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东张乡 | 隶属:元氏县 |
区划代码:130132201 | 代码前6位:130132 |
行政区域:河北省 | 地理分区:华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冀A |
长途区号:0311 | 邮政编码:051130 |
辖区面积:约45.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83万人 |
人口密度:约61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5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东张村 | ~201 | 乡中心区 | 东张村的村民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本村与西张村原为一村,以张姓居多而得名张村。后因避水患,村民在槐河东西两岸向外扩散,逐步发展成为两…[详细] |
西付一村 | ~202 | 村庄 | 因富饶取名富村,1937年本村东庄独立为村后,这里居西,称西富村,后分为西富一村、西富二村。…[详细] |
西付二村 | ~203 | 村庄 | 因富饶取名富村,1937年本村东庄独立为村后,这里居西,称西富村,后分为西富一村、西富二村。…[详细] |
东付村 | ~204 | 村庄 | 原是富村的东庄“富村庄”,1937年独立成村,因在东面,称东富村,故名。…[详细] |
大陈庄村 | ~205 | 村庄 | 传说,这里原本有一户陈姓大户人家在此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村庄,因此以其姓氏命名为“大陈村”。在清代修筑铁路建立火车站时…[详细] |
庄窠里村 | ~206 | 村庄 | 相传,明代燕王扫北时,这里已成废墟,从山西移民至此后,才发展成村。因为这些移民是从庄窠心里迁来的人家,故到此定名为庄窠里。…[详细] |
北岩村 | ~207 | 村庄 | 清光绪《元氏县志》载,本村智浃系南宋谏仪大夫,因上疏为岳飞鸣冤,被奸相秦桧所害,故而有此村名。…[详细] |
梨村村 | ~208 | 村庄 | 梨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东正村 | ~209 | 村庄 | 原是以姓氏取名的胡家庄、李家庄,明代燕王扫北时遭破坏,后庄址东北移并合为一村,取以正名。东正。村中一座弥陀寺建于唐代。…[详细] |
晏村村 | ~210 | 村庄 | 据传是晏姓人家在此建村而得名,清光绪《元氏县志》记载明朝就有此村。…[详细] |
上张村 | ~211 | 村庄 | 原为几家佃户在此看坟种地,后成村,因在高冈上,又离西张村近,得名上张村。…[详细] |
西张村 | ~212 | 村庄 | 与东张村原是一村,以张姓居多叫张村,后因避水患分居槐河两岸,本村在西岸,称西张村。西张村附近有西周时期的遗址,俗称“霸王岗”,进一步证明了其悠久的历史…[详细] |
苗庄村 | ~213 | 村庄 | 宋朝时,有姓苗的少数民族在此建村,取名苗庄,现苗姓已绝,但仍用此名。…[详细] |
西正村 | ~214 | 村庄 | 西正村的名称由来与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相传,西正村原称仰夫村,因为村子位于南冈,有仰望村客之意而得名。然而,在明朝燕王扫北时,村…[详细] |
杜庄村 | ~215 | 村庄 | 据清光绪《元氏县志》记载,杜庄村在宋代时以杜姓人家居多,因此取名杜庄。尽管现杜姓已绝,但村名仍沿用至今。…[详细] |
地名由来:
因乡人民政府驻东张村而得名。相传:古代,该村与西张原为一村,因张姓立村而名张村。后因避水患,逐步发展成两个村庄,其居东岸,称东张。
基本介绍:
东张乡简介:
面积45.90平方千米,人口34108人。乡0驻东张村,邮编051130。
[区划]
东张,东富,西富一村,西富二村,大陈庄,庄窠里,北岩,黎村,东正,晏庄,上张,西张.西正,杜庄,苗庄共14个村。
[地名]
由乡政府驻地而得名。
[沿革]
1953年建乡,1984年2月由公社改置乡,1996年合乡并镇后辖14个行政村。
荣誉排行:
2022年9月,河北省爱卫办命名东张乡为2021年度河北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西张村西周遗址当地俗称“霸王岗”。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1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进行科学调查、钻探前,此处经常发现铜箭镞、铜带钩等遗物,尤其是1978年和1982年发现的两座墓葬
历史沿革:
清代属居仁社;民国时期属二区;1937年属东区;1945年属城关镇,抗日属东区;1949年属六区;1950年2月调整为二区,辖27个村;1953年设立东张乡,属一区,辖5村;1958年并入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析置东张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东正乡并入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