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桥横跨余姚城中的姚江之上,由于它是姚江上最长最高的桥,故被称为“浙东第一桥”。该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为木结构,初名德惠桥,后又改名虹桥,屡建屡毁。元朝至顺三年,改建为石砌三孔桥,定名为通济桥。现存桥身为清朝雍正七年至九年重建。通济桥全长90米,高大雄伟,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道:“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便足以证明。北宋时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旅行至此,更是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山如碧波翻江去,水似青天照月明。唤取仙人来此住,莫教辛苦上层城。”2019年10月7日,余姚通济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交通:余姚市区公交车均可到达。景点位置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府前路
合宝弄叶家台门位于余姚市宪卿第社区合宝弄,为清中晚期建筑。该地区为叶氏宗族聚集地,共分五兄弟,叶家台门为叶家大房,位于叶氏举人房(叶家二房)东侧,俗称“紫藤棚”。叶家台门坐北朝南,为三合院结构,朝东开门。主楼重檐硬山顶,五开间,穿斗式构造,七柱九檩。用材较为粗大。檐下设廊,施月梁,梁头略有雕刻。东西厢楼两开间,与主楼稍间相连,进深三柱。东厢楼靠南一间朝东开门,外设门罩,石库门结构,上有砖雕。门檐上有飞檐装饰。主楼后朝北又开一门,石库门结构,形制与东门基本一致。该宅作为叶家大房,与叶氏举人房等错落呼应,具有一定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惠爱医院旧址位于余姚市凤山街道凤山社区阳明东路。惠爱医院,由中华基督教会宁绍区会发起筹建,美籍教徒捐助,于民国3年(1914年)3月正式成立。惠爱医院占地9亩,有西式楼房4幢,现仅存住院楼一幢。住院楼坐北朝南,砖泥混作结构,二层西式洋楼。面南三间,方柱粗大。走廊设拱门,明间与西次间之间实墙隔开。面东三间,门窗残破,走廊石板铺砌。整座洋房呈半“凸”字形。余姚惠爱医院旧址住院楼保存尚好,是余姚境内现存为数不多的教会医院之一,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宝元典当行旧址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南侧,清咸丰年间陈氏创建。由主楼、西侧楼和后罩屋组成。主楼坐北朝南,为当铺的仓库与帐房。三开间,硬山重檐。前后设卷棚,雕刻精细。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楼前为天井,高墙围护。西侧楼原为当行铺面,坐东朝西,硬山造,为五间二弄。后罩屋为硬山造平房,五开间,为当时的粮仓、灶间、柴房所在。主楼与后罩屋之间建有砖雕门楼,雕刻精细,保存较好。陈氏宝元典当行旧址是余姚传统典当行的历史见证,格局基本完整,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大殿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南侧,始建于宋代,原在龙泉山东南麓,宋末迁至县衙的东首,现该处仅存大殿。相传城隍庙菩萨是古代守护城池的神。20世纪80年代城隍庙部分建筑迁建于龙泉山,存大殿。大殿坐北朝南,占地约430平方米,五开间,重檐歇山顶,翼角飞挑。明间抬梁式梁架,五柱十一檩。次间、梢间八柱落地。檐下设廊,檐柱上施斗拱。城隍庙历史悠久,古朴壮观,体现了浙东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色。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家墙门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73号,为民国时期建筑。周家墙门原名中水阁周寓,1934年造。原屋主为周郁庭,在上海安利洋行五金帐房做帐房先生,归乡后营造该宅。周家墙门坐北朝南,为三合院结构。主楼和东西厢楼围抱十米见方之天井。南面一照壁,旁为一台门。周家墙门格局完整,保存较好,中式布局,装饰显西洋风格,为海派文化影响民居建筑的一个重要代表。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氏举人房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23号,该地区为叶氏宗族聚集地,共分五兄弟,叶氏举人房为叶家二房,因族中有人考中举人而命名。叶氏举人房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东西两侧楼,前楼前为照壁,旁为一门楼。门楼前有小巷通往大街,临街处原还有一大门,现不存。叶氏举人房规模较大,格局基本完整,同时门楼雕刻丰富精致,具有一定艺术、历史价值。2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蒋氏洋楼位于余姚城区合宝弄,建于1925年。旧为蒋茂泉旧居。抗战时期曾为侵姚日军司令部机关所在地。洋楼坐北朝南,由主楼、东、西厢楼、东侧楼组成,均为二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162平方米。主楼三开间,面阔23米,进深21.2米。厢楼各二开间,东侧楼五开间。主楼与厢楼、厢楼与侧楼之间均有走廊相连。门窗装饰具有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季卫桥位于余姚城区凤山街道,南北横跨候青江,现存桥梁建于清道光年间,系五孔石拱桥。桥全长51米,主孔净跨10.2米,拱劵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该桥由当时邑人叶季卫出资所建,故名。季卫桥是余姚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拱桥之一。2010年4月26日,季卫桥被公布为余姚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府前路徐氏洋楼位于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府前路李氏民居位于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宅第民居。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春堂位于余姚城区阳明东路以南,合宝弄以西,工人路以北。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系余姚叶氏世居宅院。该宅院坐北朝南,由前楼、后楼、东西厢楼及三座砖雕门楼组成。四周围墙。宜春堂规模宏大,庭院幽深,人文内涵丰富,反映了余姚城区家世居家族大院的基本面貌。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