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贵阳市旅游

贵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长坡岭古驿道,在贵阳市白云区长坡岭森林公园内。始建于元代,明初大加修整,沿途建立卫所,保证驿道畅通。驿道用大小不等的青石块铺砌而成,大的石块有一米多宽,厚20—40公分;小的石块宽20—40公分,厚10—20公分。驿道宽1.5米,现存长约三公里路段至今保存完好。驿道表面石块虽踩磨得发亮,但看起来仍十分牢固,可想当时足以胜任繁重的人背马驮,担负交通运输任务。驿道藏身于茂密的林海深处,蜿蜒曲折,错落有致,沿驿道藤蔓杂生、花香四溢。它原为贵阳入川的古驿道,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关系着调兵遣将、行军作战、粮秣运输、情报通达、布宣号令、官员迎送、地方朝觐、物资交流、商旅往来、人口流动等军事、政治、交通、邮传、接待、商业的多种功能。这条驿道和省内其它驿道贯通,使贵阳成为一个交通枢纽中心,文化交流随之日益扩……[详细]
  蒋介石和张学良会面处位于贵阳市黔灵公园三里弯内,为座北向南的品字形一层西式建筑,占地约160平方米,砖木结构,于今保存完好,1949年4月9日蒋介石来贵阳时下榻此处,并在此会见了张学良,1997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胜门遗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昌阁街道,是贵阳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文昌北路1号,紧邻文昌阁,是贵阳市“九门”之一。武胜门在明代被称为武胜门,清代则称为昭文门,俗称老东门,是划分城内城外的分界线。‌……[详细]
184、棠荫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荫亭,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城基路贵阳市第五中学内。它是贵阳人民群众为感激和敬仰县长郑绍臣,于民国21年(1932年)修建的纪念亭。1997年9月,贵阳市人民政府将棠荫亭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棠荫亭为重建建筑,仅石碑为当时的历史遗存。……[详细]
  回龙寺戏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区摆郎村白郎小学内,2001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实测,面阔18.6米,进深8. 6米,穿斗式木结构,是典型的明清寺庙戏台建筑。2003年,该楼入列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赵以炯是贵阳市花溪区人,是贵州省的第一位文状元。其墓在花溪区摆早村弯弓寨附近的“贵惠大道”旁山腰。从公路旁的一堵水泥护墙边上沿阶梯向上,数十米的右侧就是赵状元的墓了,墓碑较为高大且厚实。墓为土墓。墓碑两侧有圆弧形碑柱,碑柱上雕刻有阴刻对联“龙盘虎踞地道呷昌,水秀山青人为蔚起”。墓碑中间有”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原任翰林院修撰广西提督学院显考赵公讳以炯字仲莹大人之墓光绪三十三年丁末六月吉日”墓碑石料较好,碑面清晰。顶为整石雕刻的有脊瓦的碑帽。……[详细]
187、沈官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官桥位于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新村村南100米处,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建,为3孔石桥,桥长27.5米、宽5.4米、高5米、孔径7.3米,跨麦架河,至今能供人畜通行。桥西北面100米处公路旁小山丘上有建桥记事碑,立于万历二十五年,沙石质,高2.3米、宽1.1米、厚0.12米,“万历丁酉仲冬修桥碑记”字迹可辨。沈官桥为研究贵阳地区桥梁和交通的发展提供实物资料,2003年被贵阳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8、佘家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佘家营遗址位于南龙乡田坎村东南2公里营上,原名三星营,咸丰五年(1855)何德胜率众在瓮安起义,活动于黔南、黔东南等地。同治三年(1864)起,转战黔中,黔南等地,几次逼近省城。四年(1865),开州(今开阳)二十八营团总佘士举为对抗何德胜起义军在此筑营驻兵。营为青石砌筑,设有4个营门及炮台,营墙周长1000余米,现残存1000余米。残高4.5米,基宽2.2米。营内尚存当时修建的“忠义祠”屋基。……[详细]
  安家洞摩崖石刻,位于贵阳市开阳县宅吉乡堰塘村东北1公里安家洞,安家洞又名曙云洞,相传因安氏土司曾屯兵洞内而得名。洞内摩崖石刻多方,刻于明万历年间,且多为土司诗作,迄今保存尚好。其中多为竖长形,一方高0.43米,宽0.35米。竖向楷书阴刻“六月□□不暂休,邕从更向白云游。人间静处皆仙境,何事张骞问斗牛”是谢天佑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据考为安国亨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的“曙云洞”摩崖石刻位于主洞入口处左壁上,离地1.6米。横长形,高0.15米,宽0.34米。这些摩崖石刻是水西土司统治今宅吉乡的历史见证,也是重要彝族文化遗迹。……[详细]
  虎峰别墅位于贵阳市东山东路,又称“王家烈公馆”,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590平方米,主楼三层,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各层皆有回廊,砖砌廊住柱上皆有拱券,为中西合璧式建筑。1997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家烈(1893年—1966年)贵州桐梓系军阀,国民革命军25军军长,民国21年在蒋介石的扶持下任贵州省主席,民国24年辞去,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副主席、1956年任贵州省民革副主任委员。1966年8月11日病故于贵阳。……[详细]
  青岩书院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建于明末清初,原建筑为青岩班氏土司宅院,原建筑已毁,现青岩书院为在原址上重建,为砖木结构穿斗式硬山顶建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现已经对外开放。2003年该处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百花湖是贵阳市近郊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距离市区22公里。在百花湖畔茶饭寨营盘山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处古营盘城堡。这里原名屯,可能是明初设立的屯堡。该营盘坡城堡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系当地村民为避兵灾、保地方而修建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城墙低矮,复加修整。城堡平面布局呈圆形封闭状,有东、西二门。原城堡内建有房屋、炮台,现房屋、炮台已毁,仅存基石;东、西二门及城垣尚好,垣高5米,下宽3米,顶宽1米。城堡内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维修碑记一通。据(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载:清咸丰、同治年间,史学界习惯上称为“贵州发生各族农民起义”。以汉族为主体的号军起义,是咸同贵州各族农民起义中声势最大的一支,因用头巾为号,故称号军。各支号军以缠头巾颜色不同而区别,有红号军……[详细]
  国际援华团医疗队旧址位于贵阳市图云关北面陆军医院(今368医院)上面交叉口处。抗日战争爆发后,英国伦敦医疗援华会组织医务工作者到中国协助抗日,包括波兰、罗马利亚、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奥地利、英国、美国和苏联等不同国家的21名医生。他们大多是共产党员,1939年来到中国,队部设在图云关。曾组织人员到各战场救援抗战受伤的将士。其中英籍女医生高田宜(中国名)在广西救援时,因在给将士注射防疫针之前以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不幸中毒牺牲。遗骸安葬在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附近的森林中。1985年高田宜墓地被辟为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地。同年11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享有“贵州高原之花”美称的花溪,史称“花仡佬”。其名源于自古繁衍生息在这里的古老民族“花仡佬”,他们是仡佬族古代先民的一支。仡佬族与古代居住在贵州的僚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换句话说,仡佬族就是由古僚人发展演变而来。而古僚人则是西汉时期夜郎古国的主体民族之一。久而久之,民族名称形成了地名,因此流经其地的南明河上游河段也称“花仡佬河”,就连河流上架设的桥梁,也称“花仡佬桥”。由于地处省会贵阳市南郊,且为“八番之路所经”之要津,“花仡佬桥”又名“济番桥”,河也因名“济番河”。到元、明时期,包括“花仡佬”在内,仡佬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为他族土司所统治。明代又在仡佬族世居地上建立了卫、所、屯、堡等军事机构(“花仡佬”就设有花仡佬堡,又称桥头堡)。明末以后实行改土归流,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将撤消的……[详细]
195、画马岩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画马岩位于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村顶趴寨附近的小山上。石壁朝南,有大小两个石口做画地点,大口下,画幅约10平方米,离地约1.5米;小口上,画幅约30平方米,离地约2米;两石口相距500米。两画做画方法相同,均为赭色涂绘,绘制内容为动物,人物,自然景物和几何图象,估计为明代以前所绘制。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此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黑泥哨石牌坊    该牌坊立在清镇通往贵阳的黑泥哨古驿道上,立于道光十六年(1838年),系邑人熊天香得朝廷许可为其母刘氏建造。    熊天香早年亡父,其母刘氏在丈夫死后未嫁,独自承担抚育儿子重任。熊天香事业有成后,为颂扬其母从一而终,得朝廷许可建牌坊以为纪念。牌坊坐北朝南,为三间四柱三楼白石牌坊,高5.75米,宽9.15米。坊柱镌联,南北两面有云鼓形抱柱石支撑。正额天顶刻“巾帼流芳”、下额刻“瑶池冰雪”八个大字。整座牌坊雕刻精美,各种动物、植物吉祥图案以浮雕为主。该牌坊造型古朴,具有皖、赣一带清代中期民间牌坊风格。贵阳市境内现存的石牌坊已不多,该牌坊与一段保存完好的明代古驿道同存,在我市实属罕见……[详细]
  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笔街9号,俗称高家花园。1982年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是贵州省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笔街一带,旧时俗称大坝子。高家,是清代以来贵阳几个大家族之一,高家花园是高家主宅。旧时贵阳有“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之说。高家是贵阳一个大封建地主家庭,在乌当北衙、定番(今惠水县)等地拥有大片田地。清朝乾隆年间高家从乌当北衙迁来大坝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高廷瑶考中乡试第一名,后任过广州知府,道光、咸丰年间,他的后人又作过三任知府,从高廷瑶起历经几代建成高家花园,贵阳人称为解元府(乡试后中举第一名称解元)。高家花园庭园共五套,四进四院,有天井十余个,套套紧连,院院相通,大小房屋近百间,还建有观音堂、谷仓以及池塘、水榭、楼台,种植多种花……[详细]
  贵阳北天主教堂(今和平路)是贵阳市现存历史最长、中西建筑风格混合的天主教教堂。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天主教传入贵阳。道光三十年(1850年)天主教贵州教区第一任主教白斯德望(Albrand,1805年-1853年)修建了贵阳第一所长17米,宽11米的正式天主教堂。同治十三年(1874)贵州主教李万美将原教堂拆除重建,光绪元年(1875年)因火灾使即将完成的教堂付之一炬,后再行重建,于次年完工,即今上北堂之大教堂。主建筑大教堂(现存)长50米,宽18米,檐高10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随着100多年的城市变迁,大门朝向改在相反的和平路一面,教堂整体面积也缩小了二分之一。现占地约8000平方米,所剩下的历史建筑10来座。目前,贵阳北天主教堂仍是全省天主教的中心和最大的教堂。……[详细]
  镌刻于贵阳市花溪区小碧乡大地村东300米青山崖壁上的“是春谷”摩崖,堪称贵州摩崖上乘之作。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规模宏大,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5年11月2日公布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春谷”摩崖,俗称写字岩。系谢庭熏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营造,历时五年告竣,至今完好。谢庭薰(1728年~1798年),字自南,一字兰谷,号韶庄,别号捧日生,贵筑县大地(今花溪区小碧乡大地村)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举人。历任贵州毕节县教谕,独山州学正,永宁州学正,并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任江苏松江府娄县知县。关心地方教育和文化,有政声。曾将已刻和未刻的周渔璜诗合并刻印为一集。曾编纂《独山州志》、续《永宁州志》、《娄县县志》等。其中《独山州志》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详细]
200、观风台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风台遗址在贵阳市观水路南侧小山上,紧临南明河,与甲秀楼相望。1983年9月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是贵阳市名胜古迹之一。观风台,又名观象台,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当时贵州巡抚毕三才建,以镇水口。自创建以来,近四百年间涌现了不少文人学士登临咏赞之佳作,但要追溯其建台的起因经过,落成时间及因何得名的缘由,还要从巡抚毕三才所作《观风台碑记》中去探寻。观风台在会城外东南一里,万历三十二年巡按御史毕三才建,自为记。记曰:“昔称人物志,多系乎风土。夫五方之英,成于天地,孕于山川,资为国用。地灵人杰,祥发符徵,机固不偶然也。黔当万山中,为西南荒服,称不庭不贡之区。乃高皇帝开辟疆宇,列圣翱翔道化。迨我皇上御寓三十二年,车书礼乐,廓为大同,一时户口殷繁,豪杰彪起,声名文物,几埒上国,夫非山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