  “四·一二”革命纪念地在内黄县城南20公里处的白条河园林场东,有一处为苍松翠柏所掩映的革命纪念碑亭,亭内耸立一通3.35米高的纪念碑,这便是《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纪念公墓碑记载着1941年4月12日,侵华日军纠集日伪1.5万余人,对内黄沙区革命根据地抗日军民实施血腥大-的野蛮暴行。为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暨死难同胞,1942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党委率第二十、二十一专区各界,于“四·一二”一周年之际,在此处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并刻此石碑,建立公墓,以此作为“四·一二”革命纪念地,教育后人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励精图治,强我中华。这里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赵窑石佛
  赵窑石佛,位于汤阴县城南15公里的宜沟镇赵窑村北。198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石佛造像为白石质地,通高1.50米。佛的形象为“得道相”,结跏趺坐,左手横置足上,结禅定印;右手垂直向下,作降魔指地印,表明释迦牟尼在成佛前,经过无数磨难,降服了破坏修法的恶魔,终于得道成佛,这些只有大地之神才能作证。石佛沉静慈祥,法相庄严,衣纹流畅,栩栩如生。经河南省石刻艺术馆专家鉴定为宋代石刻。赵窑石佛原为崇宁寺内之造像,1984年8月文物普查时发现,佛象头部右侧稍残。崇宁寺旧有山门、大殿等,1947年毁于战乱。现存大殿、东西配殿、玉皇殿为当地村民近年重修。……[详细]
白营龙山文化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白营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6公里处有白营村东,面积大约33600平方米。这是一处十分丰富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遗存,文化堆积厚达3~5米。1976~1978年,先后在这里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出土有各类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其遗物之丰富在同类遗址中是少见的,为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白营遗址有许多重要发现,如木结构水井、夯筑地面、土坯垒墙、使用白灰,房基内及周围埋葬小儿、埋羊、大蚌壳,出现卜骨等等。据碳14测定,白营遗址距今4110~3760±100年之间。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天津院(石氏宅院)
  天津院(石氏宅院)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前峪村。年代为1930年。天津院(石氏宅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林州市任村镇前峪村一处被称为“转角楼”的民居,在短短四、五米的距离内,它就完成“三门相照”的布局,镶嵌式的门楼还作出繁复精美的造型,狭长的庭院四面两层楼房檐廊互通。这处“五裹四”的庭院,所有面积相加仅一亩左右。天津院(石氏宅院),当地老百姓又称“转花楼”“转角楼”,是目前豫北冀南很少见的一座两层回廊式四合院建筑。院内四座楼上下两层,皆有阳台走廊相通,走廊将四座单体楼房连成一体。而此院却是四楼共用一梯。楼梯安放在西一楼北头室内。全院的二楼,皆从此处上下进出。……[详细]
安阳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善应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北齐天保年间依山而建,寺院建筑均已损坏,仅存石窟,由于临近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门额上有大片削平岩石镌“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云:“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窟,髣像真容。至六年,“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方欲刊记金言,光流末季。但运感将移。暨乾明元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依准观洁,遂镂石板经传之。”后华严经偈赞和涅 经品行。此摩崖题刻石板经,乃标准的北齐书体,苍劲浑重。……[详细]
五里岗墓地
  五里岗墓地面积20万平方米,南水北调总干渠占压面积4万平方米,占压古墓500多座。五里岗考古队队长孔德铭介绍,目前已发掘了200多座,这些墓葬排列有序,没有随葬品,死者都是青壮男性,初步断定这是一处战国晚期与战争有关的墓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郝本性说,这里应该是史书上记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解邯郸之围的地方。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就屯驻在这里。战争过后,魏国阵亡将士被有计划地埋葬在这里。郝本性说,这一墓地的发掘,不仅印证了那段历史故事,还可以看出当年战争的惨烈。……[详细]
白马城遗址
  白马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留固镇白马墙村,东西长60米,南北宽120米,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8000余平方米。据滑县县志记载:自秦灭滑而设白马县,隋唐时白马城是滑州所在地,当时叫白马郡,白马城自秦设县,至明洪武三年,撤销白马县,改为滑州,永乐初年,又改为白马墙,有关白马城的记载,见于众多而详实的历史资料。白马墙不但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还留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足以说明白马墙历史悠久。为研究历代郡县设制及其发展提供了实物材料,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位于滑县留固镇白马墙村。因白马山而得名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阳灵泉寺石窟
  灵泉寺石窟位于河南省的安阳县境内,是一处东魏时期(534年~550年)至宋代(960年~1279年)的石窟及塔林群。灵泉寺原名“宝山寺”,隋文帝(581年~604年)时赐名为“灵泉寺”。灵泉寺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止于宋代。现存有东魏至宋代的石窟造像、摩崖石塔200余处,并有北齐双塔和唐代双石塔。灵泉寺摩崖石塔按年代编排,反映出历代塔式的沿革,堪称中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群。由寺院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宝山沟,即万佛沟,现存石窟2座,塔(殿宇)龛245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位于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头被窃去。位于寺西的大住圣窟,隋开皇九年(589年)开凿。窟门雕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身躯魁伟,顶盔贯甲,手持剑叉……[详细]
大寒遗址
  大寒遗址 商代 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 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为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文化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遗址现存基本完整,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10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盆、陶牛、陶车、石斧、石铲、骨器、蚌器及铜器等。该遗址既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片,龙山时期的方格纹、绳纹、条纹灰陶片,蛋壳黑陶片等,又有商周时期的鬲、罐等陶片,同时发现的遗迹有圆形房基,直径5米左右。该遗址对研究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77、觉仁寺
觉仁寺
  觉仁寺又称觉仁院,北齐称净国寺、浮国寺,俗称黄华下寺,位于林州市城郊乡黄华村西的黄华山中,始建于北朝,兴于宋,经元、明、清,屡毁屡修,据今已有1500余年,觉仁寺原是北齐高僧昙迁隐居修行的寺院,历史悠久,环境幽雅,宗教文化积淀深厚。寺之东南河谷旧有“黄华流水颠倒颠”胜景。在寺院中央,有一尊汉白玉弥勒佛雕像,他肥头大耳,袒胸露腹,咧嘴大笑,故有人送他一幅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当地有句俗话:“摸摸佛爷肚,天下无难路”,“摸摸佛爷脚,活到九十八”。一些游客图吉利,常要来摸佛爷的肚和脚。那么,这位弥勒佛是谁呢?据佛经史载,这位永远笑哈哈的弥勒佛是中国和尚“契此”的化身。唐末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一带有个很有名气的僧人,名叫契此,他常常背着一根木棒……[详细]
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幢
  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幢位于内黄县二安乡花固村南。共有两座,形式相同,因100多年前出现于复兴庵内,因此又称复兴庵双石塔。该塔建于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为平面正方形、九级密檐式石塔。塔高为6米,方形基座,塔身镌刻佛经人物甚多,如菩萨、佛、力士、飞天及莲花、獅子等。雕刻技艺娴熟,刀法遒劲有力,无论是刻画人物或花卉、动物,均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西塔有公元743年(大唐天宝二年)的题记,东塔完整地镌刻了《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963年6月,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幢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林州刘氏庄园
  林州刘氏庄园位于林州市五龙镇中石阵村。年代为清。林州刘氏庄园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庄园处于林州市五龙镇的中石阵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98平方米,以四合院九门相照建筑布局为主。刘氏庄园现存土木结构三层楼房一栋,四合院20多个,其中主院10个,房屋294间。现存较完整的大院4个,从西向东,随地势步步升高,形成相互关联,又自成一体的建筑群。庄园的主人小毡帽”姓刘,一家几代先经商后为官,为官清廉,曾经受到皇上的夸奖,老百姓留有“刘青天”的字匾。……[详细]
80、万佛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寺
  万佛寺,位于都里镇李珍村东白云山。碑刻记载,该寺创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38年),建筑规模宏伟,气势壮观。主要建筑有佛祖殿、老君殿、文庙、吕祖殿、关帝殿、韦陀殿、九仙姑殿、龙宫、花神庙、泰山神殿等,大部分建筑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侵华时,日本侵华时,日本军国主义强迫当地群众毁寺修建的炮台、澡堂、操场等,已成为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反面教材。寺院旧址还存有明、清石刻16通,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白云山另遗有宋代开采的铁矿井2处,为研究我国的冶炼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