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机关旧址位于东莞市东莞中学北区。1923年夏秋间,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阮啸仙派莫萃华回东莞组建青年团组织。10月,莫萃华在洪屋涡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成员7人,莫萃华任支部书记。1924年3月,蔡如平、蔡日新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东莞开展农-动。同年11月,莫萃华、蔡如平、蔡日新先后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同年12月,他们组成中共东莞支部,隶属中共广东区委,莫萃华任支部书记,机关设在东莞中学,这是东莞的第一个中共支部。莫萃华同时兼任共青团东莞特别支部书记,党、团组织合在一起活动。莫萃华的活动地点主要在学生宿舍,即后来的东莞中学教学楼。他在东莞中学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把《响导》、
东莞市人民公园位于莞城区中心,始建于1913年,开辟初期只有盂山、砵山,因有石如盂故称盂山公园。如今人民公园总面积23公顷,园内游乐设施完备,亭台楼阁相映,树木青翠高大,各类观赏树种达一百多种,红桥绿水,荷塘月色,竹树夹道,到处鸟语花香。人民公园是一个集生态休闲、康体健身、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人民公园的新八景,它们包括:红棉春晓、书楼夜读、盂岭丰碑、风篁煮茗、幽谷鸣泉、芳莎晚步、晓湖翠柳、东门旭日八个景观。其中“风篁煮茗”是人民公园老八景之一,近年来又在元宝山与盂岭山之间的山边兴建了“幽谷鸣泉”,重建“风篁煮茗”景点。地址:东莞市莞城区公园路1号类型:城市公园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07
邓尔雅故居位于东莞市莞城区东正社区寺前街,坐北向南,始建年代不详。现保存二栋形制、大小一样的房屋,都为四开间,面宽14米,进深16米,麻石勒脚、门框,趟拢门,青砖墙体,硬山顶,人字山墙,船形屋脊。邓尔雅(1884-1954),广东东莞人,生于北京。雅幼承家学,治小学,早年攻篆刻、书法和文字训诂,并师何邹崖学印。1899年入广雅书院就读。 1905年偕妻及大儿邓小雅赴日学医,后改学美术,1910年回国任小学教员。次年,与潘达微等同办《时报画报》、《赏奇画报》,1912年与黄节等创办贞社广州分社。
明伦堂财产信条碑亭建于1937年,坐西北向东南,面宽6米,进深6米,高6米。碑亭为砖石结构,水泥平顶,由八条罗马柱承重,两侧各有一条麻石凳,陶制花纹图案地砖。亭前有麻石石狮一对。亭内正面墙体镶嵌“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定信条碑记”1通,为青石阴刻,碑高1.85米,宽0.77米。“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定信条”是1936年时任明伦堂委员长的李扬敬订立,并在公园筑此亭,希望“一邑公共之财产,乃可互相维持”。该碑为认识当时东莞公共事务活动,了解东莞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实物参照。
讴歌亭位于人民公园内盂山西角,建于1921年,坐东南向西北,面宽7.7米,进深6.5米,高7.8米。为砖瓦结构的四角方亭,卷棚顶,绿琉璃瓦当、滴水。亭内正面墙体镶嵌有尺寸、材料一样的“讴歌亭记”和“告示”碑各1通,为麻石阴刻,碑高1.32米,宽0.49米。讴歌亭是为了纪念时任东莞县长黄春林为民做好事而建,对研究民国东莞历史有一定史料价值。2008年,公园管理所对其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并在亭中设置石桌凳供游客休息。
黄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正社区学左街三巷17号。为清代祠堂建筑,民国十九年、2006年两次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两进两连廊结构,总面阔11.3米,总进深22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塾台、勒角、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承重。该宗祠对了解东莞清代祠堂建筑及宗族关系有一定参考价值。
东莞中学民国建筑群(含民国教学楼、报功祠)位于莞城街道东正社区东莞中学北区,年代为中华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2年11月,被公布为第九批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教学楼外墙起向西延伸2.4米,向南、东、北延伸至周边建筑滴水为界。占地面积约2412.7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从教学楼外墙起向西延伸25米,向南、北至周边建筑滴水为界,向东至东莞中学校区围墙边。占地面积约4711.1平方米。
东莞中学旧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街道东正社区,年代为民国。2019年4月19日,东莞中学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为东正报功祠、教学楼旧址3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