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李家海村 | 隶属:胡状镇 |
区划代码:410928110254 | 代码前6位:4109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豫J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人口数量:约865人 |
地名由来:
明永乐年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地势较洼,环村积水,故名李家海。
基本介绍:
李家海村位于濮阳县城东南15公里,胡状镇政府驻地西南6公里处。东与八公桥镇主布村、倪家寨、石家集三村隔胡庆路相望,西与八公桥镇单楼村毗邻,北与董楼、谷马羡、胡马羡、留城四村接壤。
明代直隶开州(今濮阳)人李成之子李珏,字廷重,号后庵,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年二十五,授长洲知县,剪除吏弊,听断详明,有神明之称。遂升东昌知府,修葺城部,大建关桥,颇得民心。后授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以事谪戌寻州。嘉庆二十一年(1542年)雁门失守,召以原职提督雁门等兼巡抚山西,至日,即巡视关隘,定战守之策,有效地加强了防务。官至大理寺卿,致仕卒于家。史称开州八都之一。李珏因官拜大理寺卿,在此地置
历史沿革:
1949年,为濮阳县六区李家海村。
1956年撤区并乡,为濮阳县胡状乡李家海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濮阳县胡状人民公社李家海大队。
1984年成立濮阳市郊区,为濮阳市郊区胡状人民公社李家海大队。
同年撤社建乡,为濮阳市郊区胡状乡李家海村民委员会。
1987年撤销濮阳市郊区,恢复濮阳县,为濮阳县胡状乡李家海村民委员会。
2013年胡状撤乡建镇,为濮阳县胡状镇李家海村民委员会至今。
周边相关:
李家海村附近有濮水小镇、张挥公园、濮阳城隍庙、瑕丘古迹、濮阳耶稣教堂、华美中学等旅游景点,有桃园建民耗辣椒、中原优质小麦、濮阳糟鱼、濮阳花生、牛肉耗辣椒、濮阳筒子麻花等特产,有大平调、河南曲剧、大平调、濮阳东北庄杂技、南乐目连戏等民俗文化。
区划: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李家海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