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滨湖镇 | 隶属:昌吉市 |
区划代码:652301106 | 代码前6位:652301 |
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行政级别:镇 | 车牌代码:新B |
长途区号:0994 | 邮政编码:831100 |
辖区面积:约141.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584人 |
人口密度:约4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8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迎丰村 | ~200 | 镇中心区 | “迎丰”意为迎接丰收,故名。1956年建立滨湖乡,1968年设立迎丰大队,属滨湖人民公社;1984年建立大渠村委会;2004年更名为迎丰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
滨湖村 | ~201 | 村庄 | 因滨湖渠而得名。1956年建立滨湖乡,1968年设立滨湖大队,属滨湖人民公社;1984年10月建立滨湖村;2004年成立滨湖村村民委员会,下设三个居民…[详细] |
友丰村 | ~202 | 村庄 | “友丰”意为亲近和睦、五谷丰登,故名。1956年建立滨湖乡,1958年设立友丰大队;1984年建立四畦村委会;2004年设立友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下泉子村 | ~203 | 村庄 | 因下泉子渠而得名。解放前为四乡三保;解放后1956年属四区大东沟乡管辖;1956年组建友谊农业社,属滨湖乡;1958年设立下泉子大队,属滨湖公社;19…[详细] |
东沟村 | ~204 | 村庄 | 东沟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五十户村 | ~205 | 村庄 | 因清代末年,该地驻有清兵,开垦荒地五十戽,后演变为五十户而得名。…[详细] |
永红村 | ~206 | 村庄 | “永红”意为永远红红火火,故名。1956年建立滨湖乡,1958年设立永红大队;1984年成立西沟村委会;2004年设立永红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
农场生活区 | ~500 | 村庄 | 农场生活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
地名由来:
清末在此有“兵屯”。《新疆图志.沟渠志》记载,在此修建“兵户渠”,随着时间的推移,“兵户”就演变为“滨湖”,因渠名谐音而得名。
基本介绍:
滨湖镇因渠得名,清末《新疆图志·沟渠志》记载:有“兵户渠”,故居民点称“东兵户村”。“兵户”二字经年久谐音演变为“滨湖”。昌吉市景观带滨湖河因此命名。镇域总面积141.9平方千米,形似大刀,位于昌吉市以北7公里,东邻六工镇,南与中山路办事处相接,西与佃坝镇及共青团水库相接,北与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二团、一○三团场接壤。全镇下辖7个行政村28个片区,户籍人口3408户10429人,有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数占全镇总人口的4.7%。有可耕地面积约15万亩,其中集体耕地9.2万亩,国有农场5.8万亩,属于传统农业乡镇。202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9.6万亩,落地实施高
历史沿革:
1956年,撤区并乡,建立滨湖乡。
1958年,成立滨湖人民公社。
同年,同六工公社合并为六工人民公社。
1963年,又从六工公社分出来仍为滨湖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9年,改名为朝阳公社。
1973年恢复原来的滨湖人民公社名称。
1984年10月17日建立滨湖乡。
2010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成立滨湖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