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棉花滩村 | 隶属:东洞镇 |
区划代码:620902112205 | 代码前6位:6209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甘F |
长途区号:0937 | 邮政编码:735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人口数量:约1612人 |
地名由来:
其地域原为荒滩,未开垦前芨芨草丛生,其草入秋后花絮似绽开的棉花,故美其名曰″棉花滩″。一说古代商人贩运棉花至此,棉花被大风吹散于满滩而得名。按:其地远离魏晋丝绸古道——″红山路″,商贩不可能至此,故有牵强附会之嫌。
基本介绍:
东洞镇棉花滩村地处东洞集镇东南6公里与两洞路交汇处,距肃州城区32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12人,共496户,实有耕地面积7100亩,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制种玉米、精作制种、养殖业、劳务输转为主。棉花滩村党总支共下设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7名,其中男党员45人,女党员12人,60岁以上党员14人,其中小学文化17人,初中文化25人,高中文化8人,大专文化2人。近年来,棉花滩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不断夯实党建基础,侧重提素质,强服务,重引领,结合农房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改造居民点风貌和稳定制种、养殖收入,切实巩固和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核
荣誉排行:
2020年3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棉花滩村为2019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属西店区(6区)东洞乡(7乡);1953年10月随乡划属小庙区(11区)为东洞乡的三个″农业合作社″;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东洞乡红丰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为″东洞公社棉花滩大队″;1966年11月更名为″星火公社东方红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1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东洞乡棉花滩村″,时辖11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将11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
周边相关:
棉花滩村附近有西汉酒泉胜迹、大法幢寺、酒泉民俗博物馆、常青苑、花城湖旅游景区、东千佛洞石窟等旅游景点,有河西走廊葡萄酒、酒泉洋葱、酒泉夜光杯、肃州洋葱、肃州酿皮子、酒泉酒等特产,有肃州河西宝卷、敦煌曲子戏、肃北蒙古族服饰、敦煌书画、哈萨克毡绣和布绣等民俗文化。
区划: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洞镇·棉花滩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