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苏镇 | 隶属:东坡区 |
区划代码:511402120 | 代码前6位:511402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Z |
长途区号:028 | 邮政编码:620000 |
辖区面积:约151.3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61万人 |
人口密度:约371人/平方公里 | |
办公地址:伏龙社区繁荣街5号。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伏龙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伏龙社区位于眉山西部,与丹棱接壤,以国道351及遂资眉高速为纽带,交通便利。办公阵地设在三苏镇政府院内,辖区内有3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1246人,72…[详细] |
广济社区 | ~002 | 乡中心区 | 境内有原广济乡驻地,社区遂借取乡名为名。…[详细] |
东馆村 | ~200 | 村庄 | 东馆村位于眉山城西18公里,省道新、老106线贯穿全村,思蒙河、广济河、万胜河从境内流过。全村主要道路31公里,硬化道路26公里,已规划硬化道路3公里…[详细] |
明光村 | ~201 | 镇乡结合区 | 明光村位于㐲龙场上场口,国道351横穿我村,全村辖区9个村民小组,共计2583人,有党员86人,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全村产业以种植业…[详细] |
胜龙村 | ~206 | 村庄 | 胜龙村位于三苏镇伏龙场镇东面,东临胜光村,西南与文星村相交,西北与明光村及万胜镇建新村相邻。思蒙河、广济河横穿其中。平原肥沃的农田与山丘茂盛的树林构成…[详细] |
望苏村 | ~208 | 村庄 | 望苏村于2007年由原长江村与望苏村合并而来,351国道贯穿全村。辖区内有10个村民小组,883户,3047人,10个党小组,有党员100人。幅员面积…[详细] |
陈沟村 | ~209 | 村庄 | 陈沟村距眉山市区22公里,从眉山城往西走106线30分钟即可到达,距丹棱县城不足10公里。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属于半丘半坝地区。全村包括14…[详细] |
三苏村 | ~210 | 村庄 | 三苏村因苏洵、苏轼、苏辙而得名,是千古文人苏东坡的故乡。苏东坡就出生在这里,境内有苏东坡祖宅“管房山”,东坡童年读书的地方“天庆观”,东坡出生地“苏祠…[详细] |
新西村 | ~211 | 村庄 | 新西村位于东坡区西部,由原新西村、石鼓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823户、2763人。主要以种植水果和生猪养殖为主,截止…[详细] |
济光村 | ~212 | 村庄 | 取救济光明之意。解放初期为河坝、黄荆、吴坎3各村,1959年为伏东人民公社广济管理区济光管理区,1961年划分为济光、黄荆两个大队,1966年又合并为…[详细] |
鸭池村 | ~214 | 村庄 | 境内一山酷似野鸭,清代在山下修一池塘。鸭池村解放初为辛扁村、胡营村,1956年两村合并改为齐心社,1958年划入伏龙人民公社卫星管理区,1961年改为…[详细] |
五一村 | ~215 | 村庄 | 勉励群众勤劳致富,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解放初为左家村,1956年改为五一社,1959年伏龙人民公社广济管理区为五一村管理区,1961年该村划分为广济人…[详细] |
连鳌村 | ~216 | 村庄 | 境内有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题留“连鳌山”巨字石刻。…[详细] |
丛林村 | ~217 | 村庄 | 境内丛林较多,故名。解放初为陈家村,1959年为伏龙人民公社管理区幸福管理区,1961年为广济人民公社幸福大队,1984年更名广济乡丛林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地名由来:
三苏镇因原为苏洵、苏辙、苏轼三父子故居之地而得名。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询的散文多为论辩文,字字珠矶,句句珍宝;作诗不多,…… 苏洵详细信息++
苏辙(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轼同中制举科。当时因奏乞养亲,未任官职,…… 苏辙详细信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 苏轼详细信息++
基本介绍:
三苏镇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东坡区西部,国道351线、遂资眉高速贯穿全境,距眉山城区25公里,与丹棱县和蒲江县接壤,区内与万胜、尚义、思蒙、修文等镇相连。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伏东乡与三苏乡合并后取名三苏乡。2017年,经省政府批准,撤销三苏乡,设立三苏镇。2019年,原三苏镇和原广济乡合并为三苏镇。全镇幅员面积151.38平方公里,总人口56087人,下辖12个行政村,2个社区,163个村(居)民小组。三苏镇是中国脐橙基地乡、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单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四川省卫生乡镇、四川省级安全社区、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镇、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镇、眉山市文明乡镇。
荣誉排行:
2023年2月,三苏镇被命名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021年3月,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镇名单出炉,三苏镇上榜。
2021年3月,眉山市2020年度乡村振兴先进乡镇(街道)名单出炉,三苏镇上榜。
2019年12月,三苏镇入选2019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2013年2月,2012年度四川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三苏镇榜上有名。
历史沿革:
民国九年(1920年),置龙字保。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伏东乡。
1953年,析置三苏乡。
1956年,三苏乡并入。
1958年,与广济乡合并为伏龙公社。
1959年,广济析出。
1963年,析置三苏公社。
1982年9月,更名伏东公社。
1984年,分为伏东、三苏2乡。
2005年5月,三苏乡并入伏东乡,伏东乡更名三苏乡。
2017年,撤乡设镇为三苏镇。
2019年,撤销广济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苏镇
区划: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