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益阳市旅游

益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熊亨瀚墓
  熊亨瀚墓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桃江县大栗港乡,此为熊亨瀚烈士的纪念建筑。1928年11月27日,熊亨瀚在长沙遇害。19日,乡亲将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墓冢占地120平方米,下有长方形台阶,墓围建矮墙装铁门,墓道进门石柱上置石狮2.墓坐北朝南,墓冢长3.5米,宽2.5米,高1.5米,用水泥覆顶,墓前竖花岗岩石碑一块,直书镌刻“革命烈士熊亨瀚墓”。冢后有大墓碑一块,高2.8米,两侧有联曰:“发轫忆当年,洞庭月汉口风长剑走天涯,功垂九域春似海;举头思志士,睢阳齿常山舌丹心昭宇内,血溅三湘鬼亦雄。”1992年其妻詹石兰去世后,家人将其与革命烈士合葬于此。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30-30。……[详细]
天问遗址
  天问台位居桃江县城凤凰山顶,座落在桃花江汇入资江的入口处。一山独峙,两江相拥,山势雄伟,古树参天,是一处壮丽的自然景观。相传楚国左徒、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遭受楚怀王和顷襄王的-,曾怀着满腔悲愤被流放到此。凤凰山是屈原作《天问》的地方,故名“天问台”。如今,凤凰山还留着几处与屈原相关的古迹。当年居住在此地的屈原,向天提出170多问,以抒胸臆,写下了一首举世最长的问答诗《天问》名篇。后人在山上曾建有一座雕龙画凤的天问阁,后来阁毁于火,只留下了一块“古天问阁遗址”的石碑。凤凰山峭壁上今人题有“天问台”三字。在天问台下的资江岸边,有一块形如飞鸟的盘石伸向江中,盘石上倚峭壁,下临深潭,传说处在流放中的屈原,常来石上垂钓,借钓消愁,所以后人称之为“屈子钓台”;这里还有“天问石”之说,流传忧国忧民的屈大……[详细]
梅城孔庙
  梅城,原是安化的县城,是梅山文化的发源地。孔夫子是国人崇拜的至圣先师,古代每个县城都要为孔子立庙祭祀,所以安化的文庙建在梅城。 梅城孔庙,位于伊水紫云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即公元1822年),原名崇圣祠,又称文庙,距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梅城孔梅,建筑模式既有一般孔庙的风格,又有安化山乡的特色,布局严谨,建筑精巧、外表宏伟壮观,庙内幽静庄重,总面积为3111平方米,外围高墙,庙分三进。前院有棂星门,院前有半月形泮池,人称月光塘,塘边有梧桐数株,枝繁叶茂,挺技向上。中院门分三道,中间为大成门,门形高大,左为金声门,右为玉振门,门形稍小。进门抬头一望,大成殿便座落在高台之上。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檐角高翘,龙凤绕梁,上盖黄色琉璃瓦,庄重古朴气派。因宋代皇帝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故把孔庙……[详细]
腰子仑春秋墓群
  腰子仑春秋墓群位于桃江资水南岸,自1986年发现至今,一直保护较好,除墓群区有十几户村民居住外,没有新增房也没有新修公路、水利等大型动土活动。墓群区原种植的茶叶树在上世纪90年代全部被毁,现为村民的墓地。腰子仑春秋墓群主体部分,除三次发掘对其整体状况有所破坏外,其余大部分仍保存完好。墓群西侧除早年修建桃灰公路,加之少量村民住宅对墓群造成了一定得破坏外,至今基本保存原样。历年来共发掘墓葬120座。根据墓坑形制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狭长方形窄坑墓。2、带头龛的窄坑墓3、带腰坑的狭长形窄坑墓。4、带二层台的长方形宽坑墓。5、长方形宽坑墓。出土器物四百余件,以铜器和陶器为主。铜器主要有铜剑、铜矛、铜铲、铜斧、铜鐁、铜鼎、铜凿、铜戈。陶器有陶罐、陶鼎、陶鬲、陶纺轮、陶盆等器物。其中,铜剑(35件)多……[详细]
安化文庙(毛泽东游学梅城寓所)
  安化文庙——毛泽东游学梅城寓所位于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毛泽东曾两次来到安化县城梅城。1917年,他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利用暑假,和同学萧子升以游学的形式漫游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四县(按行走线路)。1925年,毛泽东经宁乡黄材至梅城,在梅城文庙召集当时中共安化地下党领导人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开会,传达中央指示精神,在农村发展党组织,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他在会上强调:“目前农民运动的中心,就是要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和组织起来,要组织贫农、雇农中最觉悟的分子,没收地主、土豪劣绅的财产,要组织梭镖队准备配合北伐军作战,打开工作局面。”散会后,毛泽东就寓居此房。毛泽东还到安化甲种师范学校,走进教室对学生讲话,他说,“要读活书,不要读死书。旧秀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读活书就是除学习书本知……[详细]
梅城武庙
  梅城文庙武庙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此为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大型古建筑群落之一。清乾隆十二年(1748),邑人邓天人等重建孔庙,并增建明伦堂、考棚等。清嘉庆八年(1803)在孔庙内开办崇文书院,清末改为学堂。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饶谦等移建武庙于现址。孔庙占地3100平方米,由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南北两厢房组成。照壁正中有“瀛州”、“龙门”两石刻,泮池长23.7米,宽11米。棂星门两侧有90厘米高的石狮。大成门面阔7间,小青瓦屋面。前为青石铺地的天井,两侧有厢房。大成殿高10.6米,面阔20.2米,进深14.5米,占地260平方米,三星宝珠压顶,盖琉璃瓦、戗脊饰飞禽走兽,屋角青龙倒衔。屋架为穿梭梁架结合,有青石浮雕柱础。屋面防水结构特殊,先铺小青瓦,再铺大铁瓦,最上为……[详细]
丝茅岭遗址
  丝茅岭遗址所在地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友谊村。遗址地势平坦,紧靠资水,是人类理想的栖居地。在遗址附近发现有同时期的或稍晚的古文化遗址数十处,构成了古文化遗址聚落群。遗址现距资水约1.5公里,东西距沙头镇2公里。遗址自发现至今,保存完南北向水整。上世纪50年代至八十年代时期当地村民在遗址的中心部位处开了一条约4米宽,2.5米深的东西向水渠和一条约3米宽,1.5米深的渠。遗址上面的房屋尚未伤及到古遗址。遗址上面的公路、农田、蔬菜距遗址文化层有0.8-1.5米,没有对遗址造成破坏。该遗址以夹砂夹碳陶为主,胎质多呈乌黑色,陶质较硬,表皮几乎全为酱褐色,陶器胎质厚簿不匀。有夹细砂白陶和泥质白陶。纹饰主要为戳印纹和刻划纹,夹细砂白陶阴文、阳文配合协调,具有立体感。其器形以鼎、罐、釜、豆形器为大宗。从该遗址的……[详细]
单刀会遗址
  据《三国志·鲁肃传》载:“肃住益阳与关侯相拒,肃邀侯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关将军单刀俱会”。当时孙权为了向刘备讨还荆州,派鲁肃甘宁率部进驻益阳。与此同时,关云长奉命南下拒吴,在益阳与吴军相遇,隔江对峙。蜀军驻江北,帅营设今江北涌泉街市五中处。吴军驻守江南,帅营设今江南市二中所在的龟台山上。山顶的高土台,名“甘垒夜月”,为甘宁率兵修筑,是益阳古十景之一。当年关云长单刀赴会的会址,就设于龟台山腰的临江亭,至今遗址犹在,旧亭尚存。关云长下船上坡赴会的碧津渡口,至今还是益阳一个著名的轮渡码头。山形似龟的龟台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852年,太平天国进军益阳,以龟台山一带为据点,与清军提督向荣,大战一场,清军败北,将士死亡上千人,统统掩埋在羊午岭上,在此留下了千冢坟(后转叫为天子坟)的地名。……[详细]
玉竹包遗址
  玉竹包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9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并于1990年5月被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沅江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益阳市沅江市茶盘洲镇玉竹包村一组的西南一块不规则的岗地上,建国初期围垦成茶盘洲农场,遗址在洞庭湖冲积平原之上,周围为1至数米深的淤积层,遗址高出周围1-2米,为一含有较多细黄沙的不规则岗地。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呈不规则椭圆形。文化堆积层厚薄不一,不同部位保存状况也不一致,在周围约5-6公里范围内还发现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该遗址构成了一个遗址聚落群。遗址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台地系河沙淤积而成。文化堆积层保存尚好,但厚薄不均。厚0.3-1米,经过1989年的调查试掘,出土石器有:斧、锛、镞等;陶片有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夹砂黑陶、夹碳黑陶,其纹饰有戳……[详细]
安化风雨桥群
  安化风雨桥群(含永锡桥、思贤桥、马渡桥、十义桥、燕子桥、仙牛石桥、复古桥等)安化风雨桥是一个庞大的风雨桥建筑群,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风雨桥大小29座,分布在安化县境内17个乡镇。其中永锡桥、思贤桥、马渡桥、十义桥、燕子桥、仙牛石桥、复古桥保存较好,地域特征明显。安化地处湘中偏北,位于资江中游,雪峰山北麓,境内山峰林立,溪谷纵横。安化风雨桥是安化先民在县城境内一些交通要道上逢溪架设的便民交通设施,供过往行人歇脚、避风躲雨,故名风雨桥。安化风雨桥均由青石桥墩、木质桥身和小青瓦桥顶三部分组成。桥身为长廊式通道,鹊木拾梁,全部采用卯榫结构,不用一颗铁钉,桥面用木板铺成,两旁有固定的双边木登供行人休息,桥身两侧都是竖式木栏杆,通风采光极好,视线通透。大多歇山重檐,小青瓦桥顶檐角飞翅,顶上有塔或宝葫芦等装饰……[详细]
木孔土塔
  木孔土塔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大尧村,此为省内惟一保存完好的土筑塔。 光绪年间,大尧村文风大盛,当时文人墨客视书稿为神圣之物,废稿不敢乱弃,而取之置塔中焚烧,故有“惜字塔”之称。土塔三面临溪,旁有农田,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塔坐北朝南,四级六方,中空,通高16.5米,底层边长1.7米,塔基由青条石垒砌,高1.3米。塔身为三合土夯筑,石灰抹面。一层高6米,径3.4米;二层高2.5米,径3米;三层高两米,径2.6米;四层高1.5米,径两米。塔檐为小青瓦,垂檐饰蔓草纹,翘角塑兽像,下悬泥塑各式风铃。一层南向正上方5.3米处空心线刻“焚字亭”下方有空心线刻对联“大块文章咸臻化境,尧天日月共仰光华”。二、三层对联分别为“文章到底难磨灭,笔墨如此近化工”、“气吞霄汉,秀抱芙蓉”。二、三……[详细]
南洞庭水利闸
  沅江市地处洞庭湖腹地,“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这里雨量充沛,土地肥袄、物产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美称。黄茅洲镇、阳罗镇、南大膳镇地处沅江市北部,属长江流入冲积平原,南与赤磊洪道相连,东北紧靠漉湖,由塞阳运河贯通黄茅洲大闸、义南闸、大东口闸。塞阳运河,共动用民工5万人次,开河长度44公里,投工250万个,完成土石方400万方。它位于大通湖大垸内,南起沅江市塞波镇到阳罗镇后分为东、北两支:东支经大东口闸后流入漉湖,北支经普丰垸东堤拐弯与全省最大的内陆湖——大通湖相通;南面通过黄茅洲船闸进入赤磊洪道,全长61.5公里。塞阳运河贯穿了大通湖地区,包括沅江、南县、华容三县市及大通湖等五个农场和大通湖渔场,成为这些地域水运交通的大动脉和主要抗旱、排渍、排灌的黄金水道。同一时间……[详细]
兔子山遗址
  兔子山遗址位于益阳市赫山区铁铺岭社区,总面积约46.37亩,已进行考古发掘区域面积29.67亩。2013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考古所与益阳市文物处联合对该处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目前已发现古井16口,出土了15000余枚简牍及大量瓦当、漆木器、铁器等生活、生产器具。2014年4月9日,兔子山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城址未间断地保留下了楚、秦、汉、三国乃至唐宋时期的遗迹遗存,古城壕、衙署、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是益阳古县衙所在地,延续时间约1500年。为研究各朝的政治、经济、司法制度,了解县乡政府的运作和普通吏员、百姓的生活情况提供了实证。此次出土的简牍数量多,时间跨度约600年,涵盖了简牍使用时期。从清理出来的简牍看,大多是益阳县署档案,其中秦二世文告简……[详细]
贺氏宗祠
  贺家祠堂(贺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洞市老街,是安化洞市及周边贺姓人家于清光绪年间集资构建的家族宗祠,占地约600平方米。据贺氏族谱记载,贺氏宗祠始建于是清乾隆三年(1739年),距今约两百八十年历史。起初只修缮里侧一栋,原称诚公祠,道光年间扩建为现有规模,更名为贺氏宗祠。贺氏宗祠是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该建筑端庄轩敞,典雅大方,与山环水抱的,围墙灰砖青瓦,墙沿白底彩绘,侧墙由两两对应的品字形高高码头墙组成,高低错落有序,稳重端庄。整座建筑从造型和颜色、绘画设计,匠心独具,浑然一体,与古梅山洞市自然环境十分和谐,是古梅山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而又独具文物和美学价值的徽派建筑。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放眼中国,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布局细看正门石雕,门梁二龙戏珠,龙纹清晰精美,……[详细]
陶澍故里
  陶澍故里位于小淹镇沙弯坪,由朝廷拨银兴建。陵园占地50亩,环筑围墙,右门入侧处有御碑亭,亭内两只巨大的石鳌背负一块道光皇帝御赐的、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碑文,进门左侧为陶澍墓,墓前有墓表、石俑、石马、石虎、石兔,显得庄严肃穆。199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尚书宅地位于资江北岸,陶澍陵园下游约3公里,内有总督府、太保第、乡贤祠、赐书楼、石雕龙凤门、双玉飘香、引水石渠等。文塔揽月位于资江石门潭北岸,1836年由陶澍回乡捐资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层,四至七层塔角铜铃32个,风吹铃响,似仙女奏乐。第一层汉白玉石匾额上刻着道光皇帝御书“印心石屋”,第二层“文澜塔”青石匾额。古塔点缀在高山峡谷之中,青山绿水之间,气势雄伟。与文澜塔隔江相望的资江南岸有一石崖,长55米,高22.5米……[详细]
梅城文武庙古建筑群
  安化文武庙建筑群座落在安化县梅城镇城西的安化一中校园内。由文庙、武庙、培英堂和安化简易师范旧址组成,占地7000多平方米。安化文庙始建于北宋熙宁壬子年,位于洢水东岸启安;,南宋绍兴甲子年迁建城东;明宝祜乙卯年再迁城西;清乾隆十二年迁建现址。自创建以来,经历代重建、扩建二十余次,始具现在之规模。文庙采用宫殿建筑形式,分为内外两庑,外院为泮池、棂星门(已毁),内院为大成门、大成殿、亚圣殿、左右厢房,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布局规整紧凑,木雕、石刻十分丰富且精美。大殿宏伟空旷,屋架为穿枋梁架结构,歇山顶,盖金黄色琉璃瓦,木柱最大直径60cm。毛泽东于1917年和1925年两次到安化进行农-动调查和开展革命活动时都住在文庙大成门南厢房。大成门南厢房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毛泽东居住时的情景。武庙初建于梅城东……[详细]
益阳栖霞寺
  益阳栖霞寺位于城东七星岩下寿佛洞前。唐代名栖霞寺,明万历间重建名寿佛寺(庵),南明间浑融和尚扩建,复旧名。其时殿宇宏伟,结构逸致,有山门、大雄宝殿、准提阁、韦驮殿、阿难殿、环碧堂、修竹亭、白莲池、放生池、回廊等。浑融(161―1708),本姓张,湖南沅州人,自小学得文武,因不满明朝的腐朽统治,在衡州出家,法名本符,崇祯末年来桂住普明庵。南明时,曾与抗清名将瞿式耜、张同敞等常聚这里,旷论国事。他出于忧国忧民,曾投人抚粤将军刘起蛟部,出谋划策抗击清兵,衡州失守后回寺住持。翟、张二公成仁后,他仗义收尸,并在寺北建二公祠,常在此诵《浩气吟》;在寺南建听月亭,表示他思念明朝之情。后来,寺全毁于战火,仅存山门及其遗址。现住持修复部分,可供进香。地址: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办事处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详细]
信义大学校舍
  信义大学校舍 时代为现代。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市第一中学院内。此为益阳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1906年挪威信义会创办“信义中学会”。1921年,瑞典信义会决定创办“信义大学”。1923年,校舍竣工,秋天开学,设文理两科,文科设欧洲方言系与社会科学系,理科设数理系、生物系。之后,此处始终为学校所用。 现存教学楼、教舍楼各一幢。教学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大门正厅为花岗岩框架,庑殿顶,盖绿釉筒瓦,通高14米,长方形,占地869.8平方米,门厅两侧有梯可登二楼。一、二楼北边内走廊,南边为教室。 教舍楼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硬山顶,盖绿釉筒瓦,系哥特式建筑,通高12.8米,占地151.8平方米。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曾士峨烈士、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周扬、老外交……[详细]
沅江凌云塔
  凌云塔,耸立在离沅江市区五公里的万子湖千秋浃水上,水退洲上立,水涨湖中浮。远看,艳阳映照的湖面,波光闪闪,凌云塔像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碧水之上,在笑迎游客。近看,塔身突起,直插蓝天,塔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之中,秀丽的湖光水色,让人爽心悦目。凌云塔修建于湖洲,奠基于1793年冬,竣工于1797年春,历时200余载。此塔每年春秋都遭受洪水浸泡数月,但迄今塔身坚固。整个宝塔用花岗岩石砌成,共用石料16.7万块,耗用白银4710两。至今保存完好。宝塔正门原有石牛一对,第一层门楣-刻有“凌云塔”三个大字。第二层北门则刻有“挺出一支挥翰墨,联登七级会风云”的对联。从二层到七层,每层有窗户两扇和东南西北四门,窗格图案多样,窗花格调清新,每层有左右旋梯相通,供游人登高远眺。清代湖南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详细]
笔架山古墓群
  笔架山古墓群位于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分别由十字山古墓群、张家湾古墓群和中谷塘古墓群组成。十字山古墓群位于笔架山村的十字山上,海拔66米。北边山咀下有围山渠和简易公路,墓地距北向凤凰湖农场湖堤约500米,西山坡距村民汤光龙家的住房约40米,东南边为连绵山丘。该墓群部分尚存封土堆,县市文物部分曾实掘发现,墓室结构一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部分墓葬带有斜坡式墓道,封土及填土为洗砂土,出土的陶器以鼎、敦、壶、豆等组合为主。张家湾古墓群位于笔架山乡松树堤村张家湾的太白岭上,海拔38米。北距潭家桥支渠和电排站约200米,东南边至村民汤笛清家住房约50米,西南边为稻田。该墓群部分尚存封土堆,系土坑竖穴和砖室墓,土坑墓填土为洗砂土,砖室墓为五花土,墓砖上印几何纹,出土有麻布纹硬陶罐,曾采集有铜驽机等。中谷塘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