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露坑村 | 隶属:溪南镇 |
区划代码:350921103206 | 代码前6位:35092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闽J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地名由来:
传说山坑前有块石似虎,而山坑经常白雾笼罩,昔时,有大群白鹭鸟栖息在坑旁树上。文革期间曾改名红坑。今按习俗恢复原名。
基本介绍:
白露坑畲族行政村位于霞浦县溪南镇东北部的葛洪山下,是畲族小说歌的发祥地,也是畲族歌王钟学吉的故里。全村213户,人口831。耕地面积834,林地面积1150,茶园面积215,果园面积618。
白露坑原名白虎坑又名红坑,是因村落东面一座山丘形似虎状而得名,先祖孙七公(原名希堂公)在明万历初(1580年左右)由福安迁入霞浦小南四十六七都的白露坑,后成为钟姓主派。据祖上传说孙七公梦见三溪合流的地方便是他的定居之所。在他的长途跋涉的途中,寻找到了有三溪合流的白露坑,其溪水不但清澈可鉴,而且鱼虾成群,中流却有一块奇石形似浮出水面的千年巨龟。白露坑附近的山峦环抱,三山拱护,东面山丘形似虎,南面山丘形似狮
荣誉排行:
2021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白露坑村为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
2020年2月,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出炉,白露坑村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撤乡建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同年,设立白露坑生产大队。
1984年8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乡,建立乡人民政府;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白露坑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
1984年,撤销白露坑生产大队,设立白露坑村民委员会,简称白露坑村委会。
周边相关:
白露坑村附近有赤岸村、霞浦松山天后圣母行宫、杨家溪景区、空海大师纪念堂、霞蒲滩涂、北岐滩涂等旅游景点,有霞浦晚熟荔枝、霞浦沙江牡蛎、宁德大黄鱼、霞浦海带、霞浦紫菜、霞浦榨菜等特产,有畲族小说歌、婚俗(畲族婚俗)、畲族花斗笠、畲族古民居、闽东畲族婚俗、霞浦布袋戏等民俗文化。
区划: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