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村位于坑底乡东南部,距乡所在地9公里,距县城54公里,海拔692米,年平均气温15.6℃,全村231户667人。土地总面积25861.7亩,其中耕地1206亩、园地160.1亩、林地23395.1亩、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18.4亩、交通运输用地37.8亩、水域221亩、未利用土地723.3亩。辖长岭、洋头岗、长岭岔、水绕洋、牛栏岗(少数民族村)、长坑尾、前洋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
长岭村明朝前期隶属政和县。1455年寿宁建县后,属寿宁县。清代属寿宁县北乡,民国时期属坑底乡,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一区(鳌阳区)前岭乡,1961年隶属坑底区前岭公社,1965年撤区并社,隶属浩溪公社前岭大队,1970年浩溪公社迁坑底,更名为“坑底公社革委会”,1984年撤社建乡,成立坑底乡长岭村委会。
长岭村有吴、魏、蓝、陈、叶姓。吴姓始祖五八(子泰孙)于南宋景炎(1127-1278)间从杨梅洲迁入;魏姓始祖于清乾隆(1736-1796)间从犀溪乡武溪迁入;牛栏岗村蓝姓始祖清康熙(1662-1722)间从景宁荷村迁入;水绕洋陈姓始祖于康熙(1662-1722)间从泰顺碑排迁入;前洋村叶姓始祖从犀溪迁入。五八十四世孙吴国宝于清康熙四年(1665)从长岭迁洋头岗。
长岭村现存的古建筑有明朝年间建的黄阳隘(位于浙江省罗阳镇白溪村交界处)、清康熙年间(1662~1722)建造的铜坑亭(位于黄阳隘下)。
长岭至洋头岗的路边石崖上有一“仙水”。传说当年有仙公经过此地,口渴难耐,遂在岩壁上打一拳头,结果无水流出,又用手掌推了一掌,还是无水,最后用拇指按了一下,一股清泉便从拇指般大小的洞口流出,至今此水清澈,仍可供过路行人饮用。现在洋头岗的大竹林里,尚留有当年仙公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