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苏武镇 | 隶属:民勤县 |
区划代码:620621111 | 代码前6位:6206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甘H |
长途区号:0935 | 邮政编码:733000 |
辖区面积:约2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65万人 |
人口密度:约7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6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苏武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以汉中郎将苏武,故名。2016年7月成立,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
川心村 | ~200 | 村庄 | 以清时四坝属沟之一川心沟,故名。解放前属新河乡。解放初属新河区。1953年属新河区新东乡。1956年属新河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与新润合并为川…[详细] |
新润村 | ~201 | 村庄 | 由旧时新润沟得名。解放前属新河乡。解放初属新河区。1953年属新河区新东乡。1956年属新河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与新润合并为川心高级社。19…[详细] |
王和村 | ~202 | 村庄 | 据王氏家谱载:王和尚是明代武昌河西王刚之子孙,因王刚辅佐明宣宗朱瞻基登基,被明仁宗朱高炽捕杀满门。王化装成和尚出逃,流于民勤,于此地开沟引水种地,后人…[详细] |
兴墩村 | ~203 | 村庄 | 兴墩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上浪村 | ~204 | 村庄 | 因地理位置较北,且地形崎岖,故名。解放前属新河区一乡。1953年属新河区湖沟乡,合作化时组建5个初级社,后合并为东湖高级社。1958年属新河公社,名为…[详细] |
东湖村 | ~205 | 村庄 | 因地处湖泊以东,故名。解放前属新河乡。解放初属新河区湖沟乡。1956年属新河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与上浪合并为东湖高级社。1958年属新河公社…[详细] |
西茨村 | ~206 | 镇中心区 | 李家西茨庄之简称。解放前属新河乡。解放初属新河区湖沟乡。1956年属新河乡,合作化时组建西茨、东茨、田家沙河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西茨高级社。1958年…[详细] |
西湖村 | ~207 | 镇乡结合区 | 合作化时组建小西湖、马家园、杨家园、王家楼庄4个初级社,后合并为西湖高级社,故名。…[详细] |
三合村 | ~208 | 村庄 | 由西滩、上湾、下湾3个初级社合并为1个高级社,故名。…[详细] |
上东村 | ~209 | 村庄 | 上东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下东村 | ~210 | 村庄 | 因在东川下游,故名。解放前属新河乡。解放初属新河区红沙堡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下东高级社。1958年属新河公社,名为红沙堡大队。1959…[详细] |
泉水村 | ~211 | 村庄 | 以水系得名。清时,有四坝属沟上泉水、下泉水,后统称泉水。…[详细] |
橙槽村 | ~212 | 村庄 | 以水利建筑得名。以水系得名。清时,有四坝属沟上橙槽、下橙槽,后统称橙槽。…[详细] |
三坝村 | ~213 | 村庄 | 旧时为民勤水利渠系第三坝,故名。解放前属东坝乡。解放后属东坝区苏山乡。1956年属苏山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三坝高级社。1958年属新河…[详细] |
蒲秧村 | ~214 | 村庄 | 旧为蒲秧沟,以物产取名。解放前属东坝乡。解放后属东坝区苏山乡。1956年属苏山乡,合作化时组建2个初级社,后与三坝合并为三坝高级社。1958年属新河公…[详细] |
苏山村 | ~215 | 村庄 | 地邻苏武山,以山命名。解放前属东坝乡。解放后属东坝区苏山乡。1956年属苏山乡,合作化时组建8个初级社,后合并为苏山高级社。1958年属新河公社,名为…[详细] |
元泰村 | ~216 | 村庄 | 元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学粮村 | ~217 | 村庄 | 清时为学粮地,故名。解放前属东坝区。解放初属东坝区苏山乡。1956年属苏山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学粮高级社。1958年属新河公社,名为川…[详细] |
五坝村 | ~218 | 村庄 | 旧时为民勤水利渠系之第五坝,故名。解放前属东坝乡。解放后属东坝区五坝乡。1956年属羊路乡,合作化时组建3个初级社,后合并为五坝高级社。1958年属新…[详细] |
许岔村 | ~219 | 村庄 | 此地许姓人氏居多且地处岔路口,故名。解放前属东坝乡。解放初属东坝区。1953年属东坝区五坝乡。1956年。属羊路乡,合作化时组建2个初级社,后合并为五…[详细] |
中沟村 | ~220 | 村庄 | 以水利渠系位置得名。清时,有四坝属沟上中沟、下中沟,后统称中沟。…[详细] |
邓岔村 | ~221 | 村庄 | 合作化时组建4个初级社,后合并为邓岔高级社,故名。…[详细] |
千户村 | ~222 | 村庄 | 旧为千户沟,据传一封为千户的官人到过此地,故名。…[详细] |
羊路村 | ~223 | 村庄 | 以历史人物故事得名。据传为苏武牧羊之路。…[详细] |
龙一村 | ~224 | 村庄 | 以宗教建筑物得名。解放前曾建龙王庙,称龙台庙,简称龙台;解放后公社化时分为龙一、龙二两个大队。…[详细] |
龙二村 | ~225 | 村庄 | 以宗教建筑物得名。解放前曾建龙王庙,称龙台庙,简称龙台;解放后公社化时分为龙一、龙二两个大队。…[详细] |
苏武山林场 | ~500 | 村庄 | 苏武山林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苏武镇因地处苏武山麓而得名。以汉中郎将苏武而得名。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苏建之子。西汉大臣。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 苏武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甘肃省民勤县辖乡。地处民勤县城东郊,2004年底新河、羊路2乡合并,取西汉民族亲善大使中郎将“苏武”之名,更名为苏武乡。
苏武乡
辖新润、川心、王和、兴墩、橙槽、西茨、西湖、东湖、上浪、三合、上东、下东、泉水、羊路、龙一、龙二、千户、邓岔、中沟、许岔、五坝、学粮、元台、苏山、蒲秧、三坝26个行政村,183个村民小组,7789户,33244人,总面积2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9.29万亩。
农业机械总动力9.23万马力,其中大型拖拉机101台,小型拖拉机2465台,排灌电动机1026台。固定电话3108部。全乡共有中学2所,小学28所,教职员工342人,在校学生6968人。乡村两级卫生院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苏武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苏武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19年7月,苏武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文化旅游:
苏武山公园位于苏武乡境内苏武山下,距县城约12公里,其东北邻近腾格里沙漠,西邻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0000多亩。苏武山是全国唯一以“苏武”命名的山,是汉中郎将苏武牧羝之处,此处流传着苏武牧
红沙堡城址位于民勤县新河乡泉水村东北500米。是一座土筑古城。分内外城,内城为汉代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250、宽160米,面积40000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高15米,基宽6、顶宽2米,夯
红沙堡遗址红沙堡遗址位于苏武乡泉水村东北0.5公里的沙丘间。显残堡东西宽160米,南北长180米,东、南、西三面墙均局部有倾圮,保存基本完好。城外有三座汉墓残迹,地面暴露历史遗物残片不少。
东安堡遗址东安堡遗址位于苏武乡境内,俗名“四坝寨”。呈正长方形,每边长320米。城门一,南向,城中复置子城,呈方形,边长160米。
东安城遗址:东安城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苏武乡三合村南2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8°37′47.6″,东经103°09′21.0″,海拔1355米。测点位于遗址中心点,测点地形为平地。东
历史沿革:
两汉、北朝北魏、西魏时期,苏武镇境域属宣威县。
北朝北周至隋时,属姑臧县。
唐时,属明威府。
元时,属永昌路。
明时,属镇番卫。
清时,属镇番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新河乡。
1949年10月,属新河区。
1955年12月撤区,建立新河乡。
1958年10月,成立新河公社。
1961年12月,分为新河、红沙堡、苏山3公社。
1965年1月,红沙堡公社并入新河公社。
1983年4月,改为新河乡。
2004年12月
区划: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