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年代为明至民国。仙岩洞摩崖石刻位于浦坝港镇仙岩村以北石笋山的仙岩洞内。仙岩洞晋时称“法云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额为“百花清洞”,据传说此洞系仙人所凿,故又称“仙岩洞”,有“台州海天胜境”之誉。洞口朝南,高25米,深50米,宽27米,四周绿树翠竹遮天蔽日,依山有石阶可达洞口平台。平台约200平方米,筑有石围栏,围栏望柱上雕有明清时期留下的狮子、白象、兔等各种瑞兽及仙桃等图案,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迎面是正门,额书“第一洞天”,两侧对联为“忠祠崇福地正气长存,丹室辟洞天仙踪犹在”。洞壁留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建“文信国公大忠祠”时留下的“八仙”“三世尊”等石刻浮雕以及“仙境”“海天胜景”
鸿祐院 在浦坝港镇金家岙村。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鸿祐院,在县(临海)东一百六十里,旧名资福,晋天福八年建,国朝治平三年改今额。”始建于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初名“资福”。宋治平三年(1066)改额。清顺治间(1644—1661年)毁,康熙十六年(1677年)僧通表重兴。
保真寺 位于浦坝港镇下道头村北部后门山。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保真院,在县(临海)东一百三十里,梁乾化中(911—915年)建,国朝治平三年(1066年)赐额,今废。”清康熙九年(1670年),僧慈敬复业。
法云院 在浦坝港镇石笋山东南麓。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法云院,在县(临海)东一百三十里,旧名仙岩,晋开运四年(947年)建,国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今额。”今废,遗址尚存。
安圣寺 在浦坝港镇山场村。据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安圣院在县(临海)东一百七十里,旧名‘新安’。晋天福四年(939年)建,国朝治平三年(1066年)改今额。”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毁,康熙年间(1662-1722年)僧真缘重建,到了清末逐渐衰败,至解放后坍毁,后来在遗址旁边建起了山场小学。
仙岩黄公之墓牌坊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仙岩村下洋黄。为文物保护点。
后陈陈正慧民居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仙岩村。为文物保护点。
后陈陈仲民民居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仙岩村。为文物保护点。
塔坑陈氏民居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塔坑村。为文物保护点。
上董齐云庵石刻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长大山村。为文物保护点。
山场柯氏宗祠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山场村。为文物保护点。
三门安宁庙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赤坎村大殿山。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门碧云庵位于三门县浦坝港镇前山村西北四顾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牛头门风景名胜区牛头门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城东南沿海,距县城50千米,在沿赤乡辖区内,面积3.5平方千米,东至猫头洋,南至牛头门港,西至三门盐场,北至沿江村,由岛礁、制盐、沙滩、崔溥登陆处等景点组成。牛头山状似巨龙出海,故名龙嘴头。龙嘴头入海的前端,是连岸礁石,被海浪长年累月冲刷,形成奇特的洞穴与怪石,有龙洞、天鹅嬉水、剑出鞘、松鼠伏地、金锭叠放、航母泊岸等景点。边有港湾,湾内有天然沙滩,牛头门又是谱写中朝情谊史歌,崔溥《漂海录》所记载的登陆处。景区内还有三门盐场,可领略制盐文化。是具有独特的海洋、岛礁、人文等景观的旅游观光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