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政府旧址位于温岭市太平街道县前路北端起点。市政府旧址原为明成化年间5年(1469)设县时的县衙,后历经发展改制成为现在规模。2006年市政府搬往新大楼后,旧址部分划给方城小学做操场。旧址坐北朝南。现存照壁、台门、4座办公楼及会堂。东西长65米,南北240.6米,面积为15639平方米。照壁立于大门口,位于县前路中间,上 书-“为人民服务”5字。主楼建于80年代,为五层楼。二座办公楼建于解放前,还有一座档案室馆办公楼建于1986年,会堂建于60年代。旧址内树木葱郁,环境幽静。温岭市政府旧址是温岭建县以来的县衙所在地,见证了温岭的历史与发展。
中央园巷息庐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太平街道中央园巷19号。根据建筑形式判断建于民国。坐北朝南,砖石结构,面阔三间14.31米,进深11.15米,面积为159.56平方米。二层楼屋,仿欧式建筑,外墙用清水砖砌筑,明间为进门,立有方形砖柱,东面一间的正立面做成五边形,突出于其他两间。楼顶做成平台,后有观音兜式屏风。息庐的窗楣及门楣上都装饰三角形图案。息庐-砖砌围墙,在南面开有砖砌台门,书有“息庐”二字。息庐建筑别致,园内环境清幽,是温岭城内保存最好的一处民国欧式建筑。
温岭烈士陵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太平街道东门村瓦屿山南麓,占地30余亩,初建于1958年,1963年和1974年两次重修和扩建,后来又逐年进行整修。陵园山巅的平台上有烈士纪念塔,塔顶饰一颗红星,塔身正面是毛泽东题写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馏金大字。镶嵌在塔基上方的青石碑,镌刻着朱德、董必武、郭沫若的亲笔题词。陵园内松柏常青,竹木茂盛。陵园内安葬着解放舟山、积谷山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牺牲的300多位烈士的灵骨,是温岭一处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建筑,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小南门城门位于温岭市太平街道小南门村,小南门城门为县城六门之一。据《嘉庆太平县志》载,正德八年(1514)知县祝弘舒创立“六门”,其中西南为小南门。嘉庆间,知县曾才汉在城门上建有城楼。清时多次重修。城门朝西南方向,门口高2.6米,宽2.1米,纵8.2米,面积为17.22平方米。门口两壁用条石垒砌,相对开两闸槽,拱顶式。城墙和其他城门均已拆除,仅留此门,保存完好。小南门城门是温岭明代建县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塔下摩崖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太平街道塔下村沙埭山南坡。摩崖在半山腰处横刻“天柱奇观”四字,楷书,字径约0.8米,面积约2平方米。其右直刻“五开俞咨益书”,其左书“万历丁酉仲秋之月谷旦”。俞咨益为明代温岭知县,五开卫人。万历丁酉年为1597年。该摩崖题刻是温岭明代建县的一个重要历史依据,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太平天国天朝恩赏将军林秉钧墓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太平街道小南门村狮子山北麓。墓圈椅式,坐南朝北。墓面宽4.65米,深5.3米分布面积约37平方米。墓前有祭坛。祭坛上立文物保护石碑,碑面书“太平天国天朝恩赏将军林秉钧之墓”;碑阴镌《林秉钧》传略,文22行,行22字。林秉钧(?-1900),原名崇友,清县城河头人。少年时,好骑射,善武艺,人称“武神童”。太平天国后期,林秉钧率众起义,受封太平天国天朝恩赏将军。太平天国失败后,隐居家乡,后病故。太平天国天朝恩赏将军林秉钧墓1982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