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綦江区旅游

綦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王良故居及墓
  王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著名将领、红四军军长),字傅良,又名化陔,重庆綦江县永城乡人。生于1905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五日)。王良幼读私塾,继入綦江高等小学堂。1917年,考入重庆英华中学。1924年秋,考入上海持志大学。1926年9月考入黄埔军校。他先学步科,后学骑科,成绩优异。他一面学军事,一面细心研究政治,逐渐明白中国革命的道理和方向。1927年初,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随黄埔军校骑科迁并武汉军校,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事教导团。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同年8月初,教导团撤离武汉,前往南昌参加起义,船至九江被张发奎包围,辗转数日,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修水地区,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组织。1927年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部到井冈山,参加创建……[详细]
石壕红军烈士墓
  石壕红军烈士墓位于綦江区石壕镇,距綦江城区80公里,占地约5533平方米。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在那里召开了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会前红一军团八千多人,在左权、罗瑞卿、朱瑞的率领下,越过娄山关,占领桐梓,前锋抵川境羊角,扼守川黔要冲酒店垭关隘,警戒川军进犯,保卫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会后,红一军团奉令西进,途经石壕向赤水方向进发。一月十五日,红一军团在松坎和九龙山两地分别击溃贵州盐防军和川军刘湘的模范师三旅八团三营后,于二十一日从松坎出发,经箭头垭、两河口、毛狗垭、倒马坎到达石壕。二十二日,大部队从石壕出发折转贵州,最后在土城胜利渡过赤水河,即“一渡赤水”。红军途经石壕,有五位烈士壮烈牺牲于石壕,特别是一红军司务长在二十一日从箭头垭撤离时,奉令留守归还老百姓的东西……[详细]
中峰生殖崇拜遗址
  生殖崇拜遗址位于綦江中峰镇,距綦江城区44公里,南与贵州省接壤,西与江津市毗邻,从重庆经渝湛高速到綦江,再经綦江—四面山高等级公路可以到达,是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中峰是古代博人生息繁衍的地方,在清溪河岸古驿道旁遗留有先人为求子、祈福而留下的几千根男性生殖器石刻、石雕,根体上咸丰、同治、光绪和求子得灵的字迹清晰可辨,以其雄壮、挺拔、恢宏、逼真、罕见、奇特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男根石雕高低粗细不一,最高的近4米、最粗的直径约30厘米。在中峰灵应岩有近3000根男根石雕、石刻,还有香火旺盛的灵应寺。清溪河边近百座汉代崖墓上刻有马、鱼、人物等,是古巴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峰寺老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老式建筑保存完好。 地址:綦江区中峰镇 电话:48469760 交通路线……[详细]
僰人岩墓
  永新镇清溪河岩壁上的僰人穴居、僰人岩墓文化遗址,当地人称之为“蛮子洞”,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链接僰人,是明清代以前生活在巴蜀南部山区的一支少数民族,他们生活于荆棘丛林之中,被称为披荆斩棘的人,所以“僰”字就是在“人”字上加个“棘”字。僰人习惯于在岩壁上凿穴居住,死后也在岩壁上凿穴置棺,形成岩墓,或将棺木悬于岩壁,形成悬棺。汉代以后,僰人称为僚人。岩壁上的这些居穴和墓穴的洞口面对清溪河,周围还刻画了许多文物价值极高的岩画,诸如人物、阙、虎、马、鸟、昆虫、玄武图、叶脉纹等,极具文化价值。……[详细]
中共綦江支部旧址
  中共綦江支部旧址位于綦江区古南街道文昌社区,时代为1926年。2019年,中共綦江支部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世璋旧居
  李世璋旧居位于綦江区永新镇升平场。建筑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李世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也是国民党改组后最先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党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此处是李世璋在綦江担任渝南中学校长期间的居住地,也是--同志联合会的主要活动地点。1940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帮助和推动下,李世璋在綦江区永新镇创办渝南中学,1940年至1945年担任该校校长期间,掩护和保护了一大批地下党和爱国民主人士,如南方局王华冰、省港大-领导者冯菊坡,民建主要发起人之一施复亮及夫人钟复光(“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父母),著名作家黄碧野等。2019年,李世璋旧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柏树林崖墓群
  柏树林崖墓群位于綦江县中峰镇鸳鸯村,年代为东汉。柏树林崖墓群为重庆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在綦江永新镇、中峰镇的清溪河两岸石壁上,农居的房檐屋后的山坡处,刻立有数千根以男性生殖器形象的图形,当地人称“石桅子”,成片、成林。有的刻在石壁上,一根挨着一根,宽约五六寸,高1.5-3.3米,往往成对出现;也有用整石凿成“生殖柱”,直径20厘米左右,高3-4米,耸立于驿道路边,鼎盛时数量达5000余根。在举目望去的“根雕”群中,出人意料的是竟有女性生殖器石雕出现,附在“根雕”左右两侧,以羽状或元宝状的形式体现。目前认为这一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均为罕见,应该是全国独有、世界少有的特色地域文化,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朝,所立桅子以东汉、清朝及20世纪初叶居多。立桅形式由经办人的经济状况决定。一般而言,穷人多雕于石壁,而富人则刻出完整的桅子。目前,刻在石壁上的桅子,清晰可辨的仍有上千根。充满神……[详细]
  李绍隆题记位于綦江区赶水镇玉丰村赶水河边,年代为宋。2009年,李绍隆题记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东溪古建筑群(含南华宫、万天宫、王爷庙、石桥)位于綦江区东溪镇朝阳街,年代为清。2009年,东溪古建筑群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七拱嘴崖墓群位于綦江县文龙乡亭和村,年代为东汉。崖墓周边包括墓内还雕刻有线描壁画。“岩画是先民刻在石壁上的史记”。七拱嘴崖墓群为重庆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