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和县

    马鞍山市和县

    [移动版] [和县荣誉与排名]
    地名:和县隶属马鞍山市
    区划代码:340523代码前6位:340523
    行政区域:安徽省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行政级别:县车牌代码:皖E
    长途区号:555 邮政编码:238000
    辖区面积:约131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1.1万人
    人口密度:约31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7个镇
    人口 面积简介
    历阳镇 15.15万人 164km2
    历阳镇,古称亚父城,2000多年前由历阳侯范增所建,东汉时曾为古扬州站所,现为和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巢湖市“明星乡镇”、“十强乡镇”、和“全国…[详细]
    功桥镇 3.26万人 128km2
    功桥镇地处和县西南,南临沈巷经济开发区,登高可眺望芜湖,西与含山县接壤,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全镇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 …[详细]
    西埠镇 3.18万人 1.8km2
    西埠镇乃千年古镇,远自唐宋,原名丰乐。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带的北侧,合马路横贯其中,东距和城10公里,西距巢湖市40公里;东接双桥河,南临得盛河,直…[详细]
    香泉镇 2.5万人 21.6km2
    香泉镇属和县,地处皖东,与南京浦口区接壤,属南京半小时都市圈,四周有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等大中城市,省道滁芜路穿境而守,合宁、合巢高速公路,均有接…[详细]
    乌江镇 4.89万人 141km2
    乌江,地处和县东北,自长江逆水而上,是八百里皖江的第一镇。二千年前,楚霸王项羽在此“不肯过江东”,从而结束了楚汉之争,乌江也因此而驰名天下。 …[详细]
    善厚镇 1.68万人 130.1km2
    善厚镇地处和县西北部,座落在滁河岸边,著名佛教圣地鸡笼山脚下,是和、含、全三县交界处,地理条件优越,水陆交通方便,东接南京100公里,西距巢湖60公里…[详细]
    石杨镇 2.17万人 109km2
    石杨镇地处安徽东部,与南京市浦口区及全椒县接壤,南临芜湖市、马鞍山市,西靠巢湖市,北接滁州市,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面积109平方公里,总人口2.…[详细]

    地名由来:

    梁国灭亡,北齐让梁国王臣同来相迎,相会于此,梁国在此达成和议,故改名和县。

    陋室
    陋室

    基本介绍:

    和县地处皖东,濒临长江,县域面积1319平方公里,辖9个镇,人口54万(常住人口41万)。和县县情,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和县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历史悠久,公元前221年置历阳县。公元555年,南梁、北齐在此议和,遂改名和州。辛亥革命后,改称和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和县猿人”、霸王祠、天门山、陋室等历史文化遗址列入中小学教科书。唐代诗人张籍、宋代歌豪杜默、明代诗人戴重、清代画家戴本孝等都是和州人。和县哺育了当代草圣林散之,养育了奥运会上我国首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

    和县是中国蔬菜之乡。依靠“青山绿水到江沿,土地一半是良田”的生

    +查看详细和县概况>>

    荣誉排行:

    2025年1月,被认定为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

    2024年11月,2024中国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和县位列第55位。

    2024年7月,和县被确定为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

    2024年3月,和县被命名为第六届安徽省文明城市

    2024年1月,和县入选2023年度安徽省农业特色产业10强县名单。

    2023年10月,水利部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和县榜上有名。

    2023年8月,安徽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和县为2022年度安徽省卫生城镇

    2023年3月,和县被确定为安徽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城市(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市)。

    2022年8月,和县金圩生态休闲农业园区被认定为2022年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

    +查看更多和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历史沿革:

    古称历阳。

    周朝为扬州邑。

    春秋初属楚后入吴,吴亡入越,越亡仍入楚。

    秦嬴政元年(前221),置历阳县。

    西汉时期属淮南国。

    王莽新朝,一度改为明义县,后仍复原称。

    东汉属扬州,治所历阳。

    三国时期属吴。

    晋太康六年(285)属扬州淮南郡。

    永兴元年(304),置历阳郡。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历阳郡属南豫州。

    文帝元嘉七年(430),罢南豫州并豫州,历阳郡属豫州。

    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分淮南北,复置二豫州,历

    +查看详细和县历史沿革>>


    以下地名与和县面积相当:

    和县相关名人

    到和县必去著名景点

    和县特产与美食
    和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