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米亚罗镇 | 隶属:理县 |
区划代码:513222101 | 代码前6位:513222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川U |
长途区号:0837 | 邮政编码:623100 |
辖区面积:约67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13人 |
人口密度:约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9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红叶社区 | ~001 | 镇中心区 | 米亚罗镇社区海拔2780米以上,年均气温6.2度,全年无霜期119天,年降水量817.7毫米,光照时间为1587.9小时,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距理…[详细] |
米亚罗村 | ~200 | 镇乡结合区 | 米亚罗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66公里,平均海拔3100米。拥有耕地面积530亩,集体山林172300亩,可利用草原面积49966亩,退耕还林3229亩…[详细] |
胆杆村 | ~202 | 镇乡结合区 | 理县米亚罗镇胆肝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63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拥有耕地面积258亩,公益林7906.31亩,可利用草原面积24193亩,退耕还林…[详细] |
斯博果村 | ~204 | 镇乡结合区 | 斯博果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72公里,平均海拔2970米。拥有耕地面积214亩,公益林4525.62亩,可利用草原面积26437亩,退耕还林104.7…[详细] |
八角碉村 | ~205 | 镇乡结合区 | 八角碉村位于米亚罗镇东部,距理县县城59公里,其东与夹壁乡长河坝村接壤,西临来苏河,南接米亚罗村,北靠黑水县。平均海拔2860米,平均气温6℃ ,国道…[详细] |
大郎坝村 | ~206 | 镇乡结合区 | 大郎坝村位于县城西部,距县城71公里,平均海拔3200米。拥有耕地面积184.1亩,公益林5065.1亩,可利用草原面积30771亩,退耕还林247亩…[详细] |
夹壁村 | ~207 | 乡中心区 | 夹壁,藏语意为“力士”,传说清代在此修土司官寨时,这里出过大力士,故名。…[详细] |
二古溪村 | ~208 | 乡中心区 | 藏语意为“沙石多”,故名。1966年成立夹壁人民公社,同年成立夹壁人民公社二古溪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夹壁乡二古溪村。…[详细] |
猛古村 | ~210 | 乡中心区 | 藏语音译而来,意为金子的地方,故名。1966年成立夹壁人民公社猛古大队,1984年改为猛古村。…[详细] |
吉柯村 | ~211 | 镇乡结合区 | 寓意吉祥的土地,故名。1966年成立米亚罗人民公社,同年成立米亚罗人民公社尽头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米亚罗乡尽头村。2020年…[详细] |
地名由来:
米亚罗系藏语译音,意为“山下一块好耍的坝子”。
基本介绍:
辖7个行政村(八角碉村、米亚罗村、胆杆村、斯博果村、大郎坝村、尽头村、山脚坝村),15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413人。居住着藏、羌等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以藏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乡镇。米亚罗作为嘉绒藏族聚居区,其民居建筑风格、藏传佛教及起居饮食和婚丧嫁娶等习俗,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是嘉绒藏族传统风俗的典范。以绿色蔬菜种植为主、虫草等名贵中药材采掘、牦牛养殖、旅游为辅的主要经济来源。 米亚罗镇充分利用米亚罗红叶的区位优势,强化举措、积极引导,认真抓好对嘉绒藏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提升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荣誉排行:
2023年12月,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公示了2023年度四川省森林乡镇名单,米亚罗镇入选。
2020年12月,四川省文明委授予米亚罗镇第五届四川省文明村镇称号。
文化旅游:
鹧鸪山自然公园是理县鹧鸪山自然公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集四季观光、休闲避暑和滑雪于一体的旅游运动休闲目的地,是滑雪、戏雪圣地,露营自驾游的天堂。鹧鸪山自然公园于2016年12月19日正式对
历史沿革: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设情恭县,驻今米亚罗镇尽头村。
清代时期,为梭磨土司辖区,称柯宋上四沟(或称为扣苏上四沟)。
民国十七年(1928年),柯苏(扣苏)更名来苏。
1951年,设上来苏区自治政府。
1954年,上、下来苏区(下来苏区是今夹壁、沙坝两乡)合并为米亚罗区。
1955年,设米亚罗镇。
1986年,米亚罗乡并入米亚罗镇。
2019年12月,撤销夹壁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米亚罗镇管辖。
区划: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米亚罗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