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透堡镇 | 隶属:连江县 |
区划代码:350122108 | 代码前6位:350122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闽A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辖区面积:约25.7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万人 |
人口密度:约856人/平方公里 | 海拔:628米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北街村 | ~201 | 镇中心区 | 北街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透堡革命-馆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53个姓,人口4404人。杨、黄、林三姓2893人,占63%。特产有炉峰茶叶、官圳…[详细] |
西门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西门村是老区革命基点村,村中棋盘堂是辛亥革命光复会址。有黄花岗72烈士的黄忠炳、王灿登两人。该村2008年58个姓,人口3650人。黄姓有1784人,…[详细] |
南街村 | ~203 | 镇乡结合区 | 南街村是老区革命基点村。是土地革命时期,连罗革命领导者杨而菖的故乡。该村2008年57个姓,人口2817人。杨、林姓1654人,占60%。村中建于梁大…[详细] |
陇柄村 | ~204 | 村庄 | 陇柄村在镇西南部,距镇址仅1公里。因有鱼山脚后垄头而得名。历史上有称阪头、西安。2008年38个姓,人口1182人。其中杨姓803人,占68%。其余黄…[详细] |
塘里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塘里村在镇址东南部,距镇址约半公里。古名“东里”,因“东”与塘音近,习惯称塘里。古时罗源湾曾延伸至塘里,可供通航。一度成为港口和货物集散地。后来逐渐淤…[详细] |
馆读村 | ~206 | 村庄 | 馆读村在镇址西北部2.5公里。古时村口是罗源湾海域,经长期淤积成陆。在金鸡座地方地层中尚有堆积牡蛎壳。至今犹存崎坪尾,墩埭的海上地名。1987年市、县…[详细] |
尖墩村 | ~207 | 村庄 | 尖墩村是透堡第二大村。在透堡东部,离镇址2公里。紧靠罗源湾。因村民迁入村中时有“鱼丸里”、“墩厝街”、“梨园里”三个尖锐的墩,村名因号“尖墩”。原有上…[详细] |
龙头村 | ~208 | 村庄 | 龙头村在透堡东部,距镇址2.5公里。在罗源湾边。因山形象龙头而得名。2008年全村41个姓,人口1762人。主要聚居刘姓,人口1253人,占71.2%…[详细] |
地名由来:
因南宋时期郑鉴状元曾在故乡立状元坊、建状元街以示恩荣,状元街南北通透达十里,故名“透街”。明嘉靖40年(1561年)为抗倭在此筑城堡,改称透堡。
基本介绍:
透堡镇地处连江县东北部,距离县城43公里,背山负海,东北临罗源湾,西南面靠炉峰山。全镇陆域面积25.71平方千米,镇区面积0.6451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总户数6694户,户籍人口22014人,共有674名党员,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绿色乡镇及省定革命老区乡镇,也是省级第七届诚信先进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村镇,下辖8个建制村,均是革命老区基点村。
2024年,全镇财政总收入1079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7亿元,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7121万元,建筑业产值完成74.29亿元。
红色资源丰富。透堡镇辖区内有棋盘堂、“二三”革命纪念园、杨而
荣誉排行:
2011年4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透堡镇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成立地旧址瑞丰寺位于连江县透堡镇大街。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兵力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根据地。由于“
历史沿革:
唐至清代透堡均属伍贤乡安德里。
1935年编查保甲设透堡联保。
1940年,撤销联保,改编为乡镇公所,透堡与拱头等合编为拱透乡。
1944年6月与马赤乡合并成立马透乡。
1946年改称所南乡。
1949年属第六区,曾为区委驻地。
1952年后为区属镇,1958年属马鼻人民公社。
1984年6月撤销公社建制仍属马鼻乡。
1990年10月从马鼻析出8个村成立透堡乡,1992年8月改为镇建制至今。
区划: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透堡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