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位于博南镇曲硐村民委员会北门自然村。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坐西向东布局,由罗汉彩组织倡办。由东向西时有大门、学海、南、北教室,训导台、正房,南、北宿舍楼;后院为体育场。占地面积 2540平方米。均属二层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瓦屋面。训导台为长方形,前为弧形,长8.5米,宽7.7米。解放后分别由曲硐中学、曲硐中心完小使用,至今为幼儿园使用。
北门罗汉彩旧居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北门,始建于中华民国任戍年(1922年),为罗汉彩旧居。坐西向东,平面呈方形布局,为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建筑;西北角外筑碉堡;南厢房前有休闲庭院。整过庭院平面布局完整,具有居住、休闲、防御等功能。建筑面积为860平方米。有正房、面房、南北厢房及四耳房共八幢。正房、北厢房均均为硬山顶前廊出厦,后檐、两山青石板挑出,面房、南厢房为重檐硬山顶,两山青石板挑出。所有建筑均为土木结构,小青瓦覆面。正房、北厢房属穿斗式结构,其余建筑木结构属抬梁式结构。墙体用泥土夯实而成,墙面均为上层抹石灰;下层细泥粉刷;山尖墙面绘水墨云纹、如意纹等图案。明间格子门窗镂空雕刻,做工精湛。是白族民居建筑的风格
西门小坟院墓群位于博南镇曲硐村西门,始于明清时期,为穆斯林先辈遗冢,属轿子坟。文革时拆毁轮为平地,1997年为缅怀先辈,将坟墓遗迹用散乱石头堆砌,用砖墙围成两院,中为过道,院内建方桌,以供人们休闲。墓群呈长方形,长18.5米,宽13米,占地面积240.5平方米。
南门大坟院墓群位于博南镇曲硐村南门,始于元明时期,为穆斯林先辈遗冢,为打制轿子坟墓群共二百多座。文革时破坏,墓地沦为平地。1997年,为缅怀先辈,回族将坟墓遗迹用散乱石头堆砌,并在四周筑围墙进行保护。墓群呈椭圆形,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此墓群为研究回族迁入提供可靠史料。
小狮山竖井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民委员会老马山之余脉小狮山中部。在小狮山东、西、南三面直立剖面上分别有古洞三个,西洞于1976年发现,竖井于2001年发现。2009年大理州文物管理所进行勘探确认“竖井遗址”。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西行至此,寻“石洞,已无矣”。该竖井、古洞为云南之少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研究价值。
永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位于博南镇曲硐村北门,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为罗汉彩先生回乡组织倡建,1932年建成投入使用,为永平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或一九四九年后仍作为曲硐中学、曲硐中心完小、幼儿园使用,是永平人文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
罗汉彩故居位于博南镇曲硐村北门,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是著名爱国乡绅、同盟会会员罗汉彩先生的故居。是目前曲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民居典型,是永平马帮文化的实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