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庙垭乡 | 隶属:武隆区 |
区划代码:500156202 | 代码前6位:500156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渝 |
联系电话:023-77783118 | 邮政编码:408500 |
辖区面积:约3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876人 |
人口密度:约192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庙垭乡文蔚路18号 | |
下辖地区: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蒲坪村 | ~200 | 村庄 | 因其境内蒲家坪而命名为蒲坪村。民国时期属庙垭乡第7保。1950年属庙垭乡蒲坪村;1954年初划入人民乡,为人民乡蒲坪村;1954年5月撤人民乡并入庙垭…[详细] |
和平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取名和平,寓意平平安安过日子,故命名和平村。…[详细] |
双桥村 | ~202 | 村庄 | 清道光年间在两条小溪沟汇合口上端各建一座小桥,故命名为双桥村。…[详细] |
凤游村 | ~203 | 村庄 | 因地处凤凰寨东侧,从前名为凤游坪,建村时以此命名为凤游村。…[详细] |
云丛村 | ~204 | 村庄 | 因辖区内有一座云丛殿,故命名为云丛村。民国时期属庙垭乡第6保,1950年属庙垭乡云丛村,1953年8月划属新华乡,为该乡云丛村,1955年12月撤新华…[详细] |
地名由来:
庙垭乡因自唐朝以来该地寺庙林立,乡政府又置于凤凰山一垭口处,故此得名。
基本介绍:
庙垭乡于民国19年(1930年)置乡以场垭有庙得名,1985年单设乡,乡人民政府驻庙垭场,位于武隆区西部,东连鸭江镇高兴村,南靠凤来镇青龙村、狮子村和高楼村,西濒涪陵区同乐镇,北接鸭江镇显灵村,距离东至武隆城区75公里,西至重庆市主城区122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944.92亩,林地面积1717.48亩,庙垭物产丰富,以水稻、油菜、生猪、蚕桑为主导产业;乡内有“白云书院”“王超奎故居”“凤凰山寨”等历史文化资源,素有武隆“文化大乡”“鱼米之乡”之称,是全区幅员面积最小和人口密度最大的乡。辖蒲坪、和平、双桥、云丛、凤游5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近1.3万人。201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庙垭乡油菜花乡村旅游节(其他类)入选。
庙垭乡联系电话:023-77783118
文化旅游:
武隆凤凰寨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庙垭乡和平村沙榜小组凤凰寨。修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占地70000平方米,四周条石砌成,寨门宽1.75米,高2.07米,厚1.1米。寨墙高4.5米,
黄九银墓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庙垭乡云丛村大石坝小组河坎,修建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坐东南向西北。围墙长17米,宽10米,三重檐仿木歇山式三柱二开间,冠顶为弧形,翘檐雕刻双龙,草书“福禄
历史沿革: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置庙垭乡。
民国二十年(1931年),隶属涪陵第八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涪陵第一区。
1950年5月,改属第八区,为区治所在。
1953年11月,庙垭属涪陵县第八区(鸭江片)。
1956年6月,划入武隆县平桥区。
1956年8月,划入武隆县第八区(鸭江区)。
1993年4月,庙乡划属平桥区;同年12月,又划归鸭江区。
1985年,复设庙垭乡。
区划:重庆市·武隆区·庙垭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