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苔菉镇 | 隶属:连江县 |
区划代码:350122113 | 代码前6位:350122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闽A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辖区面积:约7.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6万人 |
人口密度:约293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北茭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北茭村位于黄岐半岛东北端,三面临海,扼南北航道之咽喉,与马祖列岛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景观奇特,名胜古迹甚多“北茭鼻”风光闻名海内外,全村陆地…[详细] |
横塍村 | ~202 | 村庄 | 原名横龙,后因境内有大片田塍而得名。1959年成立横塍大队,属黄岐人民公社;1979年4月从黄岐公社析出8个大队,成立苔箓公社,隶属苔箓人民公社;19…[详细] |
茭南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茭南村位于黄岐半岛东北端,三面临海,扼南北航道之咽喉,与马祖列岛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景观奇特,名胜古迹甚多“北茭鼻”风光闻名海内外,全村陆地…[详细] |
苔菉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苔录村位于黄岐半岛末端,全村1554户,5640人,36个村民小组,黄有党员146人,设村级党委1个,下属5个党支部,其中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9个党小…[详细] |
东洛村 | ~205 | 村庄 | 东洛村,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东北部海域,罗源湾出海口,是连江县唯一的海岛行政村,隶属于苔菉镇管辖,距镇区中心2.96海里。全岛南北长2.05公里,东西宽…[详细] |
琇邦村 | ~206 | 镇中心区 | 琇邦村位于黄岐半岛东北端,三面临海,扼南北航道之咽喉,与马祖列岛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景观奇特,名胜古迹甚多“北茭鼻”风光闻名海内外,全村陆地…[详细] |
上塘村 | ~207 | 村庄 | 上塘村地处黄岐半岛东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其地形如双手合抱,坐西向南两侧伸出的山头,北边的牛角山与南边的鸡桂山合抱着这小港湾,小小的腹地就是上塘村…[详细] |
后湾村 | ~208 | 村庄 | 后湾村位于黄岐半岛东北端,三面临海,扼南北航道之咽喉,与马祖列岛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景观奇特,名胜古迹甚多“北茭鼻”风光闻名海内外,全村陆地…[详细] |
地名由来:
因该镇早年境内多绿色苔藓,故名。
基本介绍:
苔菉镇辖区陆域面积7.7平方公里,辖北茭村、横塍村、茭南村、苔菉村、琇邦村、上塘村、后湾村、东洛村等8个建制村,人口总数23866人,其中党员729人,是“福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地处福州陆域板块的最东端),三面临海,与马祖列岛、霞浦的东冲半岛隔海相望,曾获评省级首批“明星乡镇”“省渔业十强镇”。2024年,全镇农林牧渔产值42.9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万元。辖区内建有国家中心渔港1个,二级渔港2个,三级渔港1个,在建三级渔港1个,现有渔业船舶496艘(占连江县约56%),渔业从业人员1.1万人,海域内投放下水了“振鲍一号”“福鲍一号”和“泰渔1号”等3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是
荣誉排行:
2024年1月,苔菉镇被命名为2023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唐代属永福乡崇德里,宋代为崇德下里(后为崇德一里),元代后属二十六都直至清朝末期。
民国初期属第八区;1935年编查保甲设苔菉、北茭、琇垹3个联保,属第三区署;1940年设苔北琇乡;1944年6月后与黄岐镇合并称黄苔,1949年属第六区;1952年属第九区;1955年属黄岐区;1958年属黄岐人民公社;1979年4月从黄岐公社析出8个大队成立苔菉公社;1984年6月撤社建乡;1992年8月改镇建制。
区划: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苔菉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