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8°0356.25-118°1056.51,北纬29°1032.12-29°1744.33之间,总面积81.07平方公里,地处浙江省开化县苏庄镇境内,与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市毗邻。古田山主峰--“青尖”海拔1258米,水流经苏庄镇折入江西省境内的乐安江流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再汇入长江干流。保护区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古田山伐木场,1973年伐木场改为采育场,1975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367.7公顷),1979年9月国务院公布古田山为全国首批45个自然保护区之一。为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1998年保护区扩区,2001年6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田
苏庄镇境内的姜家祠构造宏丽,雕刻精美,一九八三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书川姜族原有两祠,清道光年间,为杜息一宗派系纠纷,将枫领头“高阳堂”拆并,合为一祠“庆善堂”,即现今姜家祠堂。民国十年,前堂重建,占地二千多平方米,由先贤姜有喜、姜忠林执事,任劳任怨,三年告竣。雕漆精细,壮丽倍增。高悬中堂正上方的“庆善堂”一匾,每字足有一米见方,两旁平列十五块大匾巨额,题有旌表先祖功德的颂词:“佐周封齐”、“涌泉越鲤”、“孝永蒸尝”、“艺苑蜚英”、“骏声华国”、“节励松筠”,均为苍劲挺秀的古墨,其中“节励松筠”四字,据传为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题褒。中堂对面,筑有戏台,上有一匾,题写“观今鉴古”四字,铁画银钩,挺拔有神。两旁台柱上配题一副深寓
方永同公祠,位于苏庄镇唐头村内,至今已有1200年历史。方永同公祠,总布局为纵长方形,坐西朝东。建筑自东向西,依次为戏台,大厅和堂三进。厅堂之间有天井,天井两侧有回廊,总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戏台面积为83平方米,明次间为九架抬梁式,山墙梁架为九架穿斗式,前方檐柱有人物花草的马腿雕刻,上方屋檐有斗拱,戏台台面用木板铺成阴阳合瓦,有瓦当,并有图案装饰。天井左右两边的回廊为五架穿斗式梁架,檐柱上有马腿。该建筑物于1994年公布为开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永同公祠由方氏107世裔孙方永同主持建设,原是用于祭祀方氏先祖方元越太公的,方元越是个大孝子,孝敬双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乐于助人,救济灾民。族人历代祭祀并在此创办私塾,传播
龙坦窑址位于苏庄镇龙坦村东山坡上·元—清·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面积约7500平方米,瓷片及窑具等堆积厚度1-2米不等。主要有碗、盘、炉、盏等。多数是青花,其次是白釉、影青、褐釉等。碗、盘底部多有涩圈。青花纹饰主要为花草和文字。尚存窑床遗迹。窑具有匣钵、垫饼。据1988年《开化县志》大事记记载:元至正年间,苏庄建立100多座圆窑制瓷工场。2023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余氏祠堂位于苏庄镇余村内·清代·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有戏台、厅、堂三进,中隔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8.95米,通进深8.5米。明、次间两缝皆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盘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狮子戏球。硬山顶。
漳田汪氏宗祠位于开化县苏庄镇,为明、清时期古建筑。2023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漳田汪氏宗祠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苏庄文昌阁位于开化县苏庄镇苏庄村。共一进,占地面积约72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阁建筑。重檐歇山顶,阴阳合瓦有屋面板和搏风板。面阔、进深各三间,共用柱18根,牛腿、雀替有雕刻。为第五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开化余氏祠堂位于开化县苏庄镇余村内。座西朝东,有戏台、厅、堂三进,中隔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8.95米,通进深8.5米。明、次间两缝皆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盘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狮子戏球。硬山顶。为第三批县文物保护单位。
开化凌云寺位于开化县苏庄镇余村古田山上。座北朝南,共两进,中设天井。建筑面积128平方米。第二进堂面阔三间,通面阔9.2米,通进深5.75米。穿斗式与抬梁混合梁架结构,明间两缝为五架前双步后单步梁,牛腿刻花草,方形石柱础。硬山顶。左右山墙上分别嵌有明万历、乾隆、嘉庆时碑刻。大门门楣上有“凌云寺”石匾并有“同治九年庚子孟秋”年号。为第四批县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