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贵阳市旅游

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杜蓉烈士墓位于贵阳市西郊九公里野鸭乡茶园村的一座林场上,四周青山环绕,松柏挺立,默默地守卫着烈士的忠魂。1997年11月杜蓉烈士墓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杜蓉出生于民国11年(1922年)的重阳节,贵州省贵阳市人,家境清贫,其父杜秦初,小学教师。母亲周怀媛,家庭妇女。有五个兄弟姐妹,她居中。杜蓉在复旦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贵阳市女子中学,在这里,她开始接触进步司学,接受革命思想,钻研革命理论。她在国文教师王诗农的影响下,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民国28年(1939年)2月4日,日军轰炸贵阳,市中心成为一片瓦砾,女中迁至花溪,教学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但杜蓉在学习上孜孜以求,生活上勤俭朴素,一身干干净净的学生装,乌黑的短发上别着两枚黑夹针,俊秀的圆脸上常挂着微笑。杜蓉待人热情诚挚,处事……[详细]
  珍珠泉,又名珠泉、洒泉、龙泉,为天然泉,位于贵阳市西郊野鸭乡龙泉村东侧100米处龙泉村大寨(原名仡佬寨)南侧,龙泉村因该泉而得名。1987年5月17日,珍珠泉被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称该泉为“酒泉”。清(康熙)《贵州通志》说:“珍珠泉在贵筑县西三十里,泉冽,池中分六、七道而出,叠如贯珠之不绝”。民国《贵州名胜古迹概说》记载:“白龙洞附近有珠泉,分六、七道而出,累累如贯珠”。泉塘分为两处,相距50米。大塘占地379.88平方米,小塘占地69.54平方米,总面积为450平方米。塘边绿荫似伞,树木扶疏,泉塘内藻荇交错,水草丛生,塘底喷出天女散花般滚动上升的水珠,晶莹闪烁,恰似串串珍珠,此起彼落,永不间断,故名珍珠泉。珍珠泉是喀斯特岩溶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离珍珠泉不远的白龙……[详细]
  李端棻墓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水塘村大关口松山半阜上,1987年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贵阳市喷水池邮局后面有条由北向南的旧河道,名贯城河。河的东岸有条不宽的小巷,叫长春巷,清朝著名的维新大臣李端棻就出生在这巷内。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由叔父李朝仪教养成人。20岁补博士弟子员,29岁中进士,入翰林,选庶吉士,授编修,擢内阁学士,为大学士倭仁、尚书罗敦衍所器重。因文学而受清同治、光绪两朝知遇,历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光绪十五年(1889年)他主考广东乡试时,十分赏识年仅十七岁的梁启超,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梁,与梁结成亲密的郎舅关系,并与戊戌维新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后迁任刑部侍郎、工部……[详细]
  戴安澜将军衣冠墓位于贵阳市花溪公园内,原系土堆墓,坐东向西,占地100平方米,墓高150厘米,宽250厘米,立有墓碑,保存完好。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清光绪三年(1904年)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牛埠镇。中学时期投笔从戎,后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民国22年(1933年)任团长,在古北口战役中重创日军。“七七事变”后,戴安澜升为国民政府军第七十三旅旅长,在平汉一线抗击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用火攻陶墩,计取朱庄。民国27年(1938年),戴安澜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不久又升为二百师中将师长。民国31年(1942年),为了抗击日军,他奉命率部出国远征,同年3月进人缅甸,驻军东瓜。5月17日他亲临前线指挥,不幸被流弹所伤,5月26日下午5时因伤口恶化牺牲于缅甸毛邦,年仅38岁。对戴安澜将军的牺牲,举国民众……[详细]
  吴中蕃(1618年-1696年),字滋大,一字大身,贵阳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桂王时出任遵义知县,擢升重庆知府,寻调普安,抚恤荒残,政声大起,擢吏部文选司郎中。明亡,弃官逃入山中。清顺治时,经略洪承畴力荐,召为云南知府,力辞不就。康熙间,吴三桂反,入吴三桂幕府,后知不可与谋,拂衣而归。后吴世藩继立,胁迫其出山。不得已,他只好装疯,将原内阁学士方以智赠送给他,并视为珍宝一直放在怀中的砚台摔碎,得以幸免。等平定吴三桂后,才将碎砚进行补缀,为此还写下了《断砚草》。吴中藩于康熙中两度应邀编纂《贵州通志》,所叙《大事记》“甚合史法”。他一生虽著述甚丰,却唯存孔尚任和顾彩为他写序的《敝帚集》10卷,莫友芝称其“质厚气苍,自然瑰异”。据《吴公中藩家传》记载,他卒于公元1696年“正月初六日子……[详细]
  任可澄墓位于贵阳市花溪以西4.5公里的磊花公路左侧大秧田,坐西南向东北,占地50余平方米,墓前石碑高150厘米、宽75厘米,正中阴刻“任公志清之墓”。1989年9月,墓被盗,修复后批准将墓迁建,现为石墓,墓高2.5米,直径3米,封土南北长4米,占地50平方米,墓前立有白绵石墓碑一通,并设仿石供桌及石凳。任可澄(1878年—1945年),字志清,号匏斋,贵州普定人,他出生于世代书香宦官之家,是清末民初颇有声望的人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人,时贵州推行新政,兴办学堂,任志清与唐尔镛、华之鸿先后创办师范传习所、宪群法政学堂,通省公立中学、优级师范选科等校,自任主讲。宣统元年(1909年)组织--预备会,任会长。辛亥(1911年)贵州光复后,任大汉贵州军政府枢密院副院长。民国4年(1915年……[详细]
  周渔璜墓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新寨坡脚,坐东向西。封土南北长4米,东西宽3.5米,高2米,墓前有碑一通。周起渭病逝后归葬于黔陶乡骑龙村南1公里松坡。土封石围,高2.5米,直径4.50米,坐东向西,墓碑一通,圆首,高2.5米,宽0.75米。额题“佑启后人”4字,碑文楷书阴刻“皇清诰授通仪大夫,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并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一级周公起谓之墓”。该墓1985年11月2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民国24年(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长征期间,经过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等战役后,挥师南下,兵临贵阳,直逼昆明。4月8日,军委决定野战军迅速占领贵阳以南的青岩及其以北花仡佬(今花溪)要点,以便掩护大军通过定番(今惠水)及其以南地区,寻求机动。4月9日,三军团一个团在倪儿关向贵阳进攻,扼制滇军向我军侧击,掩护红军主力经龙里、高坡向青岩开进。4月10日,军委电令一、三、五军团火速占领和控制青岩、定番。是日,一、三军团按军委命令迅速攻占了青岩、定番,五军团司令部进驻青岩。红军经过高坡时,在现高坡乡大街北段民宅墙上用墨横向隶书“-弟兄团结起来,杀死狗贪官,与红军联合,一同到北方去打日本帝国主义去”“反对国民党的--政策﹗”等标语,充分表明了我党领导的红军将士北上抗日的决心。标语字迹清晰,保存完好,……[详细]
  卢氏陵园(卢焘烈士墓)位于贵阳市乌当区(现观山湖区)野鸭乡新寨村百花坡。卢焘,原名卢启熹,号寿慈,壮族,1882年9月1日生于广西宜北县一个农民家庭。卢焘的青年时期,正值我国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他耳闻目睹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民族的深重灾难,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对于共产党的事业,卢焘一直抱同情态度。1928年,朱德带部分起义部队由广东转战湘南,派王佐带信请卢焘与范石生联系,要范不要与红军为敌。卢焘接信后即写信给范石生说:“大家同学,不必为敌也。”信中明确希望范石生设法接济朱德军火物资。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无视全国人民饱受长期战争的苦难和实现和平与民主的强烈愿望,坚持反共、--和内战的方针政策,卢焘对此非常愤慨,表示坚决不与豺狼为伍。1949年秋,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势如破竹,国民……[详细]
  在贵阳市黔灵公园八角岩西麓半山中华圣公公墓地有谢六逸墓,墓座东向西,封土长约3米,宽约2.5米,高约1.5米,墓前有碑,上刻“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四月吉日”,中部刻“谢公六逸之墓”,左下刻“男:开荣,女:开志,华、德、明、新奉祀”。199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谢六逸(1898—1945),号光燊,原籍江西,笔名有无堂、宏徒、鲁愚等多个,贵阳人,著名文学家、教授。生于贵阳一个仕宦人家,祖父谢朝燮,拔贡生,曾任湖南永新县知县。父亲谢森初曾任湖南沅陵、贵州都匀等县知县,他5岁在家庭训,13岁入达德学校高等(小学)部,15岁入贵州省立模范中学,19岁参加省官费留日会考,20岁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但爱好所至,潜心学习日本及欧美文学。24岁毕业回到上海,到商务印书馆所任并加入文学研究会,参……[详细]
171、雅关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雅关,俗名小关,原名鸦关、老鸦关,位于贵阳城北贵山左后侧,为古代贵阳通往四川的驿道必经之地,是贵阳北面的门户。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云:“鸦关在治城北五里、群山环叠、中唯一径可守。”雅关不知始于何时,但明初已有,素有“北门锁钥”之称。现存雅关关门为石砌拱券洞门,上建城楼,两侧各有一段城墙与山崖相连。门洞进深7.2米、高4.9米、宽3.75米,门内外均嵌有“北门锁钥”楷书题刻,落款为贵州布政使黎培敬和贵州按察使林肇元,时间是同治辛未[即同治十年(1871年)]夏吉日。雅关在明朝为贵阳“早春八景”之一,名“鸦关使节”。贵州儒学教授芒文缜有诗云:“皇华信使晨朝天,持酒饯别雅关前。紫荑芝草生满地,鸟衔至此多经年。问君入奏缘底事,机密事未易人先。天颜有喜降恩泽,指日关下迎归鞭。”清朝关内原有居民数……[详细]
172、平刚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刚墓位于贵阳市红边门外大营坡,修建于1951年,是为纪念革命人士平刚而建的。现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平刚(1878年—1951年),字绍璜,贵阳府贵筑县青岩人,同盟会员,清末、民国贵州政坛重要人物。民主革命斗士。平刚八岁入私塾读书,十五岁学作八股文,二十岁考取秀才。“戊戌变法”后,平刚不断的受到新思潮言论的影响,决心“投身于时代潮流之中”。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平刚与张忞、彭述文创办贵阳寻常小学堂(即后之乐群小学堂)。是年冬,慈禧70寿辰全国大肆庆祝,平刚目睹国势危急,而朝廷却--,愤怒之余将发辫剪去以示-,平刚即成为贵州剪发第一人。他又作联讽刺慈禧寿辰,联云:“东望日本西望义,三十年人皆进化。北惩俄罗南戒党,七旬后我也维新。”(义指意大利,俄罗指帝俄。)平刚的此次行动,触怒了在贵……[详细]
  民国24年(1935年)9月11日,被誉为贵州高原山鹰、年仅24岁的共产党员林青同志(时任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书记)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毒手,在从国民党贵阳警备司令部押到六广门(刑场)的途中,经历无数次严刑拷打的林青仍勇敢的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并高唱《国际歌》,惊恐的敌人竟惨无人道的用短刀横卡到他的嘴里,直到城北江西坡岩脚下(今贵阳市环城北路166号)林青同志被杀害。几天后,林青同志的遗体被地下党的其他同志秘密安葬在江西坡的乱坟岗上(今瑞金北路江西村小学后门处)。1983年9月此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贵阳市政府还在此拨款兴建了“林青就义处”, 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又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解放后,江西坡的乱坟集中地建成了居民点,“林青墓”已无从……[详细]
174、相宝山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宝山,位于贵阳市城区东北宝山北路东侧,山本名“象宝”,以其形似象也。又名“照壁山”、“平顶高峰”,皆因山势得名。山脉走向呈西向东,林木荫森,拔地耸峙,列障排云,俨若屏风,昔有“翠屏”之誉。相宝山包括两座相连的山峰,西峰高而东峰低。早在明崇祯年间,西山建寺,名“相宝寺”、“照壁山寺”、“屏山寺”,亦称“毗尼寺”。“毗尼”为梵语戒律之意,该寺为贵阳地区唯一律寺,故有此名。该寺在清顺治年间重建,道光年间改修。寺庙规模不大,依山势而建,栏廊回环,梵宫缥缈。山门并排正殿七楹、观音殿三楹,正殿后面有准提殿三间,另有客房、僧寮、斋堂等辅助建筑。正殿中供大佛,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寺中原藏有古铜镜一面、铜牛一尊,直径与身长均达二尺以上。僧寺和故老相传:“铜镜可照人前世”,招徕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登山观景。清代诗人……[详细]
  《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旧址在贵阳市富水西路12号(原慈善巷8号),1982年2月23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下负责党报发行的组织。《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成立于民国27年(1938年)9、10月间。是租赁黎姓居民的房屋一间作为办公室用。这是一栋普通的木结构老式平房,跨进大门,是一个大约三十平方的石板天井,坐东向西的是长三间有小楼的正房,对厅也同样是长三间的木结构瓦房。在这个机构建立以前,党中央为了宣传抗日,传播马列主义,在一些国民党统治的中、小城市相继建立了生活书店、新知书店的分店,这些书店出售革命书刊的同时,也零售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当时设在贵阳马家巷的《大公报》社,也出售少量的《新华日报》。由于读者踊跃,门市上往往供不应求,兼之有些心怀叵测的……[详细]
  八路军驻贵阳办事处(即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设立的贵阳工作站,为中国共产党在贵阳活动的据点之一。租用的是现贵阳市民生路92号的两幢2层木结构民居院落,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平方米,院内住户23户,临街门面5户,1949年后该处一直作为民居使用。沿临街门面旁小巷进入十数米即见院落。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以后,随着南京中国政府西迁重庆,许多工厂、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西迁至西北和西南。贵阳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贵阳为连接点的川黔、湘黔、滇黔和黔桂四条公路干线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的动脉。贵阳还是中国抗战后方通往滇缅、滇越公路的必经之路。同时,贵阳也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华南、华东、西南与中国共产党的总部所在地-延安的重要枢纽。为了防止日……[详细]
  贵阳地下党省工委旧址陈列室位于贵阳闹市区文笔街的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是贵州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贵州省和贵阳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处旧址,原为贵阳市望族高家六代相袭的深宅大院。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贵州地下党将此辟为秘密联络点及省工委的重要活动点。20世纪20年代,先进思想和马列主义传入贵阳。一向封闭落后的山城飘来了清新的政治空气。以至后来,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精神为高家数名子弟所接受,于是,在这封建墙垣内,发生了一段段与共产党缘份不尽的故事。1933年,中共党员林青、缪正元从上海回到贵州开展建党工作。1934年林、缪二人和秦天真、熊蕴竹、肖世铣、葛发祥从毕节来到贵阳,和高言志、尹素坚等取得联系,开展革命工作。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林青到遵义向党中央负责地方工作部的领导人罗迈(李……[详细]
  修文县城西二十公里乌栗乡绿水村之荒田,有一座原始而简陋、古老而奇特的索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凌空横跨于修文与清镇分界的猫跳河上,桥索粗如大拳,长约24米,桥高约10米。两岸悬崖峭壁,河谷幽深。雄奇而又险峻,水流湍急,最大的流量为每秒数十立方米。这是一座竹索桥。它是:岸大石上凿石为鼻,取大绵竹捻之为索,拴于两岸之石鼻,索上穿短竹筒,一削木如牛枷担系竹筒上。渡者自缚于枷担上,两握竹索,渐次换手移握而前,则竹筒亦随之以进,须臾往复。有惯于渡索之山导,无须用手握索,而是以手握筒,将身稍微一摆,轻如猿猱荡秋千,眨眼溜到对岸。竹筒终不耐用,后改用小枷担,加于竹索上,人缚于枷担下面,双手移握以进。还有用拉绳,将彼岸的人用绳拉至。人渡索上,面向苍穹,背临深渊,对岸崖悬壁陡,岩高谷深;下面惊涛骇浪,奔……[详细]
  喇平渡槽位于下坝镇喇平村,年代为1971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10月20日,喇平渡槽被公布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廷瑶墓位于高新社区新添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2000年12月18日,高廷瑶墓被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