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溪建筑群位于浦江县白马镇,年代为清、民国。作为浙中地区保存最完善、体量最大的古村落,嵩溪村距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村内保存着庞大的古建筑群,多为清代遗存,约1560间平方米。整个村落因地势而建,古屋分布密集,错落有致,老街纵横交错,百转千折,房屋朝向与外观亦随地势而不断变换,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嵩溪十景”。该村文风鼎盛,清初创立“嵩溪诗社”,清末至民国建“嵩溪吟社”,改革开放后,又组“嵩溪学社”。嵩溪村先后被列为全国生态文化村、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并被评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宅柳氏宗祠位于浦江县白马镇柳宅行政村柳宅自然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柳宅柳氏宗祠为浦江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嵩溪徐氏宗祠位于浦江县白马镇嵩溪行政村嵩溪自然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嵩溪徐氏宗祠为浦江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嵩溪石灰窑群遗址位于浦江县白马镇,年代为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土库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白马镇永丰村,是明朝万历年(公元1571年—1575年)荷英商人设在中国沿海地带的贸易站,用来藏银两、堆货物。据明朝列国外传、东西洋考记载,在中国沿海地带设有9座土库(台湾不详),现--物部门、旅游部门到处寻找,除白马镇外却找不到另外土库。土库朝西偏南,前后两进,左右厢房各九间,占地666平方米,建筑面积719平方米;大厅三开间,通面宽11.5米,通进深7.25米,脊檩高5.1米,穿斗式六架用六柱;明间作厅与后楼用穿堂相连,形成工字厅平面结构;后楼七开间,通面宽23.9米,通进深6.7米,楼层高2.75米,脊檩高6.75米,穿斗式六架用六柱,宋覆盆式柱础。前廊作单步架月梁和穿堂的屋面相接。柱头有卷杀和柱头科斗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