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绵潭村 | 隶属:深渡镇 |
区划代码:341021101211 | 代码前6位:341021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皖J |
长途区号:0559 | 邮政编码:2427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辖区面积:约15.6平方公里 |
地名由来:
因古时村畔江潭深不见底,村周多木棉树,村人赖以造纸,得名棉潭,后棉改为绵,又故名绵潭村村民委员会。
基本介绍:
深渡镇绵潭村地处歙南的新安江畔,距歙县县城28公里,深渡镇区西南方向10公里,南深公路穿村而过。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绵潭村也是驰名中外的“三潭枇杷”的原产地、引发地、主产地。绵潭产的枇杷以大红袍、白沙等优质品种为主,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水多,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绵潭村是一个以种植枇杷为主,旅游业为辅,集种植茶叶、养蜂、渔业等种养旅贸结合的良性循环生态村。是绵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尤其以“绵戏”最为盛名,素有“唱不完的绵潭戏”之美誉,民风淳朴,崇尚文雅高尚之风至今不绝。古有越国公汪华深受百姓拥戴和崇仰,被尊为“古徽州第一伟人”、“徽文
荣誉排行:
2021年1月,绵潭村被认定为2020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2020年11月,绵潭村入选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名单。
2020年4月,绵潭村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2019年6月,绵潭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沿革:
民国前隶三十六都,民国时期隶忠孝乡、安定乡,1952年隶大阜区。
1958年隶漳潭(大)公社漳潭管理区。
1961年7月成立漳潭公社、1983年推行农村人民公社改革设漳潭乡、2004年12月漳潭乡并入深渡镇,棉潭村随属之。
2008年因区划调整,大脉坞村并入绵潭村,隶属深渡镇不变。
周边相关:
绵潭村附近有棠樾石牌坊群、徽州古城、雄村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鲍家花园、搁船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黄山毛峰、三潭枇杷、三口柑桔、歙砚、问政山笋、大方茶等特产,有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西园喉科、徽派版画、新安医学等民俗文化。
区划: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绵潭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