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贵阳市旅游

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1、甲秀楼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秀楼
  2006年0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它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贵阳的标志。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详细]
2、贵阳黔灵山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阳黔灵山
  景点位置:贵阳市中心区西北,南接枣山路,东近八鸽岩路,北至关刀岩。旅游线路:贵阳市区乘1、2、10、12、13、16、22、23、33、41、51、72路公交车以及旅游专线车到黔灵公园站下。景点介绍:黔灵山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区,位于贵阳市中心区西北,由“黔南第一山”黔灵山而得名。公园建于1957年,是一个综合性的游览公园,园内古树参天,泉清石奇,集高原灵气于一身,登上山顶“瞰筑亭”可眺望贵阳全景。以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闻名遐迩。黔灵山公园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清绝于世,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称。黔灵山上生长着1500余种树木花卉和1000多种名贵药材。清泉怪石,随处可见,并有成群的猕猴和鸟类栖息于此。弘福寺:沿“九曲径”登山可达弘福寺,该寺建于明末清初,……[详细]
贵阳阳明祠
  阳明祠,位于市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为纪念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以后几度重修,现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合院结构,主体建筑为享堂阳明祠(大殿),堂前有“正气亭”、“桂花厅”与两侧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阳明先生汉白玉雕坐像。祠内殿廊相接,林木葱茏,清幽宜人,诗文碑刻甚多,文物荟萃,引人注目。抗战开始以后,祠寺被军事机关及其它单位占用,年久失修。文化在革命中,遭遇空前的大劫,屋宇残破,所有碑刻损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贵阳市政府修复。依据旧拓片,由客居姑苏的黔籍书画家谢孝思先生雇请刻石名手,将碑刻一一复制。一百多年的名迹,又焕发新颜。门票价格:3元景点位置:贵阳市云岩区东山路13号(近东山路)旅游线路:可乘6、11、32、44……[详细]
息烽集中营旧址
  息烽集中营旧址为包括猫洞、玄天洞在内的统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贵州省德育基地。“息烽集中营”又名“阳朗新监”,当地群众俗称“猫洞集中营”,当年国民党军统对外公开名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位于贵阳市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永靖镇猫洞村。“息烽集中营”始建于民国26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当时监狱设在息烽县城内(现县委办公大楼后面),规模较小,仅为三栋木板房(已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随后由军统组织头目戴笠亲自选择,周密部署,把集中营秘密搬迁到了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东侧猫洞。其时,军统人员驱逐当地群众,筑起3层土墙,在围墙外的孤家山、孙家……[详细]
贵阳东山寺
  东山寺遗址位于贵阳市城区东面的东山上,是贵阳城周围各山开辟较早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之一。由于几经遭受毁坏,现昔日旧貌无存,只留遗址。1981年5月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山又名栖霞岭,旧时俗称老王山。山势雄伟,险峻突兀,一峰矗立,领袖群山,与城西黔灵山遥遥相对,同为贵阳名胜。山上寺院称东山寺。清代赵德昌《棲霞岭》诗,描绘出了一幅巍峨险峻的栖霞山麓风景画。诗云:“东岭路如梯,云深曙色迷。仰攀高鸟近,俯视万峰低。酒醉戈为枕,更阑月映溪。举头天尺五,拟上岱山西。”据考证,东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时有洪忠和尚在山上建三省寺,后改名法昙寺。自明成化二年(1466年)起改称东庵。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建有东山寺。万历三十年(1602年)和崇祯……[详细]
贵阳文昌阁
  文昌阁景点位置:位于贵阳市东门月城上(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文昌街29号)旅游线路:乘4、5、12、21、54、64、22、24、25、35路公交车到省医站、东门站或莲花坡站下步行即至。景点介绍:文昌阁,位于贵阳市城区东隅,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占地1200平方米,以设计巧妙、结构独特而著名,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庙宇在贵州省贵阳市东门月城上,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清代康熙八年(1669)重修,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均有维修和扩建。该阁是一座九角三层宝塔形建筑,两边设有配殿,前为联结配殿的斋房,平面布局成四合院形。主楼高约20米,面阔11.47米,进深11.58米,为三层三檐、不等边九角攒尖顶,各层插拱较多,斗呈曲线,翘角不高,窗花和枋板施有彩绘,其建筑风格颇……[详细]
来仙阁
  来仙阁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麦穰寨村赵家庄一侧大塘河中的矶石上,距贵阳市中心16公里。麦穰境内山峦叠翠,溪河环绕。南明河源出广顺东北山间逶迤而下,城南十里处的龙洞河绕龙井、头堡流至麦穰,两河汇集,水流湍急,蜿蜒东去。汇流河口处巨大矶石涌突波澜间,高出正常水位近10米,形家谓之“星罗锁水池也”。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乡人于矶石上建水月庵。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总督在水月庵旁建仙临桥。武弁胡某构亭于矶上,额曰“水月招堤”。后亭圮桥存。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桥重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夏,暴雨绵延,河水骤涨,水过桥圮,里人鸠工缭石,将桥修复成九孔,易名汇川桥,取河流纳集于此之意。乡人协力在小亭原址处修建阁楼,因阁凌空高耸,山环水绕,云霭缥缈,松翠鹤鸣,似有仙人将至……[详细]
贵阳黔明寺
  黔明寺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阳明路84号。1981年5月,经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国务院宗教局将黔明寺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设于该寺内。据清(道光)《贵阳府志·祠宇副记》记载:“黔明寺,在府城内西南隅双土地街。明末创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清初曾有行之显笃禅师住持于寺,弘传禅宗。最初寺院规模较小,经住寺僧众苦心经营,寺院逐渐扩充。清末贵州战乱频仍,寺内住僧纷纷离散,寺内无人照料,由士绅舒竹平暂行代管,舒竹平私自将黔明寺更改易名为“舒家祠堂”,霸占为己有。舒竹平有两个女儿,皈依东山栖霞寺方丈广妙法师住家修行,在祠堂照料香火。民国21年(1932年)广妙法师于东山任期届满退院,二贞……[详细]
修文蜈蚣桥
  蜈蚣桥,又名龙源桥,位于修文县城西10公里处蜈蚣坡。南北向,横跨花桥河,系古代龙场驿(今修文)至六广驿(今六广)之重要津梁。蜈蚣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奢香夫人所建。奢香被贵州都指挥使马晔借故鞭笞后,忍辱负重,驰赴京师,向朱元璋告发马晔。朱元璋为安定西南边疆,忍痛处理了马晔,便问奢香何以为报。奢香表示,愿开山凿石,辟结中原驿道。回到贵州,开辟龙场九驿,修建水西石桥。其中,蜈蚣桥位居十桥之首。桥建成后,历经多次维修、重建。据镌于正德六年(1511年)的《建十桥碑记》记载,蜈蚣、秀水、麦稼等“水西十桥”,乃贵州宣慰使安氏父子为之。“自成化己丑始事,至丙午迄功,历世以三。”所谓“历世以三”,即从成化五年(1469年)至二十二年(1486年)的17年间,经历安观、安贵荣、安佐三任宣慰使……[详细]
赵公专祠
  赵公专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慰三之专祠。专祠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3平方米,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祠东为文昌阁,祠南为青岩书院。2001年进行维修后现已经对外开放。2003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青岩古镇内……[详细]
贵阳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沙文乡阳尖坡。阳尖坡所在地为文笔山脉,海拔一千三百多米,山顶直径约一百多米,山顶有一股泉水涌出,常年不断。历史  明末清初之际,吴老金途径经此地,见山势奇特,认为是一块佛门圣地,遂请来一尊观音菩萨,并就地取材利用乱石木柴茅草搭盖一小间简易观音庙。后来王国衡居士听说阳尖坡观音菩显圣,遂在此搭盖一间茅棚,整日敬香拜佛,同时在附近地区广泛宣传。信教群众日益增多,挂功德积资金,新修简易庙宇。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会办会期间,周围信众上山拜佛敬香络绎不绝。黔灵山寺派赤松祖师亲临说法指导,并授予王国衡法号“国寂”。  一九四九年后,0贵州省委派工作团到白云区贯彻“五大任务”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试点工作。一九五○年土匪-,工作团一个排的解放军搬上阳尖坡驻扎,白天……[详细]
后所古林寺
  后所古林寺明代古建筑乌当后所古林寺,原名祖师庙,至今已有约400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佛教寺庙之一。1997年11月26日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古林寺位于乌当大坝南侧,元代属武当今乌当等处长官司,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乌当民众于清代多次维修,抗日战争时期,贵阳中学临时校址;建国后作为粮仓保存下来。古林寺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庭院式组合建筑,背靠马鬃岭山脉的响洞山海拔1247米,面向风景秀丽的鱼梁河,由大殿、戏楼、观音殿、真武殿和客堂等组成的两个院落,占地面积1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30平方米。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前大院由大殿、戏楼和厢房组成。大殿坐东向西,面阔5间,建筑面积341平方米,目前是我省最大的大雄宝殿。殿中新塑镗如来为主的众……[详细]
刘统之先生祠
  刘统之先生祠,位于贵阳市白沙巷52号。始建于民国6年(1917年),原来是贵州省财政厅长张协陆的私人宅院。民国8年(1919年),被贵州督军刘显世收购,改为祠堂,祭祀父亲刘统之。刘统之(1840年—1910年),名刘官礼,字统之,贵州兴义人。咸丰时弃学从戎,参加团练。同治初年因镇压白旗军起义有功,被任命为兴义府安义镇各军统领,升在籍知府,后加道员衔,留云南用。光绪末,因在家乡率团抗击广西会党起义军,收复兴义,升云南后补道,统领兴义滇黔靖边营。晚年扩建书院,办新式学堂,兴实业,对地方有建树。此宅原占地4500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木结构,现存前后院,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所有厅堂房舍都是穿斗式硬山顶建筑,两山及后檐为砖砌空斗墙,前檐为木装修,屋面盖小青瓦。大门拱形,一二进正房面阔五间,明间都……[详细]
梁举人父子墓
  梁举人父子墓息烽流长乡,有一处当地人们仰慕的古迹,那就是梁举人父子墓。梁单人墓位于粱家寨的田坝茶林小丘上,距乡政府所在地约2公里。(启、烽县人物志)载:梁举人名梁子敬,流长梁家寨人,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戊午科,中举,名列第五,曾任清镇县教谕,晚年落叶归根,102岁善终。梁举人父子因声名显赫乡里,荣耀一时,故其墓也就煞费匠心,独具一格。两墓位于坟地最高处。料石系从别处开凿精雕运来。基砌为圆形,背靠东南而面向西北,其小粱单人墓的修造规模比较其父的更为宏伟。墓径2.8米,高1.9水,基前砷刻较为讲究,书法堪称上乘。正小“皇清诰文:林郎梁子敬墓10个大宇,赫然醒目。右边两行小字:“生于康熙三十年甲戊岁二月十三日亥时;乾隆三年戊午科贵州中式第五名举人。”左边落款为:“乾隆六十年乙卯闰二月清明……[详细]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
  西望山摩崖石刻群,位于息烽县西山镇鹿窝乡的西望山山脉,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查明分布于西望山脉的摩崖石刻共23处。桂诗成所题的“西望山”三字,竖向楷书阴刻,每字50公分见方,离地6米。“夫容障”三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0公分,宽30公分,离地2米。“伏狮”二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3公分,宽40公分,离地10公分。“鹿溪”二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40公分见方,离地2米。“松谷”二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30公分见方,离地2米。“雨花瀑”三字,横向楷书阴刻,每字30公分见方,离地1.5米。“佛香湾”三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0公分,宽36公分,离地1.7米。“龙脊”二字,横向楷书阴刻,字高40公分,宽30公分,离地10公分。任可澄所题的“天柱峰”三字为横向行书阴刻,字高1米,……[详细]
马头寨古建筑群
  马头寨,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东濒开阳最大的河流之一清河和底窝千亩大田坝,北临深水河,背靠风景秀丽的百花山,是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布依族、汉族杂居村寨,2002年经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唐宋时期布依族先民就迁入底窝坝清河两岸,元明时期形成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杂居区。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底窝紫江等处(相当于下州)于杨黄寨(今马头寨),并设总管府于寨内。大德五年(1301年),水东宋氏土司宋隆济起兵抗元,雍真等处(今开阳县城)达鲁花赤携带官印逃避于底窝杨黄寨,底窝紫江4000多各族人民起义响应,攻毁杨黄寨内底窝紫江总管府,并缴获雍真总管府达鲁花赤(蒙古族掌印官)也里干巴巴所携“雍真等处蛮……[详细]
修文阳明洞
  阳明洞原名“东洞”,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城东北的龙冈山上,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读书悟道和讲学之所,是阳明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是中外驰名的王学圣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哲理山洞。是王学研究者和文人学士拜谒游览的佳地,也是进行阳明学术研究、国际文化交流、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更是修学之旅的首选地。王阳明(1472-1528),姓王名守仁,字伯安,余姚(浙江)人,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的后裔。曾筑室讲学于浙江会阳明洞中,自谓阳明子、阳明山人,世称阳明先生。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触怒宦官被矫旨廷杖,由京城远谪贵州龙场(今修文县城)当驿丞。在他谪居龙场三年中,曾结庐研读于此,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知行合一”学说……[详细]
18、宝王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王庙
  宝王庙也叫宝王宫庙,位于开阳县双流镇凉水井村,始建于明代,后不知何因被毁,现存建筑为清道光至民国时期复建。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建筑为不规则三合院,楼与牌楼门合二为一,戏楼、正殿、观音殿、关圣殿、照壁等疏朗分布。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八大朱砂厂主共同捐银七千多两重建宝王庙,到咸丰七年(1857)建成。 道光和咸同年间,宝王庙僧人和当地士绅在宝王庙正殿后建观音殿,宝王庙开始佛道同存。 民国七年(1918),宝王庙僧人在宝王庙天井后建尼姑庵。 1935年4月,红一军团长征经过白马时曾住于宝王庙。 民国后期,宝王庙是开阳县第五区(双流区)粮仓。 1964年至1990年,为761矿厂的矿职工宿舍。 1990年,761……[详细]
青岩古镇万寿宫
  贵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部郊区,距离市区29公里,它历史悠久,古老质朴,设计精巧,是著名的旅游景点。青岩古镇距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曾是军事重镇,内有明清建筑交错而建,拥有各种寺庙、楼阁和雕梁等,包括悬山式的民居房、腰门、窗雕、石碑坊、背街、状元府、慈云寺、文昌阁、万寿宫等,人文气息浓厚。青岩古镇的独特还在于它的喀斯特地貌,很多城墙层层堆高,气势宏伟。万寿宫位于青岩古镇的西街3号,靠近慈云寺。它原本是青岩的移民集资而成的八家祠,到了清朝康熙年,成为了江西会馆,后又在嘉庆时期被人改造为道观。万寿宫总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正殿、配殿、西厢、戏楼和生活区。正殿大门上是彩色浮雕,共有九个道家神仙像,其中一个是太上老君,其他是八仙,色彩鲜明,人物栩栩如生。周围有砖雕和其他浮雕。还……[详细]
20、弘福寺
弘福寺
  弘福寺景区:弘福寺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弘福寺坐落于黔灵山杖钵峰、宝塔峰、象王峰相拥的山窝间,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庄严、古朴,曲栏长廊,廊庑广阔,布局精严,古雅清幽。主要建筑有法华塔、九龙浴佛石壁、大山门、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说法堂、客堂、双桂楼、方丈苑、碑廊、五观堂、五百罗汉堂、素香斋等,大小建筑72座,加上放生池,茶楼等处,占地11433平方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来筑,结茅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民国初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弘福寺保存有一批珍贵古迹文物:其一、赤松开辟的九曲径(俗称24道文扣);其二、徐霞客游过的古佛洞;其三、矗立于山门外右前方的法华塔;其四、开山祖师赤松和尚纪念塔及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