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泽曲伙村 | 隶属:夏邛镇 |
区划代码:513335100205 | 代码前6位:513335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川V |
长途区号:0836 | 邮政编码:627650 |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22 |
人口数量:约351人 |
地名由来:
藏语,意为“泽曲家住此地”。
基本介绍:
在县城的泽曲村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有着鲜明的本土区域特色。这里山青水秀、平畴沃野、渠水纵横、气候温和、雨水适时、花果飘香,山产名贵药材,林有珍稀动物,农作物年收两季。现有人口351人,藏族为主,户数124户,其中低保户9户人,五保户5户人。村民集中居住在老街、老街小南巷、泽曲巷,散居在城南架炮顶、昌得顶、巴麻卡、城东北扎金顶、城西曲戈西一带。有村干部9人,党员31人,致富带头人4人。土地面积113.5亩。泽曲伙村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靠养殖奶牛、打工等。
泽曲伙村与拉宗伙村、下桑卡村、四里龙村、架炮顶村、坝伙村、茶雪村、生崩扎村、夏邛社区、孔打伙二村、巴邛西村、洛布通顶村、独角龙村、江巴顶村相邻。
历史沿革:
解放后,设立泽曲伙行政村。
1960年5月,巴塘县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泽曲伙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泽曲伙生产大队、泽曲伙大队。
1966年5月,我国“文化大革命”开始,1972年5月,更名为泽曲伙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
从1978年11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对我国“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进行拨乱反正;1981年6月,复名泽曲伙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
1983年10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19
周边相关:
泽曲伙村附近有巴塘措普沟、茶马古道-鹦哥嘴、巴塘姊妹湖国家湿地公园、当古寺、措普寺、噶登彭德林寺等旅游景点,有巴塘核桃、巴塘南区辣椒、巴塘苹果、巴塘团结包子、巴塘核桃油、巴塘黑美人土豆等特产,有巴塘弦子舞、热巴舞、巴塘弦子舞、玛达咪山歌、丹巴藏戏等民俗文化。
区划: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夏邛镇·泽曲伙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