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庐江县旅游

    庐江县文物古迹介绍

      三板桥大墩遗址位于庐江县庐城镇申山村三桥村民组。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板桥遗址位于县城西14里罗埠河上游东岸(今迎松长塘村境内),由大墩、簸箕墩、李家墩组成,总面积约10150平方米。此墩文化层明显,灰层3至4米,墩西北部有大面积火烧土。石器有斧、石奔、镞、刀、砺石等;陶器有鼎、鬲、瓮、豆、罐等。2018年11月30日,在安徽庐江县三板桥遗址和台墩遗址,三千年前“蒸笼”、动物骨骼和水稻现身考古现场。纹饰有粗细绳纹、划纹、席纹、篦纹、附加堆纹等;陶质有水波纹黑陶、磨光黑陶、蛋壳黑陶、黑皮陶、夹沙红、灰陶泥质红。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省考古所专家挖出土陶片等形、纹、色、质,初步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1987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赞诚墓位于庐江县盛桥镇夏田埠村。为庐江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秉璋墓:位于万山镇长岗村刘洼(牛凹)村民组,距庐城西15千米。光绪三十一年(1905),刘秉璋病逝。逝后,由于两江总督周馥的疏奏,清廷准其“复官,予优恤,建祠”,谥号“文庄”。刘秉璋墓葬万山镇老刘凹(旧名“老刘洼蛇形地”)。历经百年,当年恢弘渐逝,墓冢残存。2007年,刘秉璋墓被确定为庐江县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全县13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程。2010年,庐江县人民政府筹措资金260万元规划征地,鸠工庀材,恢其规制。2011年5月16日墓园建成开园。刘秉璋墓园坐西朝东,三面环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墓园恢宏,由墓冢、祭坛、拜台、碑亭、墓道组成。满眼竹翠,一枕松涛,俨然成人文景点。在墓园区还建有刘文庄公祠,陈列了刘秉璋生平的主要事迹,成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详细]
      半山亭石刻位于庐江县万山镇长岗村山洼村民组闸山。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板桥遗址位于县城西14里罗埠河上游东岸(今迎松长塘村境内),由大墩、簸箕墩、李家墩组成,总面积约10150平方米。此墩文化层明显,灰层3至4米,墩西北部有大面积火烧土。石器有斧、石奔、镞、刀、砺石等;陶器有鼎、鬲、瓮、豆、罐等。2018年11月30日,在安徽庐江县三板桥遗址和台墩遗址,三千年前“蒸笼”、动物骨骼和水稻现身考古现场。纹饰有粗细绳纹、划纹、席纹、篦纹、附加堆纹等;陶质有水波纹黑陶、磨光黑陶、蛋壳黑陶、黑皮陶、夹沙红、灰陶泥质红。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省考古所专家挖出土陶片等形、纹、色、质,初步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1987年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果树街银杏树位于庐江县汤池镇果树村。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何瑊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瑊墓位于庐江县白湖镇陶冲村,何瑊原名韩瑊,是韩厘王次子,韩桓惠王弟,秦朝时因故改姓为何,为何姓始祖。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氏源于韩氏,韩氏又源姬氏,是周武王姬发次子唐叔虞后裔,传至韩虞(即韩景侯)与赵氏、魏氏将晋国一分为三,直至宣惠王(八十世)正式称王。与齐、楚、燕、赵、魏、秦并称战国七雄。庐江何氏始祖埋(何)瑊(第五十一世)是韩厘王次子韩桓惠王弟,韩王安叔父,瑊祖尊励且贤是韩国的公族大夫,与韩非冈秉同政。因归谏韩王安不要朝秦,韩王安不听,瑊祖退居韩原。至韩王安被秦掳韩国灭亡,瑊祖被迫携妣姜氏遁至庐江,隐于安津,以打鱼摆渡度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游至白浪沙遭人袭击,疑是六国遗族所为,下令搜捕六国遗族,欲行斩绝。秦史路过东乡西津,诘问客居姓氏,当登舟……[详细]
      三官殿遗址,位于庐江县泥河镇中沙溪社区,是该县境内保存较好、占地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址,年代久远,文物积淀丰厚。该遗址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高约3米,已采集到5件石器,大量的鼎足、鬲足、绳纹陶片和夹砂红陶片等,并可见大量红烧土遗迹。当地文物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文化遗迹和遗物分析,三官殿遗址属于新石器时期古遗址,对研究庐江乃至江淮流域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很有价值。2019年,三官殿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金刚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刚寺位于庐江县岗湾街道牌楼社区,为庐江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烟墩岗遗址位于庐江县郭河镇三畈村林场村民组。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胡氏宗祠位于庐江县同大镇西湾村第五村民组。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通济桥,位于庐城西门岗湾老街,始建于宋建隆年间。清光绪《庐江县志》(卷之二,津梁)载:“通济桥,即庐城小西门外品桥,旧名桐城桥,亦名平城桥。明嘉靖年间,监生刘川重修。崇祯间,流寇薄城。知县耿廷录断之,后重建。清道光十二年(1832),知县陈允中重修;咸丰年间,贼毁;光绪四年(1878),邑绅沣鼎立两次修建。”进人21世纪,庐城改造,通济桥随同岗湾老街一并拆除。替而代之的是今中心城商贸步行街与重建后的“岗湾老街”之间,在原通济桥旧址处,新建的一座仿古石拱桥,成为庐城繁华闹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矾山老街位于庐江县矾山镇钟山社区大山街道。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4、天知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知桥位于庐江县白山镇九联村下吴五四村民组。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屯老街位于庐江县龙桥镇黄屯社区。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石山仙人洞石刻位于庐江县白山镇白山社区白石山腰上。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家窊圆柏树位于庐江县柯坦镇周大村民组西北部。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光绪七年(1881)提督王占魁及其子寝长及邑绅许安邦捐建。庐江县西北乡原有妙光寺,咸丰间毁于兵,邑人议就寺基改建书院,苦于经费难筹未果。清光绪七年(1881)提督王占魁及其子寝长及邑绅许安邦捐建。庐江县西北乡原有妙光寺,咸丰间毁于兵,邑人议就寺基改建书院,苦于经费难筹未果。邑人提督王占魁“情愿捐资,独力举办”。购料鸠工,建寺门3间,仪门1间,讲堂5间,东西廊房14间,厨房2间,并捐田租102.5石,为生童膏火。院成,占魁病故,其子江西候补知府王寝长仰承先志,续捐田租67.8石,扩充经费,以期永久。时巡抚裕禄会同大学士两江总督左宗棠、学政徐郙以“此举洵属见义勇为,有裨风教,核与建坊定例相符”,呈奏清廷,给予褒奖。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庐江永安古桥位于庐江县万山镇永桥村永桥村民组。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0、拍笑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拍笑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马厂村,是一座长8米、宽4米,高5米的单拱石桥。为庐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在明成化年间,村庄中有张李二姓村民,因宅基地纠纷闹到县衙。县衙传双方到庭调解,双方走到村边溪头,不料因前时大雨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湍急。张姓村民强行渡河不慎卷入洪水,危在旦夕。李姓村民见状急忙下河,奋不顾身将张姓村民救起。张上岸后向李拍肩致谢,李笑言应当。劫后余生化纷争,拍笑之间泯恩仇。于是,张李当场决定撤销诉讼,并协议将诉讼费拿出在此建桥,方便乡邻。乡邻有感二人的故事,同时纪念二人的泽惠,将桥取名“拍笑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