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党坝乡 | 隶属:马尔康市 |
区划代码:513229202 | 代码前6位:513229 |
行政区域:四川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川U |
长途区号:0837 | 邮政编码:624000 |
辖区面积:约312.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576人 |
人口密度:约8人/平方公里 | 海拔:2260米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格尔威村 | ~201 | 村庄 | 藏文含义为“方形”,故名。1966年2月成立党坝人民公社,同年成立党坝人民公社格尔威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党坝乡格尔威村。…[详细] |
尕兰村 | ~202 | 村庄 | 传说尕兰名称是古代“点亮东方(指藏东嘉绒地区)佛教明灯的圣人毗卢遮”。毗卢遮那在着里传播佛教和修行时,发现此地的自然景色,地形地貌非常秀丽奇特,如同佛…[详细] |
石果坝村 | ~203 | 村庄 | 嘉绒语含义为“沟尾寨”,故名。1966年2月成立党坝人民公社,同年成立党坝人民公社石果坝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党坝乡石果坝村。…[详细] |
银郎村 | ~205 | 村庄 | 嘉绒语含义为“树林环绕之地”,故名。1966年2月成立党坝人民公社,同年成立党坝人民公社银郎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党坝乡银郎村…[详细] |
石加友村 | ~206 | 村庄 | 藏文含义为“三脚灶”,故名。1966年2月成立党坝人民公社,同年成立党坝人民公社石加友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党坝乡石加友村。…[详细] |
高尔达村 | ~207 | 村庄 | 嘉绒语含义为“平坝”,故名。1966年2月成立党坝人民公社,同年成立党坝人民公社高尔达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党坝乡高尔达村。…[详细] |
地拉秋村 | ~208 | 村庄 | 因藏文含义为中心,因地处地拉秋而得名。1966年2月成立党坝人民公社,同年成立党坝人民公社地拉秋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党坝乡地…[详细] |
党坝村 | ~209 | 乡中心区 | 嘉绒语含义为“那边”,故名。1966年2月成立党坝人民公社,同年成立党坝人民公社阿拉伯大队。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故称党坝乡阿拉伯村。2…[详细] |
地名由来:
党坝是藏文诵经时的祈祷之词,含义为“坚实的证人”。
基本介绍:
党坝乡距马尔康城区68公里处,南与金川县接壤,幅员面积312.4平方公里。党坝乡政府驻地海拔2260米,位于剑北村辖区内,气候温和,素有马尔康“江南”之美称;辖剑北、格尔威、尕兰、石果坝、阿拉伯、银郎、石加友、地拉秋、高尔达9个行政村,共668户2576人。
辖区内草场和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森林面积8474.1公顷,草场面积212890亩,盛产牛黄、虫草、贝母、羌活等中药材;耕地总面积7953.69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3232.27亩,现有耕地面积4721.42亩,农作物以玉米、小麦、青稞、胡豆、豌豆、土豆、蔬菜为主;矿产资源丰富,有锂、硅、钽、锡、铌,其中锂矿储量大、品味高、易开采、经
荣誉排行:
2019年12月,党坝乡入选2019年四川省卫生乡镇(街道)名单。
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授党坝长官司职。
1953年,设党坝区级人民政府。
1956年,设党坝乡。
1958年,白湾乡高尔达、地拉秋2村划归党坝乡。
1966年,乡改党坝公社。
1984年,公社改党坝乡。
区划: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党坝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