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后龙村 | 隶属:屏城乡 |
区划代码:350923200203 | 代码前6位:350923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闽J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人口数量:约1366人 |
地名由来:
村后山形似龙,村前有一条溪取名“后龙溪”,后简化为“后龙”,故名。
基本介绍:
后龙村位于屏南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约5公里,东邻棠口乡际头村、金造桥水库,南至熙岭乡大锻村界、山头仔村界;西至甘棠乡小梨洋梨坪村界,北靠屏南县城。全村451户1366人,辖11个自然村(陈目洋、上党、岭兜、后门党、洋中、中村、早行亭、坷坪厂、横路厂、山头墩、溪源厂)。全村山地面积为2.3万亩,林地面积为1.8万亩,耕地面积为1877.4亩,发展形成以蔬菜、水果、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农业,是农户增收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后龙村集体经济收入15.7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万元。
后龙村历史底蕴深厚,村落传统格局保持完整,多为明清古建筑,主要有木拱廊桥、石牌坊、宗祠、摩崖石
荣誉排行:
2014年11月,后龙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文化旅游:
后龙古建筑群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年代为明、清。简介:由龙津桥、柏舟遗烈坊、张氏宗祠、慧光寺等四处古建筑组成。龙津桥为木拱廊桥,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桥长33.5米,桥身东西走向
后龙慧光寺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尾两溪交汇处附近,寺前有一小型石拱桥。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见檩下皮墨书)和明崇祯十六年(1643)重修(见檩下皮墨书),后又多次修缮。该寺为土木结构,
后龙张氏宗祠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村中,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见石碑),同治十年(1871)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9.7米,通进深18.2米,占地面积为176.54平方米
后龙柏舟遗烈石牌坊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村西,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石牌坊坐北向南,通高约5米,通宽约4米,花岗石砌筑,三间四柱五脊顶,中间有圣旨,顶葫芦刹;横匾阴刻“柏舟遗烈”,左右
历史沿革:
解放初属棠口区后龙乡后龙大队。
1956年属古峰镇管辖。
1958年属棠口公社后龙大队。
1960年属城关公社后龙大队。
1981年起属屏城公社后龙大队。
1984年改为屏城乡后龙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周边相关:
后龙村附近有后龙古建筑群、后龙慧光寺、后龙张氏宗祠、后龙柏舟遗烈石牌坊、白水洋鸳鸯溪、南山漈等旅游景点,有屏南老酒、屏南米烧兔、屏南李、一捧雪、屏南夏香菇、鹫红工夫红茶等特产,有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屏南平讲戏、屏南四平戏、屏南双溪铁枝、甘国宝传说故事、红粬黄酒酿造技艺等民俗文化。
区划: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