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桥头乡 | 隶属:于都县 |
区划代码:360731209 | 代码前6位:360731 |
行政区域:江西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赣B |
长途区号:0797 | 邮政编码:341000 |
辖区面积:约39.2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5万人 |
人口密度:约446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桥头圩 | |
下辖地区:7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桥头村 | ~200 | 乡中心区 | 据虎头山(又名石崠脑)脚下小河上有座木桥,是古代于都北部各地通往兴国、瑞金、宁都的必经之地。唐末朱氏在桥的东端建村。故而得名桥头村。…[详细] |
水背村 | ~201 | 村庄 | 该地范围以水背片村较大,人口较多较闻名,加上水背位于河流的旁边,故名水背村民委员会。…[详细] |
朱屋村 | ~202 | 村庄 | 村委会设在朱屋,因村委会周边以朱姓居多,故名朱屋,取名朱屋村民委员会。…[详细] |
江背村 | ~203 | 村庄 | 因以桥头河为基点,小河东称河背,该地居河西,故称江背。…[详细] |
东山村 | ~204 | 村庄 | 大队部驻在东山,故名东山村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江背乡,1956年村社合一,1958年为银坑人民公社东山大队,1963年为桥头公社东山大队,1…[详细] |
固石村 | ~205 | 村庄 | 宋朝崇宁年间,即公元1200年间承安建村,村中谢某在朝为官,取名古城坑。…[详细] |
历迳村 | ~206 | 村庄 | 土地革命时期称此地为历迳坊,解放后为继承革命传统,故命名历迳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据传,虎头山(又名石岽脑)脚下小河上有座木桥,是古代于都北部各地通往兴国、瑞金、宁都的必经之桥。唐末朱氏在桥的东端建村,名“桥头村”(即今朱屋村)。宋代又在西南建圩,名桥头圩,后对当地通称“桥头”。
基本介绍:
桥头乡地处于都县北部,是于都北大门,东与银坑镇琵琶村相连,南与银坑镇营下村、樟树村和马安乡桥下村、上宝村毗邻,西与马安乡贡布村和兴国县樟木乡接壤。桥头乡行政区域面积39.24平方公里,全乡辖7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7456人,现有9个党支部,党员346名。
桥头乡区位优势佳。桥头乡距银坑高速路口10公里、兴国县城38公里、于都县城50公里、319国道贯穿而过,交通方便快捷。于都有两座火车站,其中一座就位于桥头,于都北站地处桥头乡江背村,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站场规模为2台4线,可辐射周边银坑、马安、仙下、葛坳等多个乡镇近30万人口的范围,于2021年9月30日正式通车。
荣誉排行:
2025年1月,入选2024年江西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红色地名鉴定名单。
2023年11月,桥头乡被确定为第十六批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文化旅游:
中共于北特区委员会旧址中共于北特区委员会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桥头乡朱屋村木塘组的谢伟姿祠。旧址原为谢伟姿祠,清乾隆乙巳年(1785年)建。旧址坐北朝南,由泮池、内外院、门楼及主体三堂三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时期,境域属银坑区富强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域属银坑区桥头乡;1958年9月,桥头公社成立;1958年11月,桥头公社并入银坑公社;1961年8月,桥头公社从银坑公社划出;1968年10月,桥头公社再次并入银坑公社;1972年11月,恢复桥头公社;1984年,桥头公社改为桥头乡。
区划: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桥头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