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勐堆乡 | 隶属:镇康县 |
区划代码:530924202 | 代码前6位:530924 |
行政区域:云南省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行政级别:乡 | 车牌代码:云S |
长途区号:883 | 邮政编码:677700 |
辖区面积:约560.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5063人 |
人口密度:约9人/平方公里 | 海拔:850米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 | 代码 | 城乡分类 | 简介 |
勐堆村 | ~201 | 乡中心区 | 傣语地名。勐为地方,堆为檀香树,“勐堆”意为有檀香树生成茂盛的地方,故而得名。…[详细] |
彭木山村 | ~202 | 村庄 | 1951年至1954年归属轩岗乡;1955年至1958年设彭木乡;1959年至1961年设彭木山管理区;1962年至1968年设彭木山乡;1969年至…[详细] |
铜厂村 | ~203 | 村庄 | 1951年至1958年设铜厂乡;1959-1961年设铜厂管理区;1962年-1968年设铜厂乡,1969年-1983年设铜厂大队;1984年-198…[详细] |
帮东村 | ~204 | 村庄 | 帮:蓬:东:刺通树;意为刺通树成蓬的地方。…[详细] |
蚌孔村 | ~205 | 村庄 | 蚌孔:傣语;蚌:硝;孔:坑;意为有硝坑的地方。…[详细] |
竹瓦村 | ~206 | 村庄 | 1951年至1958年设竹瓦乡;1959年至1961年设竹瓦管理区;1962年至1968年设竹瓦乡;1969年至1983年设竹瓦大队;1984年至19…[详细] |
茶叶林村 | ~207 | 村庄 | 1951年至1958年归属勐璋乡;1959年至1961年归属勐璋管理区;1962年至1968年归属勐堆乡;1969年至1971年归属勐堆大队,1972…[详细] |
尖山村 | ~208 | 村庄 | 1951年至1958年归属大寨乡;1959年至1961年归属大寨管理区;1962年至1968年归属大寨乡;1969年至1971年归属大寨大队;1972…[详细] |
大寨村 | ~209 | 村庄 | 清朝未期建村。1951年至1958年设大寨乡;1959年至1961年设大寨管理区;1962年至1968年设大寨乡;1969年至1983年设大寨大队;1…[详细] |
蟒蛇山村 | ~210 | 村庄 | 1972年从大寨分出来成立蟒蛇山大队;1972年至1983年设蟒蛇山大队;1984年至1988年设蟒蛇山乡;1989年至2000年10月设蟒蛇山行政村…[详细] |
地名由来:
傣语地名。勐为地方,堆为檀香树,“勐堆”意为有檀香树生成茂盛的地方,故而得名。
基本介绍:
勐堆乡位于镇康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5公里,地处东经98°40′12〞-98°59′03″,北纬23°46′-24°01′54″。东与凤尾镇接壤,南与南伞镇相连,西与缅甸接壤,北连勐捧镇。全乡下辖铜厂、彭木山、勐堆、帮东、蚌孔、竹瓦、大寨、尖山、蟒蛇山、茶叶林10个村委会,71个自然村,93个村民小组。全乡最低海拔850米,最高海拔1800米,海拔高差95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为940米。境内山峦叠嶂,沟河纵横,立体气候显著,光热条件好,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2摄氏度,年降雨量1620毫米,霜期短。全乡现有耕地面积56304亩,人均耕地面积2.39亩。勐堆主要有5个特点
文化旅游:
AAA级景区,茶叶林景区位于勐堆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6公里,距县城41公里。辖区内居住着汉、彝、佤、蒙古等多种民族。茶叶林景区温泉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澡堂坝温泉属碳酸盐
历史沿革:
1913年勐堆属镇康南区、1950年3月勐堆旧属勐板区,1988年3月进行区乡体制改革,将区(镇)公社改设勐堆乡,名称沿用至今。