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曲硐村 | 隶属:博南镇 |
区划代码:532928101212 | 代码前6位:532928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村 | 车牌代码:云L |
长途区号:872 | 邮政编码:6726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地名由来:
村名来源于境内一山洞。本村西边的小狮山中,有一个贯穿南北的洞,洞北口大南口小,人无法通行,据传狗追猫进入洞中,狗跑通,猫没出来,故称为奇洞,后演变成曲硐。因村民委员会驻曲硐自然村,而得名曲硐村民委员会,故名。
基本介绍:
曲硐村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地处县城南边,距博南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公里。东邻银江大河,南邻大保高速公路,320国道从北边经过。曲硐村仅有一个自然村,辖33个村民小组。
曲硐村分为大东门、小东门、西门、北门四道门,曲硐村历来人户密集,曾几度设过县署。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永平县城从老街移到曲硐,县府设在东门。1892年(光绪十四辏爻怯钟汕锨ㄒ评辖帧�1912年(民国元年)县城又由老街迁移曲硐,县府设在北门,1936年(民国25年)因滇缅公路绕道云龙,又才搬出曲硐。
曲硐地处昆畹公路要道,古称“博南古道”是下关至保
荣誉排行:
2021年12月,曲硐村入选2021年度云南省美丽村庄(省级)。
2014年2月,曲硐村入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曲硐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文化旅游:
北门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位于博南镇曲硐村民委员会北门自然村。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坐西向东布局,由罗汉彩组织倡办。由东向西时有大门、学海、南、北教室,训导台、正房,南、北宿舍楼;后院为
北门罗汉彩旧居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北门,始建于中华民国任戍年(1922年),为罗汉彩旧居。坐西向东,平面呈方形布局,为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建筑;西北角外筑碉堡;南厢房前
西门小坟院墓群位于博南镇曲硐村西门,始于明清时期,为穆斯林先辈遗冢,属轿子坟。文革时拆毁轮为平地,1997年为缅怀先辈,将坟墓遗迹用散乱石头堆砌,用砖墙围成两院,中为过道,院内建方桌,以供人
南门大坟院墓群位于博南镇曲硐村南门,始于元明时期,为穆斯林先辈遗冢,为打制轿子坟墓群共二百多座。文革时破坏,墓地沦为平地。1997年,为缅怀先辈,回族将坟墓遗迹用散乱石头堆砌,并在四周筑围墙
小狮山竖井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民委员会老马山之余脉小狮山中部。在小狮山东、西、南三面直立剖面上分别有古洞三个,西洞于1976年发现,竖井于2001年发现。2009年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二年划属第一区曲硐镇,民国二十九年划为曲硐镇的一、二、三、四保(镇内东北门、东南门、西南门、西北门分别属第一、二、三、四保);1950年1月划属第一区公所曲硐镇;1956年曲硐乡属于银江区;1958年设银江人民公社曲硐管理区;1959至1960年曲硐隶属曲硐联社的银江公社;1962年设银江区曲硐小公社;1970年设曲硐人民公社曲硐大队;1984年设曲硐区曲硐村公所,1987年设曲硐回族乡曲
周边相关:
曲硐村附近有永平县博南古道博物馆、永国寺、金光寺、霁虹桥、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永平新光遗址等旅游景点,有永平白鹅、大理酸辣鱼、永平黄焖鸡、永平锁阳、永平白玉兰、永平鸡枞等特产,有永平彝族龙竹酒制作技艺、水族服装、巍山打歌、白族绕三灵、白族刺绣服饰等民俗文化。
区划: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