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桃源县旅游

桃源县文物古迹介绍

常德桃花源旅游区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是虚构,但实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这里每年的3月28日举办桃花节,推出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果你此时去桃花源,将会留下浪漫的回忆。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寻访桃花源,车至桃花山牌坊下车。坊在公路南侧,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花山的概况。牌坊两边的柱上,有“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一副,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详细]
星子宫古建筑群
  美丽的星德山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热市镇明星村境内,地处桃源、石门、慈利三县边沿,热市、广福桥、蒙泉三镇的“三三”交界处。是点缀在省道1801线至常慈公路上的一颗明珠。此山高842.5米,与慈利道教圣地五雷山隔山相望,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且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道教名山。星德山上的星子宫,是座古色古香的道观。明初,道教名师张道会在星德山顶峰筑宫,明洪武三年(1370)建成,明末再度扩建。宫有3重大殿,6间偏殿;两厢有火工殿、寝宿殿、问事殿、三生殿及观星坛、望月楼、百子堂等建筑。整个主体建筑几乎全用条石砌成,上覆生铁铸瓦,气势雄伟,结构牢固,雕刻精湛)。星德山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奇”-——奇观、奇松、奇石、奇峰,尤其以奇观最为突出,所以功能定位在以观赏和体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为主。……[详细]
桃源周家岗遗址
  周家岗遗址位于剪市镇白鳞洲村周家岗台地上。距县城西南15公里,与桃花源水府阁隔河相望。白鳞洲四面环水,浮现江中,俨然-颗翡翠明珠镶嵌沅水之中。潇湘八景之“渔村夕照”即指此处。昔人曾用“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灯照明”描绘渔民捕鱼景象。遗址座落在白鳞洲周家岗台地上。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属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遗址表土为耕作层,文化层呈灰褐色砂土,采集标本有磨制石锛、石斧、石球、陶网坠、陶罐等。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兼有彩陶。陶器上饰以水波纹、人字形纹、条带纹、印纹等作装饰,纹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2011年10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遗址分墓葬区、石器加工区等,出土器物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器型有石璜、陶釜等。反映了古代先民“依水而居,逐鱼而生”的生活环……[详细]
桃花源古建筑群
  桃花源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沅江南岸水溪。这一带约5平方公里地区风光秀丽,相传因东晋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而著名。自唐代始建寺观,宋时鼎盛,元末毁于火,明景泰六年(1455年)重建殿宇,明末又毁于火。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渊明祠,沿山配修亭阁,按陶诗文取名。后屡有修葺。现存集贤祠、桃花观、方竹亭、蹑风亭、探月亭、水源亭、菊圃、千丘田等。1959年,桃花源古建筑群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该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采菱城遗址
  时代:战国至汉战国采菱城遗址位于沅水风光带下游西岸黄楚,金鸡两村毗邻之处,为春秋末叶至汉代城址。位于桃源县茅草街乡(今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黄楚、金鸡二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83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为湖南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一座先秦时期古城址。城垣为黄褐色黏土夯筑,北墙可见版筑痕迹,现存残墙10段。墙残髙7米〜9米、宽3米〜7米,其中以东南角保存最为完整。转角处向外凸出,似为城内瞭望制高点设施。护城河宽约20米,清晰可辨。城址中部为台地,应为大型建筑台基,曾出土绳纹以及素面的圆形下水管、瓦当。清同治年间《直隶澧州志》载:“(城)为楚平王出巡时所筑。”《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楚平王六年(前523)为舟师以伐濮,可证该城为平……[详细]
灵岩洞崖刻
  灵岩洞位于县西北四十七公里的黄甲铺乡灵岩村小学处,洞前额上有清县令余良栋于光绪18年(1893年)所题“灵岩古洞”四字,洞高约七米,宽近十米,南北直到深约二十多米洞内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四个字,亦余良栋所题,洞内左侧有石孔形成的二龙戏珠,洞内亦有历代名家所题字书,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边界东延伸30米处,西延伸30米处,北延伸20米处,东北向各延伸30米处,东南向至西南向延伸15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边界向外延伸10米。……[详细]
翦伯赞故居
  翦伯赞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文革时期被破坏,2010年经中央批准按原址原貌修复。2011年被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4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翦伯赞故居主体为具湘西北民居风格的木制瓦房,建筑面积822平方米,整个故居占地18亩,故居分为南北两个院落,整体呈“卐”字型。坐北朝南,建有小院墙,南院正门上有“翦伯赞故居”牌匾,由司马义达瓦买提题写。大小房间18间,其中南院9间为翦伯赞故居复原,北院9间为翦伯赞生平陈列。……[详细]
水府阁
  水府阁亦名黄闻阁,位于桃川万寿宫西南500米。传为黄洞源黄道真二人闻道处,旧阁建于明末清初,万历年间改建,为三层砖木结构古典建筑,曾祀杨泗将军,毁于1961年。近年重修,占地1740平方米,高36.3米,为重檐歇山式四层楼阁。水府阁高踞于黄闻山吻顶,悬崖如削,壁位千仞。杰阁宝顶耀金,琉离呈丹,鸱啄空,与高举阁南北相望,与潇湘八景之一“渔村夕照”隔江对峙,下瞰桃川,前临白马,东望洞庭,西顾壶头;木排飘摇,渔舟唱晚,江天空阔,气势雄深。誉为“潇湘第一阁”。……[详细]
杨祠昌墓
  杨祠昌(1588—1641)字文弱,明武陵人(今常德)明万历进士,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武陵民间有“杨阁老”“杨相”之称,崇祯十四年三月(1641)病逝于湖北沙市,葬于沅江(今沅江市)月形山,后改葬于桃源金厂溪月虹山(杨氏族谱载),墓坐北朝南周围茂林修竹,前有西溪流淌,墓前立石碑一方,墓碑高1.4米,宽0.7米,厚0.05米。2012年12月,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月形山古墓群
  月形山古墓群位于桃源县西南91公里的西安镇大水田村同心组月形山海拔432米的山岗。在面积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大小古墓几十座。皆为陈氏家族墓地。部分墓葬树桃源石石碑,雕刻精湛,工艺考究。其中“清例赠修职郎”陈今奇夫妻合葬墓规模宏大,墓碑为四封三间式,四周由一块块青石雕刻合围砌成墓园,石板浅浮雕龙、凤凰、麒麟、鹿等图案。虽年长日久,雕刻栩栩如生。墓碑立于清光绪七年。是研究当地陈氏家族史的实物资料。……[详细]
翦八士墓
  翦八士墓位于桃源县枫树维回乡民族团结示范园清真古寺内。翦八士原名哈勒八士,原籍新疆回部哈密人,为朱元璋麾下一名得力干将,南方平叛,屡建奇功。由于在征战中开疆扩土、功勋突出,朱元璋赐姓“翦”。翦八士是常德一带维吾尔族始祖,其墓在枫树穆斯林心目中占有崇高地位,201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口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详细]
圆通寺禁闭石室
  圆通寺禁闭石室位于桃源县架桥镇栖枫山圆通寺旁东北80米处,为圆通寺附属物,用青石条砌成。入口为0.7米正方口。垂直深约3米,下为长方形石室。长3米,宽1.5米。为历代禁闭犯戒僧人而设。圆通寺始建于唐武6年(公元623年),香火鼎盛时期,佛寺绵延数十里,被誉为禅宗丛林。 后历经兵灾,屡废屡兴,现仅存石室一间。……[详细]
宋教仁故居
  宋教仁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坐落于桃源县漳江镇渔父村香冲组(今浔阳街道教仁村香冲组),故居坐西北朝东南,纯木结构。建筑面积576平方米,有大小房间16间,为纯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期间,故居惨遭破坏。2010年,桃源县政府按原貌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宋教仁故居为典型的湘中北民居建筑风格。202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故居外墙基为准四向外延15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外延30米处。……[详细]
桃源崖墓群
  桃源崖墓群位于常德市桃源县凌津滩、牛车河、钟家铺、龙潭、黄石等乡镇的悬崖峭壁上,以七星洞、棺材岩、汤家溪、商家河、千丈河居多。崖墓最早为汉代,最晚为明代。崖墓分布地点海拔高度79~256米,相对地表高度5~100米不等,崖墓群位于临水的陡直崖壁上,一般成群分布,沿着河流溪水呈线状排列。根据崖墓的立面形态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简单的方形立面,多数为长方形,个别近正方形;第二种带边框的方形立面;第三种墓口上部或附近有“人”字形沟槽及柱洞;第四种仿木结构洞窟状。墓口形状以长方形为主,宽250厘米,高度150厘米左右,进深30~300厘米。201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石室和崖墓为中心四向各至50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