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桑堆镇 | 隶属:稻城县 |
区划代码:513337102 | 代码前6位:513337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V |
长途区号:0836 | 邮政编码:627750 |
辖区面积:约11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772人 |
人口密度:约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桑堆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桑堆村位于稻城县桑堆镇北部国道216和国道217交汇处,桑堆系藏语音译,意为“三沟聚集”因地处三沟(磨房沟、无名山沟、桑堆河沟)汇集的坝上而得名,解放…[详细] |
吉乙村 | ~215 | 村庄 | 吉乙村处在稻城县城以北8公里处,全村160户,923人,全村三个村民小组,在公路边,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水塘,每年秋天布满了红色的水草,这里便是稻城亚丁美…[详细] |
所冲村 | ~216 | 村庄 | 所冲村位于稻城县西北19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海拔3840米,北与桑堆村相连,南与吉乙村接壤。全村102户559人,村内有丰富的冬虫夏草和松茸资…[详细] |
地名由来:
桑堆镇“桑堆”为藏语,意为“沟聚集”,因地处沟汇集的坝上而得名。
基本介绍:
稻城县辖乡。1958年置桑堆乡,1975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面积1152平方公里,人口0.2万。通公路。辖桑堆、所冲、吉乙3个村委会。牧业以牦牛、羊为主。盛产虫草、贝母、知母等名贵药材。
文化旅游:
介绍 磨房沟全长43公里,是一条从桑堆通往海子山的山谷,也是桑堆乡藏族人的放牧场。沟内牧草丰茂,溪流潺潺,高原黄鱼成群穿梭。山峦、草场的灌丛中旱獭、野兔、藏雪鸡等小动物随处可见。四川稻城
奔波寺位于稻城县桑堆乡境内,海拔3943米,距县城30公里,建于南宋淳熙五年(公元1179年),奔波(系藏语译音,又作帮普——草坝之边的意思),创建人是佛学大师噶玛巴·都松钦巴(1110—1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桑堆镇境域属稻坝保正甲古群珍地。
1958年,设桑堆乡。
1975年,乡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属稻坝区。
1992年,由县委、政府直辖。
1999年,划归稻坝工委。
区划: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桑堆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