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鸿飞村 | 隶属:霞坑镇 |
区划代码:341021109206 | 代码前6位:341021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皖J |
长途区号:0559 | 邮政编码:2427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人口数量:约1493人 |
地名由来:
村原名“吴辉”。后名“鸿飞”,一说,意为东雁南飞,冯姓来自山东,故名。另一说,唐贞元九年(793),冯繁中进士,由山东莒州日照县来任歙县令,时年38岁,在任九有德政,百姓挽留,贞元十八年(802),任歙州刺史。期间,冯繁到吴辉村视察,见有狮象捍踞水口,附近又有鹰窠牛眠吉地,见鸿雁飞起,遂建宅以居。村改名鸿飞。又因村民委员会驻地于此,故得名。
基本介绍:
歙县霞坑镇鸿飞村位于歙县南部,在徽杭高速公路旁边,山村坐北朝南,前有朝山做屏障,后有后山做衬托,伏源河由北向南环绕村子缓缓而行,距歙县县城30公里。鸿飞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养蚕、采茶、劳务输出等。
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507户,1493人。目前,本村常年在外务工务工314人。全村党员58人,其中流动党员9名。党员比例3.91%,村设党支部1个。新一届村“两委”成员6人,交叉任职0人,平均年龄51岁,高中及以上学历1人。
近年来,鸿飞村已被歙县树为标准养蚕示范基地,村子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有一些的新一代年轻人有着自己的理想,再也不愿意沿着先辈着
荣誉排行:
2019年6月,鸿飞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史沿革:
民国前,属三十四都;民国期间,属伏源乡;解放初,仍属之;1952年属鸿飞乡;1958年成立霞坑公社,鸿飞大队属之;1983年霞坑公社改霞坑乡,设立鸿飞村;1992年石潭乡与霞坑乡合并成立霞坑镇,鸿飞村属之至今。
周边相关:
鸿飞村附近有棠樾石牌坊群、徽州古城、雄村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鲍家花园、搁船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黄山毛峰、三潭枇杷、三口柑桔、歙砚、问政山笋、大方茶等特产,有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西园喉科、徽派版画、新安医学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