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建筑群位于桐庐县江南镇,年代为明至民国。深澳村的古建筑有历史悠久、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和设计精致的特点。踏入深澳村,沿着爬满青苔的石板路,历史的痕迹和岁月的沧桑就这样随着慢悠悠的脚步被一步一步地踏出来了。深澳村的历史非常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始于南宋初期,主要由申屠氏迁居桐溪而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申屠氏先人有着非常先进的理念,他们在规划村落建设之初就首先规划了村落的水系。深澳村民依水而居,应家溪在村东蜿蜒流过,村西有一条叫洋婆溪,它将水从应家溪的上流引入,平时可作为灌溉使用,若遇上山中发洪水,又可用来分洪。村地面的明沟用来排除雨水和生活污水,而设在地下三、四米深处的暗渠则是供水系统,暗渠高二米,宽约一点五米,拱顶,全用卵石砌成,
保庆堂,始建于南宋,元代至正年间约1362年重构,初始为宗庙。明成化年间,吏部尚书姚夔为回报母族荻浦申屠氏族对自己的关爱,捐资重修,以保其祖德至泰,慎持其德;庆其家兴族旺,荫及万世,并以此命名“保庆堂”。历经数百年风雨,保庆堂破旧不堪。至民国庚申年(1920),申屠氏先祖振鸿公、善政公召集众人,对保庆堂进行大规模整修,历时2年零3个月。新落成的保庆堂,分前后三厅,前厅为堂之正门,设有座位,中厅为戏台,后厅分为三级,主要为看戏的场地。整幢建筑宏伟壮观,堂内各柱上筑有30余只牛腿,刻有《封神演义》主要人物和故事。其他木雕400余件,件件精美副真。戏台的前幕上,一对龙头梁高达2尺有余,人在地上仰望,一对龙凤翱翔天空,凤凰在上,龙在下,一群
申屠开基故居兰桂堂,坐落于孝义文化公园的西北侧,始建于明代后期,重构于清代康熙已亥年(1695)。该堂三间二井,两层楼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建筑高雅别致,与允中堂、致和堂、中和堂、馀庆堂、日新堂等古建筑堂屋连成一片,形成古建筑群。兰桂堂,居中门楼,高达数丈,栋下抽皮“圣旨”高悬,匾额四周双龙戏珠花雕,金碧辉煌。大门下一条青石门槛,高约30厘米,长达4米。进入大门便是下堂,东西置二个正间,上下堂之间设有天井,四面屋檐,聚水明堂。天井两旁各设厢房,天井内排水通畅,置放鱼缸盆花。上堂为中堂,一切重大活动均在此进行。明间屋柱都附有牛腿,雕刻精美,图案清晰。整个堂中设计布局简洁实用,从朴素中透露出高贵大气。兰桂堂一直由申屠开基
咸和堂,坐落在荻浦村中心,构建于明代正德十年(1515),距今已有500年历史。该堂三开三间,二坡山顶式建筑,面宽125米,进深105米,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堂内梁柱粗大,砖墙砖被,明间木柱,次间木柱,其木雕花纹和构筑内函,充分展示了明代中期的建筑特色,整幢建筑恢弘大气。据《申屠氏宗祠》记载,咸和堂由申屠氏第十四世祖秋涧翁及子东溪公出资并发起建造。为荻浦申屠氏族第八房祭祀、议事的重要场所。该堂以旨家和、族和、村和、社会和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命名。1949年解放后,咸和堂归属村里管理,曾做过村熟学堂、队组收粮点、粮食加工厂。2011年,荻浦村对咸和堂进行全面修缮,整治周边环境,恢复了咸和堂原有风貌,完整保留明代中期的建筑特色。被列
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申屠氏宗祠,坐北朝南,布局为五间三进,通面阔19.5米,通进深45.28米。一进前檐设八字墙,前檐明、次间为轩廊,轩廊的柱、梁枋、牛腿及梁上小斗均为青石制。二进进深十一檩。后檐明间与三进明间之间设穿廊,廊柱间施美人靠。三进进深十一檩,地面高出二进近1米。跌界厅,坐北朝南,前后由接官厅、戏厅及花厅三座独立建筑组成,均为三开间,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接官厅,进深六檩三柱,前三后四用脊柱,脊柱间置板壁门。戏厅,坐南朝北,进深十檩,明间为戏台,两次间设二层,下为通道。花厅,进深十檩,后金柱与后檐柱间设看楼。申屠氏宗祠、跌界厅,石雕、木雕,雕工精细,梁枋、装饰构件
继述堂位于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深澳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深澳建筑群之继述堂每年不定期举办6至8个摄影主题展览,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及艺术交流活动。现作为江南古村落景区近年来打造“深澳百匠艺术街区”中的特色亮点项目之一,成为江南古村落景区古建筑打造文化产业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了文物建筑在活化利用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