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甸傣族乡,是全县唯一的傣族乡。坐落于昌宁县西南部,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东临更戛乡,南界永德县镇康河,西接施甸县旧城乡、姚关镇,北与施甸县摆榔乡、昌宁县鸡飞镇交相辉映。乡政府位于县城西南42公里处,辖区面积达316平方公里。下辖上甸、小街子、下甸、大城、芒回五个村民委员会,共68个村民小组。地势北高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坝子错落,整体呈东西向的波状分布。这里属低热河谷气候,四季如夏,冬春之际,干旱少雨;夏秋之时,湿热多雨。年均气温22.2摄氏度,年均降雨量882.6毫米,森林覆盖率高达60.38%,自然资源丰富,褐煤、铁矿等矿产藏量丰富,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无限生机。
湾甸常年基本无霜,土地肥沃,素有“天然温室大棚”之称,反季两季蔬菜超5000亩,西瓜、香蕉、芒果、甜橙、荔枝呈规模发展,其肉嫩、皮薄、汁甜、味香,在全国盛名远扬,湾甸果蔬公司加大试验、示范和推广促进了周边县、乡的果蔬发展,加速了湾甸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湾甸产蔗近12万吨,昌宁第一座机制的白糖厂于1977年在湾甸落成,现有“吨糖田”近万亩,水稻可实现一年两熟,高热量褐煤储量达1400万吨,高品位铁矿储量250万吨,畜牧业在湾甸大有无尽的潜力,茉莉花在湾甸属后起产业,现已发展到1000多亩,“勐雅”牌茉莉花茶深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市场前景看好,傣乡人民正在向5000亩的茉莉花基地作不懈的努力。
湾甸这片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炽热土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傣族少乘佛教文化、回族清真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及各族节日文化的精华于一体,泼水节、火把节、打秋千、打陀螺、婚嫁中的抢亲,劳作中的对歌是傣乡的一朵奇葩。
境内众多景点如马棒缅寺、帕旭缅寺、大石城古战场遗址、土司墓、大城遗址、象山古战场遗址等,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向世人述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帕旭在傣语中意为“白露花盛开的地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被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以傣族民居风格为主,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明朝时期,帕旭缅寺便在此地矗立,其内一幅16平方米的明代珍贵壁画,现已成为云南民族学院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湾甸乡,坐落亚热带低热河谷之间,年均气温22.2℃,被誉为“天然温室”。此地水系丰富,气候宜人,为冬早蔬菜和热带水果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国家“南菜北运”战略的关键产地,湾甸乡在农业发展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湾甸乡立足打造“优质生态农业升级版’和“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的定位,以玉米为核心粮食品种,豆类、辣椒作为主要蔬菜,西瓜、芒果则成为主打水果。同时,搭配种植特色果蔬,打造出具有昌宁特色的“用工主体+服务平台+务工人员”的“1226”“幸福里”就业服务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链。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湾甸乡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个农业发展的高地,为乡村振兴贡献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