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戈郎村 | 隶属:昌波乡 |
区划代码:513335205201 | 代码前6位:513335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川V |
长途区号:0836 | 邮政编码:627650 |
城乡分类:乡中心区 | 分类代码:210 |
辖区面积:约32.92平方公里 |
地名由来:
根据藏语音译命名,意为“悬路”。
基本介绍:
戈郎村位于昌波乡人民政府驻地,与我乡得木村和鱼底村连界。幅员面积32.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7.83亩,林地面积13650亩、草地面积25013.54亩。可种农作物有:青稞、小麦、马铃薯、玉米、荞麦。养殖黄牛 687头、藏猪396头、藏鸡657只、中蜂554桶 ,种植花椒4亩、苹果190亩。全村现有人口75户437人,小学生63名,初中生30名,高中生20名,大学生名20,低保户17户94人,五保户1户2人。全村共有残疾人8名,一、二级残疾3名。党员共27人,老年党员2人,女性党员1人,后备干部8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
戈郎村与鱼底村、锐哇村、得木村相邻。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戈郎村被命名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历史沿革:
解放后,设立戈郎行政村。
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戈郎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戈郎生产大队、戈郎大队。
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1972年5月,更名为戈郎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
从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对我国“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拨乱反正;1981年6月,复名戈郎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1984年7月,
周边相关:
戈郎村附近有巴塘措普沟、茶马古道-鹦哥嘴、巴塘姊妹湖国家湿地公园、当古寺、措普寺、噶登彭德林寺等旅游景点,有巴塘核桃、巴塘南区辣椒、巴塘苹果、巴塘团结包子、巴塘核桃油、巴塘黑美人土豆等特产,有巴塘弦子舞、热巴舞、巴塘弦子舞、玛达咪山歌、丹巴藏戏等民俗文化。
区划: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昌波乡·戈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