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溪柄镇 | 隶属:福安市 |
区划代码:350981110 | 代码前6位:35098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闽J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辖区面积:约120.8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9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5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兴龙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溪柄镇兴龙居明清时期为溪柄市,民国时期属溪柄保。解放初从溪柄保析出为溪柄街居委会,负责管理400多位城镇居民户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居民户粮关系转移、户…[详细] |
溪柄村 | ~201 | 镇中心区 | 溪柄镇溪柄村位于104国道线和小浦线交汇处,距福安市区18千米,海拔10米,为溪柄镇政府所在地。村主姓为林、郭、江、阮、郑、温、吴、杨、叶、朱等。明清…[详细] |
立峰村 | ~202 | 村庄 | 溪柄镇立峰村位于镇驻地东北1千米,海拔10米。村委会驻马厝自然村。立峰村是闽东革命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马立峰的家乡,为了纪念这位闽东革命先驱,该村由…[详细] |
北山村 | ~203 | 村庄 | 溪柄镇北山村位于镇驻地东北2.4千米,海拔15米。村委会驻北山自然村。该村主姓为张、陈、郑、马、林、卢等6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六都一图…[详细] |
仙洋里村 | ~204 | 村庄 | 溪柄镇仙洋里村位于镇驻地西南1.2千米,海拔20米。村委会驻仙洋里自然村。该村主姓为陈、阮、郑、刘、温、雷、王等7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详细] |
扆山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溪柄镇扆山村系福安市溪柄镇的一个行政,海拔15米,距镇所在地1.5公里、福安市区18公里、赛岐镇7公里。扆山村背倚青山故名扆山,与本镇田坂村交界;面朝…[详细] |
田坂村 | ~206 | 村庄 | 溪柄镇田坂村位于镇驻地西北3千米,地处交溪沿岸,为半岛地形,海拔10米。村委会驻田坂新村。该村主姓为高、王、陈、郭、刘等5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详细] |
长洋村 | ~207 | 村庄 | 溪柄镇长洋村位于镇驻地东南3千米,海拔50米。村委会驻长洋自然村。长洋古名棠洋,因村前横过一条山溪两岸是田园,故又叫“长洋”。该村山地多,畲汉杂处,畲…[详细] |
港里村 | ~208 | 村庄 | 溪柄镇港里村位于镇驻地南3千米,地处龙新溪上游,海拔60米。村委会驻港里自然村。该村主姓为郑、李、黄、吴、林、高、陈、钟等8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详细] |
龙潭面村 | ~209 | 村庄 | 溪柄镇龙潭面村位于镇驻地南4.2千米,海拔220米。为畲族村,村委会驻龙潭面自然村。该村主姓为雷、钟、蓝等3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七都一…[详细] |
水田村 | ~210 | 村庄 | 溪柄镇水田村地处交溪西岸,位于镇驻地西2.2千米,海拔15米。村委会驻水田自然村。该村主姓为高、吴、陈、薛、刘等5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详细] |
黄澜村 | ~211 | 村庄 | 溪柄镇黄兰村位于镇驻地西北6千米,海拔15米。村委会驻黄澜(黄兰)自然村。该村主姓为薛、彭、翁、陈、郑、高、邱、巫等8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详细] |
浦后村 | ~212 | 村庄 | 溪柄镇甫后村位于镇驻地西北5.3千米,为半岛地形,海拔10米。村委会驻浦后(外浦后)自然村。该村主姓为黄、高等2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五…[详细] |
白沙村 | ~213 | 村庄 | 溪柄镇白沙村位于溪柄镇驻地西北8千米,海拔15米。村委会驻白沙自然村。该村主姓为刘、雷、钟、蓝、李、吴、黄等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五都一…[详细] |
楼下村 | ~214 | 村庄 | 因位于山脚下,抬头可见山上其他村建的楼房,故名。…[详细] |
榕头村 | ~215 | 村庄 | 因村口有“九头榕”奇树,故名。1958年成立洋头大队(属溪柄公社管辖),1968年合并楼下大队,1980年分出成立仰头大队,1984年改称榕头村委会,…[详细] |
墩面村 | ~216 | 村庄 | 原名“土盾面”,因始建于一个大土土盾上,故名。…[详细] |
东坪村 | ~217 | 村庄 | 因委会下辖村中有东山及下金竹坪、三坪等,取“东”与“坪”字,故名。…[详细] |
山下村 | ~218 | 村庄 | 村后山形像狮,本名为“狮山”,因为方言中“狮”与“山”谐音,故名。…[详细] |
三村村 | ~219 | 村庄 | 因下辖新庄、下冯、坑源三村紧密相连,合称“三村”,故名。…[详细] |
溪南村 | ~220 | 村庄 | 溪柄镇溪南村位于镇驻地东北4.5千米,海拔20米。村委会驻溪南自然村。该村主姓为郭、吴、陈、李、黄、冯、钟、雷、郑等9姓。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详细] |
茜洋村 | ~221 | 村庄 | 古时村前沙坂上种植茜草,故名。明清时期,茜洋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五都一图;民国30年属福安县第一区(赛岐区)柏洋乡茜洋保;1956年办茜洋高级社,…[详细] |
采花桥村 | ~222 | 村庄 | 因村前有一石板桥为蔡氏人修建,又因“蔡”“采”方言谐音,故名。…[详细] |
坑口村 | ~223 | 村庄 | 因建于两山岔口之间的坑边,故名。坑口村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五都一图;民国30年为县第一区(赛岐)柏洋乡茜洋保;1954年7月属横林乡;19…[详细] |
横坑村 | ~224 | 村庄 | 因村前有条溪横穿而过,故名。横坑村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五一图;民国30年为县第一区(赛岐)柏洋乡茜洋保;1956年办起横坑高级社;1958…[详细] |
地名由来:
溪柄古名龙溪,后人因地处茜洋溪、长溪和龙新溪交汇的下游冲积地区,形状如长柄,故名。
基本介绍:
溪柄镇至今以有750多年历史,有128.4平方公里红色土地,有3.3万老区人民。革命前辈邓子恢、陶铸、曾志、叶飞、马立峰、施霖、张少廉等曾在这里领导和开展闽东革命斗争,素有“闽东延安”之称。溪柄山青水秀,地灵人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宁德地区农科所、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试点镇、地区领导指挥田在境内交织形成农业科技网。柏柱与新兴的工业小区融为一体、方兴未艾。黄兰绿竹笋、徐氏石材、任达果蔬、“五鹅”针织等享誉省内外。
荣誉排行:
2024年4月,被纳入第三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对象名单。
2024年1月,溪柄镇被命名为2023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2年12月,溪柄镇被命名为2022年福建省森林城镇。
2022年10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溪柄镇定为第二批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文化旅游:
柏柱洋位于福安市溪柄镇东南方,距市区40公里,是通往霞浦、太姥山的必经之路。四周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中间一马平川,良田万顷。境内有一奇石,形如白柱,因“白”字为民间忌字,故改为柏柱洋。柏柱洋
施霖烈士后裔厝位于福安市溪柄镇山下村田头岗自然村,年代为195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福安市溪柄镇山下村田头岗31号,1953年为革命历史施霖后裔所建。坐西南向东北。单座
闽东红军独立团后方医院位于福安市溪柄镇东坪村,年代为民国年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溪柄镇东坪村东向顶头大厝。建于民国年间,坐东北向西南。为土木结构合院式建筑,通面阔17.2
立峰村革命洋楼位于福安市溪柄镇立峰村,年代为195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该房子位于溪柄镇立峰村(原名叫马厝)宝源路42号。始建于1953年,坐东南向西北,单体合院式土木结构
榕头兴云寺大雄宝殿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榕头村,年代为清乾隆丙申(1776),类别为古建筑。位于溪柄镇榕头村兴大路距榕头村南面300米处山中。始建于宋元符年间(1098-1100),历代均有维修,
历史沿革:
1913年设溪柄乡,属赛岐区。
1929年,溪柄乡属第一区。
1946年,溪柄乡改保,属赛岐。
1949年从赛岐镇析置溪柄乡,属第五区。
1953年,从第五区析置设立第十二区,区公所驻溪柄。
1955年改为溪柄区。
1958年改称溪柄人民公社,同时析出松罗人民公社。
1961年改为溪柄区。
1966年11月,撤区设公社,辖17个大队。
1984年10月,改称溪柄乡。
1985年4月,改称溪柄镇,地名沿用至今。
区划: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溪柄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