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遵义市旅游

遵义市文物古迹介绍

天门河水电厂旧址
  天门河水电厂旧址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年代为1943年。筑坝成湖的小西湖因当年关押少帅张学良而远近闻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距它约1公里处,树木掩映下的一栋单体建筑暗湿的地下室内,两套闲置的发电机组,在抗战时期却日夜不停运转发电,保证了兵工厂的武器制造。这里就是贵州省第一个水电厂——天门河水电厂。1938年随着抗日战争形式的变化,各地兵工厂纷纷迁至贵州桐梓,因电力缺乏,国民政府于1939年冬开始筹建水电厂,选址在大娄山山脉的上天门洞西侧,为便于隐蔽,利用天然溶洞作地下主机房,其引水道、尾水道均设为地下暗道。主机房上部地面为输配电房,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栋小房子。当年有四所大学参与设计,并在建成的主机房内留下校名和校徽。1941年春天水电厂及其配套工程开始动工,1945年5月调试完成,放水供电。2019年……[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石门杨氏宗祠)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位于习水县程寨乡石门村岔口坝,原为当地杨氏宗祠,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期间,红九军团曾在程寨乡一带活动,负责掩护中央纵队的行军,此地便作为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九军团陈列馆坐西南向东北,为清顺治年间,木结构小青瓦顶四合院建筑,前殿为一戏楼,戏楼上保留有6米长的戏剧人物木刻,人物形态各异,花鸟草虫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东西为二层厢房,越过天井,内殿内供奉有杨氏宗祠神龛。陈列馆通过翔实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文物,展示了红九军团的建制沿革,血战湘江、掩护主力,挺进黔北、保卫遵义,智取程寨、激战箭滩,四渡赤水、声西击东,乌江北岸、诱歼黔军,飞越乌蒙、攻占会泽,巧渡金沙、胜利会师等一系列内容。是讲述红九军团最为详细的博物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于2011年6……[详细]
宝兴隆盐号和客栈
  宝兴隆盐号和客栈位于格林镇太平村。清道光二十年(1845年),当地富商吴延举创建,为宝兴隆盐号盐运中转沿线栈号之一。建筑为全木架结构,封火山维护墙表瓦顶,由六列五间正房和花园组成,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康熙元年清廷诏令食盐实行“划定边岸官运商消”政策,正安、务川、湄潭、凤冈、思南等地购盐划定在綦岸,盐从綦江石角镇起运,经桐梓芭蕉坝入境至碧峰达安场宝兴隆盐号后,分上栈和下栈分运各地。上栈经新宅坪官道入正安州城,过和麻溪场、米粮及流渡场、市坪场至湄潭永兴场盐运中转站和凤冈马头山盐运中转站。下栈经太平铺场、格林窝场进入务川涪阳、务川城、煎茶溪到德江、思南、印江等地,又经三江达玉溪、大矸等地,客栈是川黔陆路盐运史的历史见证,见证綦岸盐入黔盐运的中转站运输史,在盐运沿线上,至今和盐运防御砌筑的营堡寨等……[详细]
印浸寺石林
  印浸寺石林 这是喀斯特作用营造的一片石头的森林,这是造物主赐给绥阳的一座奇石名苑。方园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奇峰耸峙峥嵘,异石玉立秀美。那些断裂,那些隆起,记录着大自然分娩这些石头娇子时,撕裂地壳,震撼天宇的剧烈阵痛;那些槽痕,那些纹理,让人感触到风刀雨锉雕琢地球的神奇力量和苍凉岁月……。 在这里,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古老城堡,圣经里的尖顶教堂;可以浏览独立的无字丰碑,成卷的巨制天书;可以观赏敛翅峰巅的岩鹰,放牧洪荒的猪群……而那些一时叫不出名儿的石体,也是一片提供想象的素材,当你的灵感与那些裸体相触,便会碰撞出簇簇美的火花…… 石林在茅垭镇与旺草镇接壤的印浸寺,距绥阳县城42公里。有公路连通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行程仅为6公里。 ……[详细]
尚嵇陈玉壂祠
  尚稽陈玉壂祠位于遵义县尚嵇镇内。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942年、1965年两次维修。祭祀清代发展地方蚕桑业的遵义府知府陈玉壂。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祠由山门、两厢、主阁、阴阳双阁、走廊、客房等建筑组成。主阁四重檐六角攒尖灰筒瓦顶,平面边长5.6米,通高30米。翼角悬挂铜风铃。寺内后檐存清代建庙石碑1通。阴阳双阁又称藏书楼。陪衬于主阁南北两侧,双阁对称、形制相同。阁为二层,底层面阔三间、通面阔4.8米,进深1间,通进深6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二层居底层明间上,面阔一间4米,进深1间5米。穿斗式歇山灰筒瓦顶。正脊刹为一站立罗汉。建筑博采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建筑之长,六角飞檐,银牙高啄,流丹溢彩,宝顶凌空,直插宵汉。其主阁、衬阁布局错落有致,近百……[详细]
46、申祐祠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申祐祠
  申祐祠位于务川自治县都濡街道环城北路,为祭祀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中死于国难的务川火炭丫(今龙潭村)人申祐而建,又名申忠节公祠。祠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有牌楼、山墙、两厢、正殿等建筑,建筑面积370平方米。牌楼上有明清两代砖刻匾文5幅,正面左右两侧砖墙上各嵌石碑一通,右侧石碑竖向阴刻楷书明天启壬戌(1622年)田景猷(思南人,明天启进士)《咏申御史三烈事迹》歌及康熙壬辰(1712年)督学使张大受《明御史忠节公祠》七律一首;左侧石碑竖向阴刻草书道光辛丑(1841年)俞汝本所题七律四首及诗序。民国19年,曾在此设立务川县女子小学。1985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家岩造纸作坊遗址
  杨家岩造纸作坊遗址位于赤水市,始建于清代末期。遗址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采用传统石灰泡制法,将竹子泡软后碾成浆,再进行多次过滤后制成草纸,用于包盐以及生活使用。作坊面积约42平方米。由一个圆形碾盘和两个方形制浆池组成。其中碾盘直径为4米,碾盘内有三个直径为0.7米的碾子。与碾盘相距2.6米处为两相连的制浆池,通宽为1.2米,其中一个长1.75米、深1米,另一个长2.3米、深0.5米。该作坊遗址为贵州省早期造纸技艺及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保护范围:北以遗址主体为界,南面外延至2.5米、西面外延至4.5米,东面外延至3.3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界起,北面外延2米,南面外延至2.5米,西面外延2.6米至岩壁,东面以保护范围为界。……[详细]
48、杨粲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粲墓
  杨粲墓,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皇坟嘴,距市区10公里。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为平顶双室,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最大的一块石料达一万二千余斤,以子母扣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占地面积60平方米,在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中居于首位。杨粲墓的平面布局是南北两室并列,为夫妇合葬墓,南室墓主是杨粲,北室墓主是他的妻子。两个墓室结构大致相同,均由墓门、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组成,中有过道相通。四角垫有圆雕龙柱,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和龙尾。后室墓顶各有一方形藻井,当中分别镌双钩“庆栋”(男室)、“德宇”(女室)字样。两室墓门的高度、位置、装饰基本相同,安有仿木构单页门扉,可以开阖关锁。杨粲墓最具特色的是在墓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石刻装饰。大致可分为人物、动物、花草、器物五类。雕刻技法以高、低浮雕为主,……[详细]
49、降龙寺
降龙寺
  降龙寺降龙寺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城东魁岩之岭的三岔垭。距县城约3公里。降龙寺原称“贫垭庙”,始建于1911年,1949年后被毁。70年代居士们供奉一些佛像,进行宗教活动。由于桐梓三岔地处高寒,山高路陡,又兼山上帝门外道充斥,地方迷信色彩浓厚,当地信众因陋就简,随意立塑供奉天神鬼怪及扭曲了的佛菩萨像,虽有香火,但无宗教,处于散乱的自发状态,很难弘扬正统佛法。80年代初众居士邀请高僧寂超法师来山讲经说法。当时,法师考虑自己年已耄耋,身弱目盲,精力不济,因此,来后不久即思归。后经桐梓县-、宗教部门负责同志及众多居士一再挽留,法师思虑再三,遂决定满足众生之愿,留驻桐梓。法师发大心舍身-,纵环境艰苦,旁门驳杂,亦无所顾及。……[详细]
永盛山龙泉寺古刹
  永盛山龙泉寺古刹龙泉寺古刹位于宝源场南约3公里的永盛山中麓。从宝源到联华4公里的公路缓缓上行便到达龙泉寺古刹。龙泉寺建于明朝末年,是最早来宝源凿业的周姓人修建的,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整座寺庙分上中下三殿,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原左边为僧人、游客住所。右边及三大殿均供奉神像、神位。至今整座庙宇、殿堂建筑仍保持完整,慰为壮观的山门建筑完好如初,门前石坝内,一对雌雄石狮子雄姿未减,似卫士据守山门左右。山门”品“字形宝顶镶花砖额和额顶宝剑以及两面弧形龙脊挡墙顶,甚是轩昂。山门顶中央,镶嵌着一幅石帏,正中镌着”永盛山“三个大字。2006年,经有关部门核定,龙泉古刹被列为县市及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桐梓陈公祠
  陈公祠陈公祠,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尚嵇镇中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为纪念清乾隆初年知府陈玉殿而建,陈任遵义知府期间,从山东引进柞蚕种,教民放养缀织之法,开贵州丝绸纺织业先河,产品“销西域,贩南洋”,遵义由此而富。陈公祠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0、左右厢房、风雨廊、碑廊组成,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大门为四柱三门砖牌楼,门内风雨长廊直通阁底,廊左右为一楼一底的厢房,主0和两侧的小0均修在一栋五开间的厅堂顶上,底层为同一栋房子,二楼以上才分别建阁,在正立面上构成“山”字形;五开间厅堂与左右厢楼及风雨廊联为一气,在平面布局上,又是倒“山”字形;这种巧妙的建筑布局,在贵州境内实不多见。……[详细]
习水袁锦道墓(祠)
  袁锦道墓位于三岔河镇杉林村杨家沟组,距袁锦道故居约400米。袁锦道作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最早的实业家,在长达39年的时间里,开办了48家工厂及作坊,涵盖了农业、冶炼和铸造等诸多领域。袁锦道死后,其后人在离其故居不远的地方为其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墓——袁锦道墓。袁锦道墓从外观上看,其样式与同期发现的其它古墓相近,但又存在明显区别。通过现场查看比较,袁锦道墓上方两行竖着的对称雕刻,仅仅完善了一行。据袁锦道后人介绍,当初在修建墓葬时,由于雕刻掌墨的匠人师傅突然过世,导致袁锦道墓未能全面完工,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详细]
红花岗剧院
  红花岗剧院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碧云路口北端,1958年修建,1960年正式投入使用。剧院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建筑,前后楼各高三层,前楼为展览厅。观众席分堂坐和楼座,共有座位1465个。舞台面阔24米,进深15米,台口宽14米,高8米。红花冈剧院修建已有50余年的历史,曾被誉为西南最大影剧院,是遵义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建国后贵州省最早的公众文化服务机构和场所之一,是遵义市文化建设起步阶段的实物见证。同时红花冈剧院也是研究上世纪50年代建筑技术发展状况的实物证据。……[详细]
复兴江西会馆
  复兴江西会馆复兴江西会馆,位于赤水市复兴镇。又名万寿宫。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光绪八年(1882年)被火焚毁,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坐南向北,中轴对称,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由山门、戏楼、两厢、正殿、后殿等建筑组成。正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4米,进深3间、通进深10.5米,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封火山墙青瓦顶。前后檐柱、廊柱用直径0.57米,高11米石柱24根。撑拱、雀替、挂落、驼峰等构件雕刻精湛。后殿除体量稍小外,制式与正殿一致。……[详细]
桐梓花海
  桐梓花海位于桐梓县娄山关镇杉坪村。杉坪村花海总面积达1300亩,种植花卉种类近十种,有马鞭草、向日葵、波斯菊、鼠尾草等等,均为喜阳光、花期长、耐热耐旱的品种。花海中,1.6公里紫薇长廊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如此,花海中还建起了四方台观景区、榜上文化广场休闲区、新农村浮雕景、中国梦石景、花友十瓶景和清明上河图巨型浮雕景,建起了兰家坪、凉台家、黄秧坪、三叉溪、天台等5个家庭农场。为了增添游趣,还建起了五彩滑草游乐园、月台文化园、林下花园、黄岩森林公园、钟家山休闲农业园和小型野生动物园等。……[详细]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万丈坑红军烈士墓在龙家镇光辉村一溶洞旁,距县城82公里。建于1956年8月,墓座西北,向东南.细錾青石精砌。长4.7米,宽3.2米,高2.1米。前墓壁前顶部正中,雕一五角星徽,凸出描红,星徽下方.框立一长方形青石墓碑,镌刻红军烈士之墓6个描红大字;墓前有石台阶2级.周围有水泥栏忏。此外,墓的左、右、前方,有纪念石碑5块,记载着红军战士牺牲经过和人数等。1982年12月10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1日,在该墓竖文物保护标志。……[详细]
黎庶昌故居
  黎庶昌故居位于贵州省遵义新舟禹门,又名“钦使第”。故居建于清代,由门楼、过厅、中厅、正堂、厢房、书房等建筑组成。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通面阔23.80米,进深3间、通进深7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内有防火石缸2个。书房又名“拙尊园”,系黎庶昌著述、藏书处。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坐东向西。建筑面积102平方米。两层木楼,面阔三间,通面阔16.2米,进深2间,通进深6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详细]
海龙中华土司园
  位于红花岗区海龙镇,占地606亩,整个项目预计投资4.5亿,打造以土司文化为主线,游乐项目、土司贡米区、有机蔬果(经济果林和有机蔬菜、瓜果)为中心的现代农旅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其中,游乐项目包含土司传奇乐园、播军校场、农耕文化真实体验、五彩花溪、原味土司美食、真人CS、五色滑草、儿童乐园、五人足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丛林探险等。园区较适合有老有小一家人休闲游,有小孩专门的游乐设施,小树林内有秋千、摇椅、吊床具有特色。空气良好,比较适合周末休息。后面花园还有待完善。……[详细]
遵义板桥中寺
  中寺原名“云龙庵”,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中寺村谭家湾组,曾经是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损毁,庙中有道光十二年碑载:“永三甲云龙庵建自明朝”,前殿、中殿石栏右边刊载的古诗:“漫道规模壮大观,明时肇进又重刊,此中具有清闲处,如抚悠琴月下谈。”,《遵义府志》载云龙庵在城北八十里永安山,又名中寺。中寺云龙庵建于明末,完善于清初。解放后,用作学校、乡政府、公社、医院等,未能妥善保护。1978年起,机关单位相继迁出,寺内无人居住。1976年建陶罐厂,加剧了寺庙损坏。现在仅存遗址。……[详细]
60、桃溪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溪寺
  桃溪寺位于遵义市西郊5公里,明代以后,播州杨氏土司置有庄园,遂称桃溪庄。崇祯末,佛事渐盛,于此兴建延禧禅院,清代重修并易今名。现存建筑分正殿、前殿、左右厢房,联成一四合院。山门外另辟荷池半亩,寺院后面是大片丛林,竹卉杂生,古树参天,有杨氏,宗元墓葬分布其间。联结丛林的广大丘陵地带,原为荒山,建国后置千亩果园。桃溪河经疏浚,水域为之扩大,晶莹清沏甚于往昔,或寻渔钓之乐,无不流连忘返。若登高远眺,对岸阡陌纵横,山村点点,另有一番风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