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潦浒龙窑群遗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社区。现存窑址有老 窑、新窑、王家窑、许家窑、陈家窑、代家窑、唐家窑、杨家窑、沙沟窑共9处。其中新窑、王家窑、许家窑、沙沟窑遗址保存相对完整。新窑,位于潦浒村南珠源瓷业公司东面围墙南端,呈东西向,为历史上官窑与私窑相融合为一体的长形龙窑。原窑址全长110米,现存仍被使用部分长28米、宽6米、高3.2米,窑腔高1.4米、宽1.8米,龙壳厚0.27米,烟囱高2.6米,窑首尾斜坡落差高达4米。现存窑棚为重檐四分水穿斗式木结构,屋顶置青瓦,屋面中部突起,方便散热通风。窑身两外侧设石砌台阶,拾级而上,直达窑尾,为典型的分室阶梯龙窑。窑址建于明代,现仍在使用。王家窑,位于潦浒村南龙凤山西侧山顶。呈东西
越州三堆子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西关社区北关村民小组东北约2000米处的耕地内(越州钢铁厂西北角)。三堆子墓群由3个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连的墓葬组成,由北向南依次编号为1、2、3号梁堆墓,总面积1262.3平方米。1号梁堆墓位于墓群北部。封土呈椭圆形。最大处直径23.6米、高约3.3米,面积约437平方米。2号梁堆墓位于墓群中部。封土呈椭圆形。最大处直径23.2米、高约3.5米,面积约422平方米。3号梁堆墓,位于墓群南部。封土呈椭圆形。南北长21.2米、东西宽19.1米,面积约403.3平方米。三堆子梁堆墓群为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12年8月16日,当地村民在3号梁堆墓东部取土时,发现部分沙石,撬开后,为一石砌墓
越州古城遗址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西南约25千米处越州镇镇政府所在地。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978米、南北宽约550米,总面积约0.54平方千米。历史上的越州城选址和布局较为讲究。城址西邻南盘江,北门河从古城北部转西向流汇入南盘江,成为一道天然屏障,凸显出古城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之势,成为扼守在丘陵与坝子之间的一座军事重镇。城内布局以十字街为中心,建有钟鼓楼,直通四门,南北相望,东西相同。北门为永安门,南门为阜财门,东门为镇夷门,西门为积金门。据清同治《古越州志》载:“(越州)汉隶夜郎,蜀汉隶兴古郡,晋隶同乐县,梁隶西爨,隋隶恭州,唐置悦州,宋属南蛮蒙氏,元置普摩千户,明置越州卫,本朝康熙五年五月裁卫。”现存越州城址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
横大路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横大路社区德庆堡村民小组西南约50米处。墓地地处曲靖盆地西南边缘台地,地势西高东低。墓地呈椭圆形。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40米、高约8.1米,面积约3600平方米。横大路墓地分期以陶器为主,依据器物形态和组合关系变化,分为四期。年代为春秋~汉代。横大路墓地是曲靖盆地一处重要的青铜时代墓葬遗存,墓地与八塔台墓地属同一文化范畴,证明是春秋、战国时期在曲靖盆地生活的早期人类所留下的遗存,墓地出土陶器丰富,器型完整,较为典型,充分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点,为八塔台考古学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2年1月,云南省人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泥堡墓群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黄泥堡社区东北300米,地处黄(泥堡)罗(平)公路北侧。墓地呈椭圆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27米、高5米,面积1350平方米。墓群为1982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根据地层剖面观察分析,初步判断为与横大路墓群相同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地,特点是数百座墓埋在同一个地点,自下而上依次为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层层叠压,相互打破,高出地表数米乃至10余米,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墩。这一墓葬习俗对研究青铜时代的曲靖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墓地现保存基本完好。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麒麟区越州镇保护单位级别: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现有界桩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界桩外50米范围内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