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曲靖市旅游

曲靖市文物古迹介绍

  崔家屯梁堆墓位于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翠峰街道高家屯社区崔家屯村东北约 1000 米处缓坡地带。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墓葬现存封土呈长方形。南北长 8.8米、东西宽 6.3米、高 2.4米,面积 56.1平方米。墓葬封土为黄褐色,土质细腻,较疏松。墓顶有被盗痕迹。崔家屯墓葬在曲靖地区较为典型,西城街道是曲靖盆地三岔坝子梁堆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在周围不到 2000米的范围内,就保存有 3座梁堆墓,处在同一地理单元,均为坝子中部的缓坡台地上。墓葬形成的具体时间较难判断。结合周边经过发掘的梁堆墓和有关史料记载分析,当为东汉后期至唐代初期。1985年 5月,原县级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偏山碑位于罗平县罗雄街道大偏山村大庙处古树下。碑坐东北向西南,青石质地,长方形,无碑额,由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组成。碑身高1.57米、宽0.73米、厚0.22米。碑座高0.40米、长0.78米、宽0.68米。碑身上部中间刻太极图案,周围浅刻祥云纹。碑文阴刻,直书左行,凡14行,每行4~32字不等,共计299字。内容为老补歹哨为罗平进入(云南)省城最远的一哨,夫役往来送达公文辛苦,调整增加夫役耕种土地作为补偿事宜。碑立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碑文言简意赅,揭示出曲靖古代封建社会就有“多劳多得”的分配意识和以土地作为货币补偿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罗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德华高等学堂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朝城路4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现为青岛铁路分局办公楼。德华高等学堂旧址原址北起单县路,西至范县路,南至贵州路海滨,东至鱼台路,占地面积40093.53平方米,现仅存主楼。德华高等学堂旧址是德国在中国设立并得到清政府承认及承担部分经费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旧址,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06年5月25日,包含德华高等学堂旧址在内的青岛德国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详细]
204、水阁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阁建于光绪二十三年,迄今百多年,距县城20多里,占地约4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层飞檐楼阁,矗立于坝区中央杜公河下游的岛屿地上,岛似巨鱼,逆水而游,河水绕0而逝,确有0参天水流有声之胜境。门顶额高悬:“中流砥柱”四个遒劲的大字,黑底金字,熠熠发光。阁顶全为黄绿琉璃瓦阁内装饰考究,四条青龙盘旋于四棵红色大柱上,形欲腾空,阁外,雕梁画栋,五彩缤纷。登0顶放眼眺望,村寨星罗棋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万家灯火,尽收眼底,微风轻佛,风铃作响,令人陶醉。水阁实有水上0之状。中流砥柱之势,琼台玉宇之貌,堪称胜景。……[详细]
  阿岗陈家大院年代为民国。阿岗陈家大院为曲靖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水城古墓群位于会泽县城北约 4000米处水城村大树山东坡和公鸡梁子南坡两山之间山腰以下的缓坡地带。墓群西至红九军团水城扩红遗址,东至水城小学,北至公鸡山采石场,南至水城村 5、6、7组村落北部。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300~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中,在墓地西部分布有零星的墓葬,而在中、东部墓葬分布相对集中,为墓地的主要埋葬区。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部分青铜器、铁器、银器、鎏金饰品及玛瑙饰品等。陶器主要有罐、釜、盆、甑、豆、碗、壶、仓、灶、井及房屋模型等,其中宽带形单耳或双耳的陶罐、敞口深腹罐、卷沿大平底罐、曲腹碗是地方文化的代表,也是出土陶器的代表;铜器主要有洗、釜、壶、甑、碗、镜、灯、带钩及钱币等;铁器主要有剑、削、釜、三脚架等;鎏金铜饰品有铜泡、泡钉、尊等;银器主要有银手……[详细]
  六六起义纪念碑位于宣威市格宜镇第一中学校园内。纪念碑坐西向东,由底座、基座、碑身、碑帽及碑顶雕塑组成,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纪念碑底座和基座均为混凝土浇筑。碑身厚1.3米、宽0.81米、高6.6米,用雕凿平整的青石垒砌而成,正面楷体直书阴刻“六六起义纪念碑”7个大字。碑身顶部立有碑帽,碑帽正面中心位置刻五角星图案。碑顶立火焰形状雕塑。纪念碑南北两侧距碑座1.6米处各建有一座碑廊,分别记述“六六分队”起义后历次战斗中牺牲的131位烈士名录和六六起义纪念碑修建经过。1947年6月6日,“六六分队”在宣威县格宜法马坡成立,成为滇东北第一支反蒋武装,由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工委直接领导。分队成立后,组织精干队伍80余人活动于花红梁子和得勒梁子一带,进行武装斗争,队伍不断扩大。后因遭国民党武装力量疯狂反扑,……[详细]
  马龙县烈士陵园位于曲靖市马龙区通泉街道乐熙社区。由大门、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组成,占地面积约5200平方米。陵园始建于1951年。最初埋葬着1950年在剿匪战斗和保卫征粮工作中先后牺牲的仲衡、余钧、王伦超、孙光明和范玉忠5位烈士,故称之为“五烈士墓”,此地也被称为“五烈士”。五烈士合葬墓,坐东向西,由墓冢和墓碑组成。墓冢封土周长7米、高1.3米。墓碑为长方形青石质地。高1.8米、宽0.89米。碑文400余字,主要记叙五位烈士的生平及遇害经过。在五烈士碑-的拱形门顶部刻有“永垂不朽”4字,门两侧刻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字。继五烈士后,陵园内陆续安葬着付正祥、向云芳、张恩福3位烈士以及其他因公牺牲的部分人员,故称“马龙县烈士陵园”。马龙县是曲靖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光辉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抗……[详细]
  下火脑冲烽火台遗址位于曲靖市马龙区王家庄街道新屯社区下火脑冲居民小组西南800米处的大烟堆山顶。遗址为房屋建筑倒塌后形成的椭圆形石堆,占地面积约64平方米,底部周长为28米、残高1.4米、残余顶部周长14米,顶部有2个直径为1.3米的圆形盗洞。从散落在遗址周围的石块数量上判断,烽火台墙体全部为石灰岩砂石砌筑而成,石块进行过简单的加工,大小不一。烽火台建于清代,是研究清代军事设施的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2年7月,马龙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大河烈士陵园位于罗平县鲁布革乡下西林村西1000米的蹦重山腰。陵园坐东南向西北,由纪念碑、烈士墓组成,占地面积629平方米。纪念碑,黄砂石质地。通高3.92米。基座为正方形,分3台,由下至上逐层内收。第一台边长1.60米、高0.25米、宽0.24米。第二台边长1.11米、高0.52米、宽0.18米。第三台边长0.76米、高0.71米、宽0.05米,均用白色条形瓷砖贴面。碑正面直行草书阴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字,其余三面楷书阴刻修建纪念碑的目的、意义及修建单位、修建时间。碑体为方形锥体,高2.67米,四面均阴刻着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临摹手书体。碑面略残。烈士墓,14冢,分前后2排。前排6冢,后排8冢,均无姓名。墓冢呈马蹄形,周长7米,围坟青石前高0.9米、后高0.5……[详细]
  富村烈士陵园位于富源县富村镇政府驻地西南200米的小山顶上。陵园坐西向东,分别由牌坊、踏步、纪念塔、纪念性碑刻、烈士墓冢组成,占地面积290平方米。牌坊,位于山脚陵园入口处。混凝土浇筑,青灰色大理石贴面。坊顶部正中刻红色五角星,两侧横书“陵园”2字,坊两侧方柱上直书楹联“热血洒尽垂青史,中华振兴慰英烈”1副。由牌坊拾台阶而上390级,可直达纪念塔。纪念塔,建于宽敞平坦的山顶,由台基、纪念塔组成。台基呈正方形。高2.8米、宽12米,由块石、青砖及混凝土砌筑。台基四周置混凝土浇筑的安全护栏,栏高1.2米。纪念塔为下大上小的方形钢筋混凝土实心方塔。塔座呈正方形须弥座,共3层。第一层高1.2米、宽3.2米,中间阴刻工字纹,用黄色金粉漆勾画线条。第二层高1.6米、宽3米,4面均镶嵌青石板纪念碑刻。北面……[详细]
  宣威东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宣威市宛水街道新文居委会东北面1500米的东山山腰。陵园坐东向西,由大门、值班室、纪念碑、陈列室、烈士墓等组成,占地约2000平方米。陵园正对大门建有通高11米的纪念碑,为方柱形,青石贴面,下为高3.5米的方形须弥座,碑正面直书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南侧20米处为陈列室,主要展出宣威地方武装斗争的革命情况,北侧40余米为蒋永尊烈士墓。陵园建于1987年10月。近年来,由宣威市民政局陆续将分散于宣威各地的烈士墓14冢迁葬于此。2013年4月,宣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13、免差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差碑位于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南关门碑廊内。碑坐东向西,石灰石质地,长方形。通高1.3米、宽0.76米、厚0.12米。碑上端切去左右两角,中间右起横刻“恩同日月”4字。碑文楷书阴刻,直书左行,凡14行,每行14~28字,共计305字。内容主要记载了清政府为裁革驿道沿线驿站滥行派用夫马,以减轻当地农民负担的规定,所以又称之为“免差碑”。碑立于清光绪九年(1883)。原位于可渡旧城街口,并附青石碑座。20世纪60年代被严重毁坏,碑身被砸为4块,用作旧城原街道铺路石。1983年宣威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搜集后修复,字迹除因碑石断裂而毁者外基本可辨。1986年11月,宣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何辅龙墓位于师宗县葵山镇马厂村委会大马厂村西南600米处翠云山腰,距县城约18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4º4904.4,东经103º5058.0,海拔高程2037米。该墓系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进士、编修、贵州学政、安徽徽宁池太广兵备道何桂珍于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为其父所立。坐南朝北,选地适中,周围环境清幽,风景绮丽。该墓早年被盗掘,1982年文物普查时封土堆右侧前部破坏状仍存,由所凿之圆形盗洞中暴露出砖砌墓室、棺椁、骨骸及少量残破衣着,由于尚未对该墓清理,故内涵不详。墓现存封土堆高2.2米,周长约20米封土周围所砌石块大部无存,拜台及墓地周围石雕皆已毁坏。墓碑为三重檐牌楼式墓碑,面阔五间,通高3.7米、广3.75米,前檐下雕斗拱,明间匾额镌刻篆书“云刲耸……[详细]
  滇桂黔边纵罗盘区人民革命纪念园位于罗平县板桥镇江所田村旁羊山上。由纪念碑、纪念馆、宣传栏、巨龙雕塑组成,占地面积1685.2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由碑座、碑身组成。通高19.48米。碑身用大理石镶嵌成等边三角形,正面双勾阴刻“滇桂黔边区罗盘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5字;右边双勾阴刻“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11字;左边双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字。顶端置红色五角星。碑座分2层,均为大理石镶嵌。上层为六面体,各面皆刻浮雕图案及文字说明,从右至左分别为“边纵司令部乐岩驻地、罗平围城之战、中共罗盘地委板桥驻地、鲁番战斗、解放师宗与平彝十八连山、百色迎军”6个重大史实。下层为四边形,大理石质。宽4.1米、高1.98米。正面左行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赠给中共罗盘地委罗盘区指挥部:由于你……[详细]
  卡龙护林碑位于会泽县老厂乡卡龙村委会东南约300米处的耕地旁。碑坐南向北,砂石质地,长方形。高1.45米、宽0.73米、厚0.13米。碑上端切去左右两角。碑座为长方形。长0.87米、宽0.6米、厚0.3米。碑文为云南巡抚部院下发的通知。碑文左行直书,楷体阴刻,凡16行,每行4~33字不等,共计420字。内容为清同治六年(1867)云南巡抚岑毓英统兵到猪拱箐,途经会泽老厂黑露甲梁子,目睹各山树木稀少,便访问村民,得知因铜厂冶炼大量砍伐树木所致,知非长久之计,于是用本人养廉银200两交与当地官府购买松子,令四乡承领种植。由于当时地方不靖,官府未能遵照落实。清光绪二年(1876),云南省巡抚部院得知此事,便催令绅民分种四山。考虑到当地因采办京铜,担心再次砍伐林木,便严令封山护林事宜。碑立于清光绪四……[详细]
217、泉关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泉关碑位于曲靖市沾益区白水镇文化中心内。碑为粉砂石质地,呈横长方形。横长1.27米、纵高0.58米、厚0.19米。碑四周边缘阴刻一道外框,左右两端各刻一博古图案,瓶中插花。外框内阳刻1长方形内框。框内阴刻左行横书“泉关”2字,每字大约0.35米,楷书。框内右侧直书“大清咸丰十年庚申仲冬月谷旦立”,左侧直书“署曲靖府南宁县分防白水分司马□□监修”“署曲寻协白水汛外司益□把总许国彪督造”2行。因风雨腐蚀,碑右上、右下角破裂,虽经修复,仍可见明显裂痕。碑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原置于泉关驿城东门上,为城门碑。明清时期白水设有巡检、县佐衙门,是滇黔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时称“泉邑”或“泉关”。今“白水”一词即由“泉”字拆分而来。泉关碑是研究曲靖古代交通及其驿城发展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详细]
  可渡诸葛大营遗址位于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委会可渡村东北150米处的山丘上。遗址地处山丘顶部,山顶地势较为平坦,山丘高约20米,当地人称为“诸葛大营”。遗址近似椭圆形,最长处78米、最宽处38米,占地面积约2900平方米。据调查,原遗址周围仅存有夯土墙,其中东南面有一段高约0.6米的夯土墙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毁。据《三国志·李恢传》记载,诸葛亮征南时,李恢率部取道可渡进攻南中,“追奔逐北, 南至盘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诸葛大营应是当时所建。2013年4月,宣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重修温泉浴亭记碑位于会泽县金钟镇温泉村委会热水塘村温泉浴池旁。碑坐东向西,青石质地,半圆--方形。高1.41米、宽0.72米、厚0.13米。碑额高0.38米,两侧刻有高浮雕龙形图案,中间直书阴刻“滇南第二泉”5字。碑身碑文阴刻,左行直书,凡20行,每行4~36字,共计583字。内容主要记载了温泉的自然风光及水质情况。清雍正年间东川知府崔乃镛建造温泉浴亭,清光绪壬午年(1882)继任知府蔡元燮捐资重修两浴塘,各建亭一座。碑立于清光绪九年(1883),为记事碑,书法为正书小楷,结构严谨,刊刻工艺精细。碑除左下角局部残损外,其余完好。对研究会泽温泉历史变迁、水质状况以及书法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1986年12月,会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重建石佛寺碑位于陆良县中枢街道窑上社区师古街石佛寺山门殿内墙南端。碑坐北向南,青石质,半圆--方形,保存完好。由碑额、碑身、碑座3部分组成。通高2.25米、宽0.9米、厚0.21米。碑身高1.3米。碑额高0.63米、宽1.14米。额中部篆书首题“重建碑记”4字,边沿浮雕“二龙戏珠”。碑座呈长方形须弥座。高0.32米、宽1.1米、厚0.21米;座正面浮雕“狮子滚绣球”。碑额、碑身边沿浮雕莲花纹。碑文直书左行,凡24行,每行1~49字不等,共计973字,无漫漶。碑文主要记载了石佛寺因遭遇兵燹、水患几度兴废的情况。碑刻立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对研究石佛寺历史沿革以及陆良兵屯、水利、宗教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碑文以柳体楷书为主,兼具欧阳询、赵孟頫书体风格,刚柔相济,疏密有致,具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